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於情商:寇準不給宋太宗面子後果怎麼樣?

關於情商:寇準不給宋太宗面子後果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宋史》記載,生於陝西渭南的寇準堪稱神童。這也許與遺傳基因有關,因為他不但出身於名門望族,他爹還中過後晉的進士甲科,因為為國家做過不少貢獻而被封為國公,追贈官職至太師尚書令。

好種子發出好苗子,寇準這棵苗子從小就非同一般,高智商加好學加勤奮,把同齡人甩了無數條街,十四歲就寫得一手好詩,尤其擅長七絕,超過不少所謂的專業詩人。

因為年紀小,寇準考中進士後差點未被錄取。原因是那時候有個規定,如果考生沒達到“法定年齡”,考試成績再好也不予錄取——皇帝親自到殿試現場,一個個問考生的年齡,不符合規定的對不起,下次再來吧。

那時候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如現在這麼嚴格、科學,查詢起來也不方便,人們也沒有一看便知年齡的身份證,年齡的真假基本上全靠考生的誠信,要弄虛作假很容易,你若只有十八歲,卻非要告訴領導説小生已年滿二十,領導也無法查證,基本上能矇混過關,反正十八歲和二十歲看起來也沒啥差別。

有人正是看到了有空子可鑽,才勸寇準虛報年齡。卻遭到寇準嚴詞拒絕:“感謝你的好意。可是你聽説過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嗎?我正準備積極進取,如果一開始就弄虛作假,那不是欺騙陛下嗎?這種事我可不做。”

 

關於情商:寇準不給宋太宗面子後果怎麼樣?
 

網絡配圖

   不知道當時規定的“法定年齡”究竟是多少,只知道寇準考中進士那年是19歲。

關於寇準不想撒謊這件事,《宋史·寇準傳》是這樣記載的: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

誠實,是一個人的底線,寇準守住了這條底線。事情傳開後,人們紛紛稱讚他的美德,儘管不到“法定年齡”,他仍被錄取,被授大理評事,先後擔任巴東知縣、成安知縣、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直學士等。

(二)敢於大膽進諫

如果説誠實是寇準的第一條底線的話,那麼認真負責就是他的第二條底線。

他的認真負責,具體體現在大膽進諫上。

公元989年的某一天,寇準在殿中奏事。這人心直口快,忠言有點逆耳,簡單點説就是説話不好聽,宋太宗越聽越不舒服——朕大小是個領導,給點面子行不?

寇準偏不。若是給領導面子,很多事就説不透,自然也解決不了,那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不説。

聽不進去的宋太宗生氣了,離開龍椅要進內宮。卻被寇準扯住衣角,不讓他走——皇上您幹嗎説走就走呢,臣還沒説完呢,不行不行,您一定要聽我説完再走。宋太宗只好回到原位,重新坐下,繼續聽他那“煩人”的嘮叨。

事情過去後,宋太宗冷靜下來,仔細一想,寇準是個好同志啊,雖然説話有點難聽,但人家從不藏着掖着。他不怕得罪領導,是因為他心裏只有工作,只想把工作搞好,不像有些人,為了明哲保身,為了頭上那頂烏紗帽,寧願裝啞巴。朕最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好同志嗎?這個好同志能夠為朕工作,是朕的幸運啊。

所以後來他逢人就説:“朕得到寇準,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一樣”。(《宋史》: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三)該變通時也變通

實際上,寇準並非一根腸子通到底的迂夫子,該拐彎抹角的時候,他也會拐彎抹角。

 

關於情商:寇準不給宋太宗面子後果怎麼樣? 第2張
 

網絡配圖

   比如淳化初年,一個叫王淮的犯了受賄罪,受到朝廷處理。他接受的賄賂高達千萬,結果卻被從輕發落,僅被打了幾板子、撤職了事,而且不久就官復原職。同樣是受賄,一個叫祖吉的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儘管他的情節比王淮輕得多,卻被判了死刑。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王淮有個哥哥叫王沔,是當時的參知政事,事情是他搞的鬼。

