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説?有何文化傳承?

歷史上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説?有何文化傳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唯一以節日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考,端午節源於上古時期南方吳越對龍的圖騰崇拜。隨着時間的推移,端午節的意義逐漸豐富和深化。

歷史上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説?有何文化傳承?

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因報國無望,在公元前278年的5月5日投汩羅江以身殉國。楚人感念他忠君愛國的拳拳之心,紛紛自發泛舟江上,用米團或楝樹葉裹食投入江中餵魚,以免魚食其屍,從而讓屈原死後不受侵蝕。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食粽子兩大重要習俗的源起之一。

除了紀念屈原,端午節還有其他意義。例如,五月初五正好是太陽落在北迴歸線上,白天最長,夏夜最短,陽氣正旺而得名“端陽”“正陽”“夏至節”。因此,端午節也是一個禳解、祛除及避毒的重要日子。

隨着歷史的變遷,端午節的習俗逐漸豐富和傳承。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説法成為南方的主流之後,隨着隋唐時期南北文化交匯的大繁榮,北方也漸次接受並傳承發展了端午節食粽、划龍舟等重要習俗。

歷史上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説?有何文化傳承? 第2張

由於端午節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韓國於2005年向聯合國申報了江陵“端午祭”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也於2009年正式申報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今天的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一個歡樂的節日,人們會和家人朋友一起包粽子、划龍舟、賞艾葉和掛菖蒲等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