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人沒有電器是如何度過酷暑的呢?

古代人沒有電器是如何度過酷暑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高温天氣又回來,自然而然,空調冰箱就成了我們離不開的東西。可是在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們又是怎麼避暑的呢?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避暑利器一:扇子

古代文藝青年比較多,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若論單純用來避暑,看古畫和古裝劇裏的姑娘都是人手一扇,也知道扇子有多靠譜了!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主人涼爽愜意,僕人當然是要汗流浹背的。

扇子的發明人是誰,目前已無法考證,原始社會時就有人掌握了扇子的基本使用原理,只是他們手裏拿的很可能是一片大大的樹葉,搖破了再爬樹摘一片,很費事。後來,扇子變結實了,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還有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比較省力氣,也比較有“檔次”。

避暑利器二:冰塊

不要以為沒有電冰箱,古人就沒法貯存冰塊。根據現代考古發現,最早的冰窖出現在周代。當然,這種奢侈豪華的“電冰箱”只有官府才有,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

一般來説,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製冷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空調,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環境。到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

避暑利器三:冷飲

身上涼快了,嘴巴卻享受不到,都説“民以食為天”,大夏天的,要是不吃點喝點冰涼之物哄哄嘴巴,怎麼會舒服?所以,冷飲也早早出現了。大約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專門負責冷飲的製作,春秋末期,諸侯喜愛在宴席上飲冰鎮米酒,喝起來既醇香又清涼。

古代人沒有電器是如何度過酷暑的呢?

唐代開始出現商業性的藏冰户——“冰商”。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後來,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幸福地品嚐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它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他走的時候,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意大利。意大利對這一技術嚴加保密三百年後,被法國人出高價買走,此後不知怎麼的又傳到了英國。英國人改造後,製出了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激凌”。不知道他們大賺其錢時,有沒有想到要謝謝一下中國的忽必烈。

避暑利器四:瓷枕

中國自古被稱為“瓷器王國”,為了避暑,瓷枕的出現就不奇怪了。瓷枕的枕面是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於其上,睡起覺來當然涼快。古代的夏天同樣有蚊蟲,所以蚊帳和瓷枕就成了夏季標配。有人還別出心裁掛上香囊,讓香囊中的藥材幫忙驅趕蚊蟲,堪稱不用燃燒的環保蚊香。

睡久了,自然就睡出了花樣和情調。人們會在帳內懸掛茉莉、珠蘭等香花,夜帳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對今天的失眠症患者,用這一招催眠估計會有效。巧手的婦女還會用花枝編成麒麟、鯉魚等吉祥物掛在紗帳裏。

避暑利器五:冰桶

明清時期,皇家宮殿的夏季降温方式也有自己的特色。最特別之處是,房間內出現了可移動式冷源,有點現代分體空調或冷風機的味道。這種可移動式冷源,時稱“冰桶”,現代人戲稱為“冰箱”,但叫“冰櫃”或“冷櫃”更準確,其實是貯放冰塊的櫃子,上面鏤空,當冷氣出孔;中部空間還可儲存食物、冰鎮西瓜、冷飲。冷桶後來民間也用上了,還有進口貨,稱為“洋桶”。

古代人沒有電器是如何度過酷暑的呢? 第2張

冰桶系木質,其設計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冰鑑”,冰鑑便是最原始的冰箱。冰桶現在看很簡單,但在明清時代可算是高檔“家電”了。

避暑利器六:各種“涼屋”

不要以為只有現代有空調房,古代各種花樣的“涼屋”層出不窮,低碳又環保,涼快又健康,那才是真正的享受!

先秦“窟室”

窟室,算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調房”。所謂“窟”,字面意思就是洞穴,乃現代“地下室”的原始結構。由此可知,先秦時代流行的窟室,實際上就是“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講究。就史料分析,先秦時的窟室除了利用地下冷源的地下室,還有人工冷源。當時高級窟室內會放置冰塊,以達到降温、調温的目的。

漢代“清涼殿”

漢代的清涼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家最高級避暑用房。從《漢書》記載來看,清涼殿的製冷效果極佳,稱“清室則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時室內能結霜,形容房間温度低得如下過霜一般。另據古籍記載,室內附帶降温設備也極為豪華。

唐代“含涼殿”

“含涼殿”為唐朝皇帝后妃的寢殿,北臨太液池,傍水而建,夏天在裏面居住十分涼爽。在建築設計上,“含涼殿”避免陽光照進來,所以顯得很陰沉。而用水來轉動扇葉,風扇對涼水吹,形成了冷氣,就更覺涼快。何況殿內還有循環冷水源,四邊有水往下淌,形成水簾。宮殿的四檐裝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涼水在屋上循環,室內温度自然就下降了。

明清“空調井”

在保存下來的明清古民居中,常能看到“空調井”,即在廳內或是需要的房間挖一深井採集冷氣,上面用蓋子蓋妥,蓋子上鑿孔,夏天便有冷氣從下面出來。而且,其妙處多多,除了可以給房間降温,還可作為地下“冰箱”,將食品放進井內保鮮、冷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