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顯登基之後,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分別是什麼下場?

李顯登基之後,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分別是什麼下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就被稱為神龍元年。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説一下了

參加神龍政變的五位功臣: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在神龍政變成功以後,都被唐中宗封為郡王,號稱“五王”。但是,他們被封王沒過多久,就遭受了嚴厲的打擊。不但被取消王位,還被貶謫了地方上擔任刺史、司馬這樣的官職。但是,他們最終連個刺史、司馬也沒有當穩當,張柬之、崔玄暐兩人,在貶謫途中,還沒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難中病死。敬暉、袁恕己、桓彥範這三個人,則在貶謫的途中被殺害。

那麼,本來是讓大唐復國的五位大功臣,為什麼竟然遭遇了這樣的悲劇呢?

一般功臣被殺,都是受到皇帝的猜忌。因為功臣建立的功勞太高,其官職必然很大。由於官職大,因而權力必然很大。當功臣權力很大的時候,皇帝就很擔心,害怕皇位被功臣奪去。因而,必然就會誅殺功臣。

李顯登基之後,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分別是什麼下場?

歷史上的劉邦朱元璋都是這樣做的。神龍事變後,武周變成了大唐,唐中宗相當於開國皇帝。他在這時候打擊功臣,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過,張柬之等“五王”被殺,卻並不是因為唐中宗李顯猜忌功臣。因為李顯實際上並沒有猜忌過他們。那麼,既然李顯並沒有猜忌功臣,這五位大功臣,為何走到那樣的結局呢?

要説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神龍事變後的權力格局。

發動神龍事變,其實並不是李顯的主動行為,而是張柬之等人挑起來的。當張柬之等人擁戴李顯,讓他承頭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的時候,他死活都不願意,是張柬之等人生拉硬拽,把他拉到政變現場。

政變成功後,李顯當了皇帝。不過,李顯雖然當了皇帝,他自己卻並沒有掌控權力。有人可能會認為,應該是張柬之等人掌控了權力。

不錯,張柬之等人因為擁戴之功,確實都升官了,在朝廷最核心的部門任職。然而,雖然李顯懦弱不掌權,但是,張柬之等人實際上並沒有掌控朝廷的權力。那麼,皇帝不掌權,大臣不掌權,權力在誰的手裏呢?

這還要説到當時武則天的權力佈局。

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和眾多晚年的皇帝一樣,必須面對皇位繼承的問題。而武則天所面臨的問題,比其他皇帝所面臨的問題更復雜。除了因為身體衰朽但依然害怕過早失去權力以外,她還面臨着把權力傳給誰的問題。

本來,她是想把權力傳給武家的。但是,狄仁傑等大臣告訴她,若是傳給武家,她百年後將得不到祭奉。因為沒有侄兒祭奉姑母的。這話説動了武則天,她因此在繼承人問題上產生了猶豫。

不過,他又不願意痛痛快快地把皇位傳給她的兒子李顯、李旦等人。因為傳給他們,便意味着李家得勢。而李家一旦得勢,便意味着將來會打擊武家。武則天自然不願意在她百年後,武家遭到嚴厲打擊。因此,她希望的政治格局,是李家和武家共同執掌天下。

所以,一方面,她把李顯立為皇儲,另一方面,她又努力讓武家後人建功立業。比如,當聽説契丹稱汗的時候,本來這是一件小事,但是武則天讓武三思等武家後人大張旗鼓率軍征討,目的就是讓武家後人建功,以便能在朝廷中擁有權力。

李顯登基之後,神龍政變的五位大臣分別是什麼下場? 第2張

這樣一來,神龍事變之後,雖然武則天退位了,權力被李顯奪回來了,然而,武家依然掌控着部分權力。當初“五王”在擁戴李顯奪權成功後,有人建議打擊武三思等武家後人,但是這“五王”最終並沒有下定決心,武三思等武家後人的權力得以保存下來。

除此外,由於李顯的不作為,他的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又開始染指朝廷中的權力,成為朝廷權力中的新力量

韋后和安樂公主為了打擊“五王”,同時也為了打擊太平公主、李旦等李家的勢力,因此,極力把武三思迎進宮,讓他參與制衡“五王”及李家勢力。畢竟武三思是安樂公主的公公,他本身就掌控着部分權力,又加入到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陣營中來,這就使得韋后這一集團的權力空前強大。因為他們不僅是皇后與宰相,同時還是李顯的代言人,他們説的話,差不多也就是李顯説的話。

在這樣一種權力格局下,作為朝臣的“五王”,遭受打擊,乃至被殺,也就是他們必然的結局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