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薛瑄:明代從祀孔廟第一人,被譽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學大師”

薛瑄:明代從祀孔廟第一人,被譽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學大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瑄,明代初期山西河津(今萬榮)人,官至監察御史、大理寺卿、翰林院大學士,著有《讀書錄》《薛文清公文集》《理學粹言》《從政名言》等書,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在歷史上被譽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學大師”。他是繼孔孟張載朱熹之後,儒家思想發展到明代的代表人物。他是明代第一個從祀孔廟的人,也是山西曆史上從北宋之後到清末唯一從祀孔廟的人。
薛瑄:明代從祀孔廟第一人,被譽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學大師”

薛瑄塑像和傅山題聯

車輪做窗 舟中誡子

我們一般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古代官員,居住的都是花園別墅、樓閣亭台,這只是影視劇的編排而已。其實,古代官員由於受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的教育,他們大多奉行的是當官愛民,勤儉持家的人生準則。我們從諸葛亮的《誡子書》、朱伯廬《治家格言》中都能感受到他們的人生觀。

薛瑄忠厚傳家,庭訓嚴格。他任監察御史後,負責監察國家最大的造幣基地——湖廣銀場,卻租房居住。孩子大了,需要在京城買房子,薛瑄只好買了兩間小房子,連個窗户也沒有,陰暗潮濕,不能讀書寫字。怎麼辦呢?那就自己動手吧,這肯定不會有下屬幫忙的。薛瑄只好令兒子薛淳在牆上鑿出一個圓洞,然後找了一輛廢棄破爛的小木車,卸下車輪,安裝在鑿開的洞上,再糊上麻紙,這樣才有了窗户。

修完窗户後,薛瑄禁不住自嘲道:“以御史這樣顯要的官職,卻只能買兩間沒有窗户的小房子。這要讓那些達官貴人看到,必定斜目而視、掩口恥笑而走。我是如此無能啊!”

薛瑄進入明朝內閣後,參與機務,身居要職,成為國家政治核心的高官。當於謙受到奸賊徐有貞、石亨等人的迫害,明朝皇帝朱祁鎮詔令凌遲處死於謙時,滿朝文武百官噤若寒蟬,唯有薛瑄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險為于謙辯護。可是,朱祁鎮昏庸殘暴,不接受薛瑄的奏摺。薛瑄為了捍衞真理,主持正義,毅然捨棄了高官厚祿,憤而辭職。

薛瑄辭職後,兩袖清風,行囊簡陋,竟然僱不起一等船回家,全家人只好租賃一隻簡陋的小船。正是秋風蕭瑟,秋雨紛紛,大水滔滔,小船漏雨,無法行走。全家人忍飢挨餓,一天沒有吃飯。薛瑄手捧書卷,朗朗有聲。薛瑄的兒子看着悽風苦雨,埋怨父親道:“別人當官衣錦還鄉,榮華富貴,你當內閣大臣説不幹就不幹了,還得全家跟上你離京回鄉,顛簸受累。”

薛瑄聽後很生氣,教育兒子道:“做官就要廉潔自律,主持正義,為民做主。我雖然窮困,但是我所追求的為官之道是正確的。”

薛瑄為官數十年,清正廉明,政聲顯著,享譽民間。他作詩《述懷》道:“誓將篤忠貞,於以守清白。上隆唐虞治,下布雨露恩。”薛瑄以詩明志,甘守清白,忠於國家,立志使天下得到堯舜那樣的清明治理,人民享受陽光雨露般的恩澤,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薛瑄廉潔從政的故事流傳很多,被後世稱為“明代第一廉吏”。

薛瑄:明代從祀孔廟第一人,被譽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學大師” 第2張

理學大師 首倡實學

薛瑄是明代理學大師,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明代思想界的巨擘。中國儒家思想自孔子孟子,至漢代的董仲舒,隋唐的王通、韓愈,兩宋的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發揚光大。到了明代,薛瑄的理學思想繼往開來,繼承並弘揚了程朱的理學思想。

