首頁 > 文史語錄 > 寇準有哪些經歷?給宋朝帶來百年和平的宰相

寇準有哪些經歷?給宋朝帶來百年和平的宰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寇準是北宋最出名的一位宰相,他在宋遼澶淵之戰的時候力排眾議,帶着真宗來到澶州擊退了遼軍,並與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自此奠定了宋遼百年的和平環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寇準這個人,概括來説,優點非常突出,缺點也非常突出,他的優點在於不拘小節,能在重大事情的關鍵時刻做出關鍵性的決策,而他的缺點也同樣來源於此,正因為不拘小節,所以做起事情來也大大咧咧,不太在乎別人的感受,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一生中三次被貶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

寇準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他的父親寇湘非常有學問,五代時期曾中過進士,寇準從小家境貧寒,卻非常聰明好學,大約在19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可謂少年得意,也從此步入政途。

寇準剛步入政途的時候還是太宗時期,有一次他向太宗做工作彙報,稀里嘩啦地説了很多,太宗就聽的不耐煩了,就想走人,寇準一見皇帝要走,就一把拉住了皇帝,硬生生地把皇帝又拉回了座位,要皇帝繼續聽他彙報工作,直到寇準彙報完了,皇帝做了決定之後,寇準才放走了皇帝,這個事情在當時也傳為了一段佳話,不過後來太宗趙光義雖然沒有追究寇準的責任,但其中他究竟是什麼想法,我們也不得而知了。

寇準為人坦蕩,喜怒從來都表露於臉上,對於自己的好惡也從不隱瞞,他也因為這樣的性格,就被朝廷第一次給貶到了外地,具體什麼原因不好説,據説是有一次宋廷舉辦一次大型國家活動,舉辦完了之後,要對文武百官有一個評定,而這個評定將會成為官員們升貶的依據,這個事情太宗就讓寇準去做了,而寇準這一做,就引來了眾多的非議。寇準的評定官員的時候,他喜歡誰就褒獎誰,他不喜歡誰,就貶低誰,這樣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很多遭到貶斥官員的不滿,不少人就紛紛告到了皇帝哪裏,其中不少人都是當着寇準的面告的,面對他人的指責,寇準也不辯解,這就引起了太宗的懷疑,於是太宗趙光義就把寇準給貶到了外地。

那寇準為什麼不辯解呢?是因為他對趙光義不滿,他為什麼對趙光義不滿呢?是因為在太祖趙匡胤死後,留下了他的皇后宋皇后,而宋皇后在去世的時候,趙光義並沒有給她相應的禮遇,以國葬之禮下葬,這才引起了寇準的不滿,不過從關係上來説,寇準其實是趙匡胤的妹夫,寇準的妻子就是宋皇后的妹妹。

寇準第一次被貶後,直到太宗去世,真宗上位時期,才重新回到了宋廷中央。

真宗上位之後,第一個任命的宰相是畢世安,這個人在歷史上沒什麼名氣,主要是因為真宗在做太子的時候,畢世安就一直為他工作,屬於真宗值得信任的老部下,而畢世安為人非常正直,真宗在任命了他做宰相後,就要他再推薦一個人做他的合作伙伴,因為宋代一般來説是兩位宰相,一左一右共同執掌朝政,而畢世安就向真宗推薦了寇準。

當畢世安把寇準的提名交給真宗後,真宗也把這個事情拿到了朝堂上進行了討論,而朝臣們對寇準也是褒貶不一,有的堅決贊成,有的堅決反對,不過真宗畢竟最相信畢世安,就問了畢世安推薦寇準的原因,畢世安就説了寇準最大的優點,在大事面上寇準是一個非常明晰果斷有判斷力的這麼一個人,而且對皇室忠心耿耿,在很多方面畢世安都認為寇準要比他強很多,在聽了畢世安陳述的理由後,真宗就任命寇準做了宰相。

畢世安這個人,根據史書的記載,不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平時非常沉穩,為人也非常謙遜,他和寇準那種強勢的性格就形成了鮮明的互補。很多時候決定都是寇準做的,而畢世安就在寇準做了決定後支持寇準,幫他完善工作方案,打點各方關係,很長一段時期裏,兩人合作得非常愉快。

