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諸葛亮發動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事不得已嗎?

歷史上諸葛亮發動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事不得已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於228年至234年,對曹魏發起的五次進攻戰。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像一陣旋風,攪動了整個大漢王朝,風雨飄搖的東漢政權搖搖欲墜,接着,羣雄並起,紛紛割據一方,人民生活隨即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當時曹操的詩中説,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人民飽受戰亂之苦,慘不忍睹。

劉備出身卑微,在亂世中,想做一番大事,不甘人下,他和關羽、張飛拉起了一直隊伍,先從鎮壓黃巾起義開始,到與羣雄逐鹿,經過多次兵敗挫折,在“三顧茅廬”之後,終於迎來了希望。

劉備請來了諸葛亮,這位二十七歲的年輕人,志存高遠,才華橫溢,洞若觀火,一出山,就給劉備指明瞭奮鬥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計劃,“隆中對”策略,猶如一道閃電,照亮了劉備整個慘淡的人生道路。

諸葛亮輔佐劉備,從白手起家,到一步步奪取荊、益二州,最終建立蜀漢政權,直到劉備當了皇帝,但是,因為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丟失荊州,兵敗被殺,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也開始搖搖欲墜,更嚴重的是,此舉破壞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計劃,使從荊、益二州北伐曹魏的計劃成為泡影,再也無法實現。

歷史上諸葛亮發動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事不得已嗎?

劉備給關羽報仇,伐吳戰敗,全軍覆沒,臨死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竭力輔佐後主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進行了五次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最終因為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線。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用一生的忠誠,兑現了他自己對劉備的諾言,也令他自己成為千古名相,忠臣的楷模。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曹魏,恢復大漢王朝,因為,曹丕廢掉漢獻帝,自己稱帝,建立魏國,這是篡逆,必須討伐。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然而,孫權稱帝,建立吳國,為什麼諸葛亮的態度卻明顯不同呢?

按理來説,曹丕稱帝,是篡逆,那麼,孫權稱帝,也應該是篡逆,他們都是背叛大漢王朝的,為何諸葛亮卻厚此薄彼,區別對待呢?

先看孫權稱帝,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和表現?

建興七年(229年),孫權稱帝,蜀漢任命陳震為衞尉,派他前往吳國祝賀孫權登基。

此舉不言而喻,這是蜀漢在和孫權建立友好關係,先拋出了橄欖枝。既然是蜀漢的決策,作為蜀漢的丞相,大管家,實際的當家人,諸葛亮也是這個意思,否則,這個行動就不會實施。

孫權為了響應蜀漢和諸葛亮,也象徵性地將天下瓜分,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屬於吳國,兗州、冀州、幷州、涼州屬於蜀漢,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

《三國志 吳主傳》記載:六月,蜀遣衞尉陳震慶權踐位。權乃參分天下,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蜀。

當時,孫權稱帝時,有人建議諸葛亮應該伸張正義,表明態度,不應該和孫權結盟,説這樣做是無益的,甚至要討伐孫權。

但是,諸葛亮力排眾議,他説孫權很早就有篡逆之心了,我們之所以不針對他,是因為想和他聯合,互為犄角之勢,如果和孫權鬧僵了,就會發生戰爭,而孫權方面現在人才很多,君臣上下都很團結,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滅掉他們的。如果陷入長期相持,等到曹魏更加強大,曹魏就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如果跟孫權搞好關係,對我們是有利的,因為我們北伐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所以,我們不能討伐孫權,不能和孫權鬧僵。

歷史上諸葛亮發動北伐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事不得已嗎? 第2張

《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記載:亮曰: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以略其釁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顯絕,讎我必深,便當移兵東,與之角力,須並其土,乃議中原。彼賢才尚多,將相緝穆,未可一朝定也。頓兵相持,坐而須老,使北賊得計,非算之上者。

其實,諸葛亮説的沒錯,此時的天下,魏、蜀、吳三國鼎立,魏國最強大。魏國總人口四百多萬,總兵力四十多萬,蜀、吳最弱,吳國總人口二百多萬,總兵力二十多萬,蜀漢總人口只有九十四萬,總兵最多十萬。

如此差距,蜀漢只能聯合孫權,三足鼎立,以觀其變,否則,和孫權鬧翻,蜀漢本來就弱,只會更加孤立無援,不僅多了一個敵人,北伐也會困難重重。

諸葛亮從劉備手裏接了一個爛攤子,內憂外患,國家貧弱,要兵沒兵,要將沒將,要想滅掉強大數倍的魏國,何其困難?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再有能力,一人之力,又能怎麼樣呢?渾身是鐵,能捻幾根釘?

從諸葛亮的言語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深深的無奈,千鈞重擔,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無人給他分擔一絲一毫,他不僅要治理國家,還要帶兵打仗,上前線,分身乏術,這個時候,怎麼能再多樹一個敵人呢?

諸葛亮的無奈中透出的傷感,也預示出這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最終的結局,壯志難酬。雖然北伐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忠於漢室的寶貴精神卻名垂千古,永不磨滅。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