宋明理學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理氣(規律和物質)的關係問題。薛瑄認為理氣互相依存,不可分先後,他説:“理只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後。”“理氣無縫隙,故曰器亦道也,道亦器也。”他提出太極之理“只在氣中,非氣之外懸空有太極”的觀點,不同意朱熹的氣先的唯心主義思想。

薛瑄首倡“實學”思想,即實事求是,主張凡事“踐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學家。薛瑄的理學思想注重篤實踐履:“見得理明,須一一踐履過,則事與理相安,而皆有着落之處,若見理雖明,而不一一踐履過,則理與事不相資,終無可依據之地。”(《復李原德書》)意思是認識了事物之理,必須一一實踐實行,才可謂説認識,如果理論和實踐不結合,終究不能説明理。

他十分注重實踐知識,篤實踐履,他説:“人於‘實’之一字,當念念不忘,隨時隨處省察於言行居處應事接物之間,心使一念一事皆出於實,斯有進德之地。”(《讀書錄》卷二)薛瑄一生竭力倡導“實學”,躬行實踐,所以人們稱薛瑄的學説為“篤實踐履之學”,他本人被譽為“實踐之儒”。

薛瑄強調修身律己,恢復人性。他認為讀書學習,是為了掌握知識,更好地完善自我,而不是為了做官:“後之學者讀聖賢之書,但資以為詞意之用、利祿之階,而不知一言之切於身心。”(《讀書錄》卷七)復性學説是薛瑄的理學思想的精華,他一生都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是他一生奉行的宗旨。他説:“每日就身心、言行、應事、接物處,緊緊體認仁、義、理、智四者,體認得是則行不錯。”(《讀書錄》卷四)他每天用仁義理智,即仁愛、正義、事理、智慧,來要求自己,檢視自己的行為,規範自己。

萬榮縣裏望鄉平原遺存有明代建築薛瑄家廟,正殿上方懸掛明末吏部尚書曹於汴書寫的“真在堂”牌匾,寓示薛瑄思想求真求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傅山親筆題聯:“果知復性一言,雖四民二氏俱許入祠謁夫子;不辨讀書二錄,即兩榜三元亦虛在世稱士人。”意思是不管你是士、農、工、商還是各行各業,要想了解薛瑄的復性和實學的真諦,都應該前來拜謁薛夫子。作為讀書人,如果沒有讀過薛瑄的書,即使金榜題名中瞭解元、會員、狀元,也不算讀書人。

河東學派 名標青史

薛瑄的故鄉萬榮、河津一帶,文脈興盛,代代傳承。歷史上有卜子夏、王通在河汾設教,為春秋時代和隋唐之際培養了大批國家棟梁之才。薛瑄出身教育之家,祖父於元末之際在家鄉設教,父親於明初中舉後在河北、河南擔任教諭官。薛瑄當官後,曾經在山東擔任提學僉事,負責全省的教育,先後兩次在故鄉辦學,創立河東書院,一生有將近二十年從事教育事業。

薛瑄在山東時,號召學生遵從朱熹的《白鹿洞學規》,修身律己。同時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特長和潛力。有個秀才家庭貧困,多次參加科舉考試落榜,欲退學回家。薛瑄感到十分可惜,親自找到他,問道:“春秋祭祀孔子之時做何事。”生員道:“擊磬。”薛瑄道:“磬在八音中最難區別,善於擊磬説明有才學,是有用之才啊。”薛瑄不讓他退學,繼續保留他的學籍。後來這個生員果然金榜題名。

據《薛文清公年譜》記載,薛瑄在故鄉辦學時,雖然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四方學子前來求學,絡繹不絕。這些學生來自陝西、山西、湖北、山東、南京、廣西等地,河津縣的旅館都住不下了。薛瑄講述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理學思想,從日常生活、灑掃應對,到經書的微言大義,要求學生“以立其本,以求其道”。薛瑄倡導“躬行之實”,知行合一,注重言行,篤實踐履。

薛瑄的弟子和再傳弟子遍及祖國各地,其中有15個弟子成為理學家、教育家,進入明史,並被錄入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其中有兩個弟子李賢和劉健官至禮部尚書;還有一個弟子呂楠復興了關中學派,進入孔廟從祀。

