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的軍户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朱元璋的軍户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中原大一統王朝為了應對外來入侵和內部動亂都擁有着相當規模的軍隊,如秦漢,隋唐,元明清,但各朝都受制於那個時代的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軍隊數量少有超過百萬的(宋朝較特殊)。因為龐大的軍隊會消耗大量的國家資源,尤其是供養軍隊所需的糧食。因此,能否處理好維持相當規模的軍隊和資源供給之間的關係,成為了歷代王朝所頭疼的事。

這兩者的關係一旦處理不好,便會危及到王朝的統治。如漢武帝時期,漢朝軍力強盛,四處征伐,甚至深入漠北北擊匈奴,一系列的勝利讓漢武帝的榮耀達到了前代帝王所不曾有的巔峯。但是,到了武帝晚年,卻因軍事過度消耗國力,使得“海內虛耗,户口減半”,讓漢朝有了“亡秦之跡”。

朱元璋的軍户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然而,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卻曾不無得意的説過這麼一句話,“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裏的百萬不是虛指,而是實數,因為明朝在朱元璋時期確實擁有着一支一百八十萬的龐大軍隊,並且朱元璋所説的不費百姓一粒米雖有些誇大,但與其他王朝相比,朱元璋時期百萬明軍所需的龐大供給確實沒有給百姓帶來很大的負擔。產生這種獨特現象的原因就在於朱元璋確立的軍户制和軍屯制度。

但有意思的是,被朱元璋所津津樂道的“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户和軍屯制並沒有過太多就遭到了破壞,並且在這種制度下軍隊的戰鬥力也愈發下降。那麼,為什麼如此“好”的一個制度會遭到破壞並影響軍隊戰鬥力呢?要想探究這個問題,便要先談一下這個被朱元璋稱為“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户軍屯制到底是怎麼回事。

元朝末年天下混戰不斷,羣雄割據。朱元璋自應天起家,最終依靠龐大的明軍統一了全國。因此,在反元戰爭中逐漸形成的明軍在一開始便擁有着龐大的規模和很強的戰鬥力。明朝建立後,國內局勢仍然不太平,元朝的殘餘力量實力仍然不可小覷,因此,維持明軍的數量對於新生的明帝國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因為元末的戰亂,人口鋭減,導致了大量的土地拋荒。針對以上兩點,朱元璋便在唐朝“府兵制”的基礎上構思出了一個他認為極為完美的制度,即“軍户軍屯制”(衞所制度)。

朱元璋的軍户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朱元璋本着寓兵於農的設想,首先將天下户口分為民户和軍户,軍户世代當兵,平時耕作,戰時參戰。又將全國軍隊劃分為近四百個衞所,每衞有兵五千六百人,並將這些衞所分佈全國各地。同時,明朝廷將大量的土地分配給各衞士兵,實行屯田,並詳細的規定了各處衞所士兵進行守衞和耕作的比例,如明制,處於邊境的衞所要有三分的士兵擔負守備任務,餘下的七分士兵則進行耕作,軍屯所收穫的糧食全部供給士兵。

因此,我們會發現朱元璋時期制定並實行的軍户軍屯制度在當時有着很多好處。一是實行軍户制,對於穩定軍隊數量和戰時快速動員、徵調軍隊有着莫大的好處;二是軍屯制實現了兵農合一,軍屯收穫糧食全部供給軍隊,減少了國家負擔;三是避免了由國家四處提供軍需而導致的轉運過程中的巨大消耗。 所以軍户軍屯制對於穩定明軍數量和戰鬥力,鞏固明初的統治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朱元璋的軍户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第3張

但這種被朱元璋在理想中認為是完美無缺的制度卻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即在封建農耕時代,保證生產的根本便是要擁有土地,因此建立軍屯軍户制的根本也是土地。要命的是,朱元璋在制定制度時卻沒有考慮到隨着時間的流逝,人口是會大量增長的,而土地則有可能會被兼併。有明一代,土地兼併的現象十分嚴重。在民田已無法滿足權貴們貪慾的時候,軍屯的土地自然就被他們惦記上了。各種達官顯貴,軍官將領,乃至於領兵宦官都紛紛將手深入到了軍屯的土地上,大片軍田被侵佔。

《明實錄》曾記載兵部尚書王驥的上疏 ,他稱:“國初,貴州二十衞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萬七千六百餘畝”,但王驥在巡視後發現,才過去幾十年,這九十六萬畝的土地和池塘就已經是“徒存虛名”,正所謂“良田為官豪所佔”,“貧窮軍士無寸地可耕”。又有鎮守太監王貴,在陝西任職期間,霸佔軍隊屯田一萬畝,有屯田兵士一千多人被迫為其耕種,這些軍户們在軍屯被兼併的情況下的生活愈發難過,史載:“軍士妻子,衣食不給,皆剜蕨根度日”, 而原本應擔任起耕戰職責的軍士們則“飲恨吞聲,無可控訴”。

朱元璋的軍户軍屯製為什麼會破滅?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同時,應注意的是,屯田的軍士們還有整個家庭需要供養。開國初期的軍户家庭,隨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人口只會越來越多,但能讓他們進行生產滿足所需的屯田則越來越少,這使得很多軍户家庭的生活越來越糟糕,軍户們的待遇越來越差,當對軍屯土地的侵佔之風愈演愈烈之時,軍士們的大逃亡便開始了。

面對士卒大量逃亡,明軍的將領軍官們並不嚴加管理,反而樂於放縱他們逃亡。因為士卒逃亡後,軍官便可以吃逃亡士卒的空額,於是各地衞所的士兵缺額越來越嚴重,到了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逃亡明軍已達一百六十萬之眾,剩下的也盡是些老弱病殘,再也談不上有何強大的戰鬥力了,軍户軍屯制寓兵於農的設想徹底破滅,而明軍的戰力也因此變得越來越弱。

因此,綜上所述,朱元璋在明初所創立的號稱“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軍户軍屯制度儘管在建國之初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卻在後來短短的幾十年中因土地兼併的愈演愈烈,軍士大量逃亡而破產。使得明軍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弱,最終迫使明朝開始了徵兵和募兵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