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錦衣衞官職表 錦衣衞指揮使

錦衣衞官職表 錦衣衞指揮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9.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錦衣衞是明朝專有的軍政蒐集情報機構,設立於公元1382年,其主要職能為侍衞儀仗、偵緝廷杖、對外情報,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簡介

“明初,置拱衞司,秩正七品,管領校尉,屬都督府。錦衣衞飛魚服衞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尋又改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衞軍士,而設儀鸞司隸焉。四年,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罷儀鸞司,改置錦衣衞,秩從三品……”(出自《明史》)

錦衣衞是明朝時期的專有特務機構,前身為朱元璋所設立的“拱衞司”以及洪武元年(1368年)時改制之“儀鸞司”與二年(1369年)時改制“大內親軍都督府”。

 制服與配置

每年皇帝祭北郊或幸學,錦衣衞的堂上官如正二品都指揮使(金牌非象牙腰牌)或都督僉事兼錦衣衞指揮使(同樣是正二品),才能穿大紅蟒衣飛魚服佩繡春刀,若三品指揮使僅能穿蟒衣,而千户、百户只能穿青綠錦繡服。並不是每位錦衣衞都能穿飛魚服,而飛魚服也非錦衣衞專屬服飾,而屬於二品官的賜服。而各王親公侯官員龍褂補服也非天天可以穿戴,有嚴格規定。

據黃仁宇統計,1580年太倉庫在京師的現金支出,京城巡捕、錦衣衞等共50,000兩,明末職業軍人年俸,約15~20兩,錦衣衞校尉、力士總數應在2500至5600之間,田有定額賦有定故,由户部支付餉銀,並不如後人想像能隨意擴大編制,坊間文章動輒膨脹至十數萬人,崇禎朝關寧錦防軍,關內外15萬員年俸支出就以480萬兩起跳,過分誇大似乎有違常理。

錦衣衞官職表 錦衣衞指揮使

史沿革

最早起源是金朝的拱衞直使司(原名龍翔軍、神衞軍),元至元三年(1266年)始置拱衞司,屬禮部。九年升“拱衞直都指揮使司”。有指揮使、副都指使等官。

1361年,朱元璋仍是吳國公時代,改樞密院為都督府轄錦衣衞前身的“拱衞司”(並無“御用”二字),秩正七品,管領校尉,後改拱衞指揮使司,秩正三品。再改為都尉司,終改為“儀鑾司”(《大明會典》雲錦衣衞本儀鑾司),洪武二年設置親軍都尉府,儀鑾司改隸親軍都尉府,十五年、罷府及司、置錦衣衞為十二親軍衞之一(天子六軍)。最早只有1,500名大漢將軍,為大內宮廷衞士。

朱元璋在建國後,因循歷代稗政設錦衣衞鎮撫司,掌本衞刑名,兼理軍匠,其下有專司偵察的官校。錦衣衞於是開始兼掌緝捕、刑獄之事。朱元璋猜忌多疑,怕大臣對他不忠,因此隨時充滿戒心,要求大臣對他絕對的服從、忠心不貳,要出朝之後也要對他恭恭敬敬,便設法派密探四出巡視。這是錦衣衞以及明朝特務機構的雛形。

後來,朱元璋以親信密探曰“檢校” ,負責偵察在京中官吏的大小之事。洪武十三年,發生胡惟庸案,朱元璋對臣下更加不信任,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建立錦衣衞組織,首任指揮使是楊憲(檢校),後續是毛驤、蔣瓛、紀綱、夏煜。

爾後洪武二十年,太祖以治錦衣衞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詔內外獄鹹歸三法司(即洪武十五年到洪武廿年這十年期間非法凌虐,藍玉案由三法司審理)。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朱元璋認為此一酷政不可以長期存在,再加上錦衣衞於偵辦藍玉謀反案時“非法凌虐,誅殺為多”,“株連且四萬(人)”;於是下令大削錦衣衞的權力(“詔內外獄無得上錦衣衞,大小鹹經法司”)。所以胡惟庸案與藍玉案(由皇太孫朱允炆及吏部尚書詹徽審理)皆與錦衣衞無多大幹系。

到了明成祖朱棣篡位成功後,為了壓制臣民對他的不滿,於是恢復錦衣衞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如永樂十三年(1415年)《永樂大典》總裁官解縉被紀綱置於雪地凍死即為一例。袁彬官至特授勛上柱國、左軍都督、升授光祿大夫,是最顯赫的指揮使。憲宗成化年間,錦衣衞北鎮撫司的刑事可以不照會本官廳而直接處理,且即使本司所下達的命令也是由北鎮撫司所草稿完後提呈上去等候批准的。錦衣衞自李自成起事,明思宗任命的都指揮使吳孟明之後,延續至1661年南明昭宗的錦衣衞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衞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説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

 制度

明初的軍制比較簡單,其基層單位是“衞”和“所”,每衞轄正規軍士約5,000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衞軍所轄衞所為48處。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衞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衞”。在錦衣衞組織當中,皇帝為直接的管理者。

錦衣衞掌衞事:僅設一人,多以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都指揮使(正二品)、都指揮僉事(從二品)等一二品勛臣充任。