薛瑄在河東一帶的講學活動,開明代講學之盛,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也在中國思想史上留下璀璨的一筆。程嗣章《明儒講學考》認為,在明代用講學方式來傳播理學思想的,最早發端於曹端、薛瑄等人。明史研究專家孟森道:“有明講學之盛,肇於河東。”薛瑄等人的講學活動,對於明代中晚期的王陽明、東林黨人的講學活動有着開創性作用。

中國思想界有“北薛南王”之説,北方為薛瑄,南方為王陽明。《四庫全書提要》認為,明代的思想流派,不是屬於薛瑄的河東學派,就是出自王陽明的姚江學派。可見,當時薛瑄在明代的學術地位之高。

薛瑄:明代從祀孔廟第一人,被譽為“明代第一廉吏,一代理學大師” 第3張

從祀孔廟 百世敬仰

薛瑄在明代歷史上影響巨大,受到明代士大夫、知識分子、朝廷官員的推崇。他去世後,許多人自發地傳播他的思想,並不斷向朝廷上奏,力主薛瑄進入孔廟。從弘治元年(1488年)至隆慶年間,就有數十道奏章懇求讓薛瑄從祀孔廟。張九功説:“其篤志好學,於道有見,貴真知實踐之意,黜矯偽浮靡之病。”明代內閣首輔李賢贊薛瑄説:“公之學踐履篤實,以聖賢為師,辭受取與,必揆諸義。”可見,士大夫對薛瑄評價之高。

從祀孔廟是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願望。多少宰相、文人、思想家,都與孔廟無緣。因此説要求特別高,必須是思想大家,為國家做出突出功業,在言行上沒有瑕疵。並且,一個人去世後不可能馬上從祀孔廟,必須經受歷史和時間的檢驗,往往是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是幾百年後才可能進入孔廟。當一個人要從祀孔廟的時候,有人贊成,就會有人反對,於是就把他的生活、言行放置於大庭廣眾之下評價,只有經過士大夫階層、朝廷審議後,品行上沒有瑕疵、做官沒有污點才能入選。

明代隆慶五年(1571)九月二十九日,經過朝廷審議,皇帝下詔,薛瑄進入孔廟從祀。朝廷派遣國子監祭酒馬自強主持大典,致祭道:“茲者廷臣議奏,故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贈禮部尚書諡文清薛瑄,篤志聖賢,潛心理義。嘉言善行,模範後人。理宜從祀。爰命有司具主,附於前代先儒之後,以昭盛典。特遣祭告,惟神鑑歆。謹告。”從此薛瑄進入孔廟,享受到每年春秋兩季在孔廟祭祀的殊榮。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推薦從祀孔廟的人有薛瑄、陳獻章、王陽明、陳獻章4人,只有薛瑄一人獲准從祀。直到13年之後,其他3人才從祀孔廟。因此説,薛瑄是明代從祀孔廟第一人。由此可見,薛瑄在當時思想界的地位要高於王陽明。

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歷史中,在孔廟享受祭祀的共有172位,其中包括孔子的72弟子和孟子的弟子,剩下的僅僅90餘人,都是中國古代的世之楷模、思想大家、古聖先賢。

從祀孔廟是古代社會對於一個人立德、立言、立業方面的全方位的肯定,是人生的最高榮譽。山西自古以來享受從祀孔廟殊榮的只有王通、司馬光、薛瑄3人。整個廣東省,自古以來從祀孔廟的只有陳獻章一人。繼北宋司馬光之後,至清朝末年將近一千年中,山西只有薛瑄一人從祀孔廟。

明代吏部尚書喬宇評價薛瑄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後有孔子,七十子之後有孟子,孟子之後有周、程、張、朱四子,周、程、張、朱之後,有明三百年,能繼往開來,講求孔孟之道者,有文清薛敬軒先生。”(《薛瑄全集·薛文清公行實錄序》)意思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自堯舜禹等人之後,孔子和七十餘弟子繼之,之後是孟子,至宋代有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等人,薛瑄在明代繼往開來,傳承並發展了中國的儒家思想,是一代理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