而寇準的高光時刻,就莫過於澶淵之戰了,澶淵之戰源於北部的邊患遼國,兩國自宋初因為幽雲十六州的爭奪而爆發了長期的戰爭,到真宗前期的時候,兩國也一直處在戰爭狀態,邊境摩擦不斷,總的來説,雙方都憋了一口氣,都打算打把大的,直到把對方揍痛快了為止。

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后率傾國之兵攻打宋代,與她一同出征的,還有遼國的皇帝和她的情人韓德讓,可以説遼國最重要的大頭,都出現在了這次出征的名單上,由此我們也能看出這次遼國出兵的規模之大。

遼國出兵後,一路攻勢兇猛,很快就打到了宋代腹地,面對遼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宋廷也是舉國大震,當時朝廷在討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勸説真宗放棄首都汴梁,把都城遷到別的地方。

真宗是個厭惡戰爭的皇帝,當時也被遷都的説法給説動了,一度有了遷都的想法,可寇準在這個時候起了關鍵作用,他力排眾議,堅決主戰,不但堅決主戰,還堅決主張真宗不要認慫,直接御駕親征,總之一句話,既然遼軍來了,就跟丫幹到底。

真宗就在寇準的鼓動下,帶着人馬親自來到了前線澶州,皇帝來到澶州後,前線的將士大受鼓舞,一時間也是士氣振奮,跟遼軍竟然打得有來有回,不分勝負,還在一次作戰中,意外射殺了遼軍大將蕭撻凜。

此時遼軍已深入宋境腹地,糧草供應也變得十分困難,在加上宋代皇帝御駕親征,宋軍作戰變得異常勇猛,遼軍也很難在戰場上取得進展,最終決定與宋代議和,而真宗一聽説遼國有議和的打算,就很快答應了對方的要求。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簽訂了澶淵之盟,此後雙方就維持了百年的和平。

澶淵之戰是寇準對宋代最大的貢獻,以當時宋遼的情況來説,實際上勢力相當,所以只要宋代堅決與遼國作戰,遼國也佔不到什麼便宜。但如果真宗真的遷都的話,那麼宋代丟掉中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南宋恐怕會提前到來。

澶淵之戰中,正是因為寇準的性格,才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澶淵之戰後,國家就進入到了和平時期,寇準的性格就給他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比如説朝廷在選拔官員的時候,按照規矩來説是有關部門將官員名冊上報,然後根據他們的表現打分,再根據打分情況決定官員的升遷。可寇準就不按這套規矩來,他就根據個人的喜好,把他認為有才幹、有能力的人給提拔上來,於是被提拔的人自然感激寇準,但那些熬年頭、熬資歷的人就痛恨寇準了,這些人將情況反映到了皇帝哪裏,皇帝就覺得寇準是拿着國家公器在收買人心,對寇準就自然不滿了,因為皇帝要控制朝政,最重要的一個權力就是人事任命,如果人事任命全都被寇準給把持了,皇帝還能做什麼呢?所以寇準也因此第二次被貶。

而到了天禧三年(1019年)的時候,寇準在丁謂的推薦下,又一次進入宋廷中央擔任了宰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真正作用的是宰相王旦,王旦在歷史上以為人正直、能力出色而聞名,在王旦臨死的時候,真宗曾向他詢問過宰相人選,王旦便極力推薦了寇準,認為非寇準莫屬,甚至為了推薦寇準,他還向真宗坦言,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上都不如寇準。

也正是有了宰相王旦臨死前的極力推薦,寇準才得以第三次入主宋廷,擔任了宰相,不過這次擔任宰相,他卻得罪了更多的人。

在一次宴會上,寇準與眾人暢飲,一些菜湯的殘渣就落在了寇準的鬍子上,一旁的丁謂見狀,就主動上前幫寇準將鬍鬚上的菜湯給清理乾淨了,不過在場的寇準不但不領情,反而奚落起了丁謂,説道丁謂身為朝廷重臣(當時丁謂的級別是副宰相),怎麼能幹這種下人乾的事情呢?寇準的話引起了人們的鬨堂大笑,這個事也就惹惱了丁謂。其實寇準這樣做還是因為他的性格,大大咧咧,心裏想的是什麼就會説出來,不帶掩飾。