寇準知道後相當氣憤,這明顯不公平嘛,不行,我一定得管管。

可是事情不歸他管,如果硬管,那就是犯了官場的忌諱,會給自己埋下隱患。所以,儘管他憤憤不平,還是暫時把這份不平埋在心裏,靜等機會。

直到第二年,機會才姍姍來遲。

這個機會,還是老天爺給他的。

那年春天發生大旱。那時候的人知識貧乏,以為類似的天災是上天的懲罰。宋太宗也一樣,他把一些近臣召集攏來,惴惴不安地問他們:“老天這樣懲罰咱們,是不是朕做錯了什麼啊各位?”其他大臣自然不敢把這事和皇上扯到一起,都説這是天意,皇上您不必自責,跟您沒半毛錢關係。

唯獨寇準不這麼看,他慢條斯理地説,這事雖然不是皇上您造成的,但很顯然與刑罰不公有關,《洪範》不是説了嗎,天和人的關係,就像影子和回聲,一個人長得不好看,他的影子自然也不會美,一個人唱歌的聲音像鬼哭狼嚎,回聲也不會好聽……

這話又不好聽,宋太宗又生氣了,又不想聽寇準那煩人的嘮叨了,起身回了宮。可是沒多久,他又覺得不能這樣一走了之,得叫寇準把話説明白,所以他又讓人把寇準召來,讓他把話説完。

寇準卻不説了——要我説也可以,條件是把二府(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 東府】)的官員都召來,不然我就不説。宋太宗無奈,下令讓二府的官員都來聽他的嘮叨。

眼看二府的官員基本上都到齊了,寇準這才清了清嗓子,嚴肅地説:“不久前那件事,大家應該還記得吧?祖吉和王淮都犯了受賄罪,他們的判決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可是這裏面存在的不公平,不知道大家意識到沒有?為什麼祖吉受賄較少被殺頭,王淮受賄巨大最終卻沒事呢?因為他哥牛啊,人家是參知政事啊,祖吉一無後台二無關係,活該倒黴!大家説説,這是不是不公平呢?”

宋太宗發火了。哦買噶,居然還有這種事!那個啥王沔,這事兒真的假的?王沔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説謊,嚇得趴倒在地,磕頭如搗蒜,連稱該死。

把王沔嚴厲批評了一頓的宋太宗很高興,因為他終於發現,寇準才是真正可用的人才!當即任命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從那天開始,寇準有了直接參與朝廷軍國大事的資格,進入了國家權力中樞。

(四)“失去”了才知珍貴

中國自古有句俗話,叫失去了才知珍惜。宋太宗之於寇準,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貴。

宋太宗是怎麼“失去”寇準的呢?原來寇準遭人算計,被貶到了青州。

  

關於情商:寇準不給宋太宗面子後果怎麼樣? 第3張

網絡配圖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瘋子。

某一天,寇準與時任樞密院副使的温仲舒一起外出辦事,在路上碰到一個瘋子,對着寇準的馬喊了一聲萬歲。

一個瘋子,別説喊一聲萬歲,即使喊十聲萬歲,也不會有人放在心上,除非那人也是瘋子。但偏偏有人想利用這事做文章。那人名叫張遜,和寇準做同事的時候,因工作上的事情他們倆吵過一架,從此便懷恨在心。

這事兒被一個叫王賓的管理首都治安的官員知道了,和他是好哥們的張遜找到他説,兄弟那事兒你怎麼看?就是有人喊寇準萬歲那事兒唄!什麼?小事一樁?這怎麼能是小事一樁呢?你這是不懂政治!這事兒大了知道不!得告訴皇上,不然到時候你就慘了,弄不好是個知情不報罪。

在張遜授意下,王賓便添油加醋、火上澆油地奏了寇準一本,宋太宗果然很生氣,把寇準在朝廷的官免了,讓他到青州去當知府。

寇準離開後,宋太宗才知道他已經離不開他了,整天悶悶不樂,做夢夢見的不是娶媳婦,而是寇準,然後經常問寇準在青州的情況,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之類。

僅僅不到一年,宋太宗就把寇準召回了京師,拜為參知政事,995年又加給事中,天天“陪”在他身邊,有什麼事隨時請教。

然而後來,寇準到底沒有逃脱小人陷害,一年之中數度被貶,最後被貶到雷州,並病死在那裏,只不過那是宋真宗當政時期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