後來地方上有個叫王蒙正的人霸佔了一家利潤豐厚的鹽井,鹽井主人一怒之下就將王蒙正告到了汴梁,這個案子正好就被寇準給接了手,後來寇準經過一番調查,也確定是王蒙正霸佔了人家的鹽井,便嚴懲了王蒙正,可這一嚴懲不要緊,寇準就得罪了被稱為“宋代武則天”的劉娥劉皇后。

寇準有哪些經歷?給宋朝帶來百年和平的宰相

這話怎麼説呢?其實王蒙正有個長得非常漂亮的女兒,據説美豔天下無雙,這位十分美麗的女孩子一開始是被當時還是太子的仁宗給看上了,不過劉皇后覺得這個女孩子長得太漂亮,娶進門不是皇帝之福,便把王蒙正家的女兒許配給了她孃家的人,於是王蒙正一下子跟劉皇后就成了親戚,正因為有了劉皇后這層關係,王蒙正才成了皇親國戚,在地方上也就作威作福了起來。

寇準懲辦了王蒙正,就等於是得罪了劉皇后,為他日後被貶也埋下了隱患。

但導致他直接被貶的是另外一件事,真宗晚年的時候得了病,按照現代醫學分析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有時候清醒有時候糊塗,照這樣的身體狀況是肯定不能治理國家的,所以真宗後期,很多事情就由劉皇后給處理了,這就非常類似於唐代高宗時期,高宗身體不好,大小事情就由武則天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劉皇后的勢力就逐步發展壯大了起來。

寇準有哪些經歷?給宋朝帶來百年和平的宰相 第2張

有一次真宗清醒的時候,便對身邊的大太監周懷政説,為了帝國的未來,他決定讓太子監國,並罷免丁謂,而周懷政與寇準關係密切,便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寇準,於是寇準就火速進宮,跟皇帝商談了此事,在與皇帝談好了之後,就開始着手貫徹皇帝的命令了。

監國就意味着大小事情都要由太子處理,不過當時的太子仁宗才十來歲,肯定是無法監國的,所謂的太子監國,就是由寇準這幫朝臣在旁邊幫忙,幫着小太子管理國家,這樣一來,劉皇后就勢必會失去權力,所以這樣的事情做起來,是要非常隱蔽的,是不能讓外人瞭解的。

可不知怎的,正當寇準緊鑼密鼓地準備這個事情的時候,消息卻走漏了,有種説法認為是寇準自己泄露出去的,原因還是在於他的性格,大大咧咧,有次喝酒喝高了就説出去了。還有人認為是他辦公室的人員將情況透露了出去,不過不管是何種原因,消息確實是走漏了,劉皇后和丁謂很快就瞭解了這個事情。

劉皇后和丁謂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很快就發動了大量的朝臣,在真宗面前彈劾寇準,而這個時候的真宗也是一時糊塗一時清醒,竟然把之前跟寇準説好的讓太子監國的事給忘了,結果別人一説寇準不好,他也就稀裏糊塗地把寇準給罷免了。之後那幫人又怕寇準留在京城會搞出些什麼動作,怕夜長夢多,又勸真宗把寇準貶到外地,真宗又稀裏糊塗地把寇準給貶到了外地。

寇準被貶後,他的政治盟友周懷政還策劃了一次政變,想直接殺了劉皇后,讓真宗做太上皇,太子做監國,迎寇準回來做宰相,不過這次政變的結果是失敗了,周懷政被殺,而因為寇準與周懷政關係密切,所以包括寇準的女婿在內的一大批支持寇準的官員,經過這次事件後不是被罷官就是被貶、被流放、判刑,寇準也因為這一事件,最終被貶到了雷州(今廣東雷州半島)做了司户參軍,在來到雷州一年半後,寇準就在雷州去世了,享年62歲。

不過諷刺的是,在寇準到了雷州後不久,他的政治死對頭丁謂也給貶了過來,而且被貶的地方比雷州更偏僻,到了海南島,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所以從寇準的三次被貶來説,都是緣於他的性格,大大咧咧,毫無遮攔,但這樣的性格,也是他成功的關鍵,因為這樣的性格,他得到了太宗和真宗的欣賞,更是在澶淵之戰中保住了宋代的江山。也因為這樣的性格,他得罪了不少人,還得罪了真宗,總之“成也蕭何敗蕭何”,用這句話來形容寇準的成敗,是再恰當不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