指揮使:正三品,名義上的錦衣衞長官,明代許多勛臣後代被授予該官職,實際上是不管事的虛銜,並且可以同時有多人領有該銜。

指揮同知:從三品,設置二人,輔佐指揮使。

指揮僉事:正四品。

南、北鎮撫司鎮撫使:正五品,各設置一人。

千户:正五品,設置十四人。

副千户:從五品。

百户:正六品。

試百户:從六品。

總旗:正七品。

小旗:從七品。

力士與校尉:普通軍士。

其中北鎮撫司任務是“專理詔獄”,之後於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增鑄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毋需通過指揮使轉達,而錦衣衞官員中不掌詔獄者亦不得干預其事。著名代表詔獄案件為:明初大將軍藍玉謀反案及明末首輔周延儒案,均為錦衣衞偵破立功。

“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與大理寺)無權干涉錦衣衞所處理的案件。通常錦衣衞在逮捕嫌犯之前,需由刑科給事中籤批“駕帖”才可行事,作用相當於現代的逮捕令(非指“腰牌(識別證)”)。早期加入錦衣衞都會經過嚴格地審查和考核,要求良民,無犯罪紀錄,後經過訓練與挑選最終決定。後期若有錦衣衞逝世,他的親屬,如親兒或是親兄弟,可成為其替補,無兒或兄弟則會於市上選擇合條件的人作為代替,故錦衣衞中不會出現職位有空缺的情況

《萬曆野獲編》卷21《駕帖之偽》:“祖制:錦衣衞拿人,有駕帖發下,須從刑科批定,方敢行事,若科中遏止,即主上亦無如之何。如正統王振、成化汪直,二豎用事,時緹騎偏天下,然不敢違此制也。”錦衣衞“駕帖”拿人必須經過刑科給事中“僉籤”。

《明世宗實錄》嘉靖元年十二月辛丑:“舊例,廠衞齎駕帖提人,必由刑科僉批”,也就是廠衞拿人必須由言官給事中行封駁,萬曆朝,因神宗“怠政”,天下官員有缺不補,以至駕帖發出,因刑科無官沒法“僉籤”。而刑科無人“僉籤”,錦衣衞亦不敢率爾抓人,錦衣衞官校持簽印完整的駕帖,至刑科“僉籤”時,還必須持有奏章的原件以備勘合,駕帖拿人,初期僅僅限於京城左近,弘治、正德間,緹騎開始至外地拿人,但需要各衙門會籤以防假冒。

《殊域周咨錄》卷9《雲南百夷附》:“臣聞駕帖下各衙門則用司禮監印信,該科掛號皇城各門俱打照出關防,皆所以禁詐偽也。”駕帖拿人,定製拿一人奉一帖,不允許一帖拿多人,根據明制,奉駕帖拿人是錦衣衞的正差,本與內侍無關,而天啟朝至有宦官提駕帖直接拿人,遭遇反抗的事情:樑本《明熹皇帝錄》天啟四年六月乙巳:“刑科給事傅櫆奏:僉駕帖原有常規,增差內官,大違明制。萬燝被毆,林汝翥不過畏內璫之兇鋒,恐不得以正命死耳。內官百十成羣執之,虧損聖德莫此為甚。上命今後駕帖如舊。”而明熹宗天啟朝時魏忠賢掌權不過八年,卻讓人以偏蓋全認為明一代276年錦衣衞都為如此。

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

 業務職掌

錦衣衞的業務職掌為“掌直駕侍衞、巡查緝捕”,這一句話就包括了錦衣衞的兩大執行機構與職權:

一、大漢將軍:主管皇帝侍衞、展列儀仗、傳遞皇帝命令以及職掌廷杖等事項,可以説和一般禁衞軍毫無不同(只有職掌廷杖此項為錦衣衞獨有)。

二、經歷司和南、北(名稱,非方位)鎮撫司:這一方面即為錦衣衞與一般禁衞軍不同的特點,分述如下:

經歷司:主管錦衣衞公務文書的出入、謄寫及檔案封存等事項。

南鎮撫司:主管一般衞、所部隊人員之犯罪偵查、審訊、判決、情報以及軍事武器之研發事項(等同後世之憲兵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以及軍備局之結合體)。

北鎮撫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員祕密監視、肅反肅貪,獨立偵訊、逮捕、判決、關押權力(詔獄)以及反間諜事項。

其外,也曾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

 歷任錦衣衞掌衞事

楊憲

張政

宋忠

毛驤,以都督僉事掌衞事

蔣瓛

紀綱,以都指揮僉事掌衞事

夏煜

賽哈智

劉勉

徐恭

馬順

盧忠

逯杲

門達,以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掌衞事

袁彬,以錦衣衞指揮使、都指揮僉事掌衞事

哈銘,以前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掌衞事

萬通

朱驥

牟斌

石文義

錢寧,以都督同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江彬,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平虜伯提督東廠兼掌衞事

朱宸

駱安

王佐

陳寅,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陸炳,以都指揮同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朱希忠,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劉守有

駱思恭

田爾耕,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駱養性,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吳孟明,以都督同知掌衞事

馬吉翔,以後軍都督府左都督掌衞事

錦衣衞牙牌

《明太祖實錄》載:洪武十一年,“始制牙牌給文武朝臣。其制以象牙為之,刻官稱於上,凡朝參佩以出入,有不佩者門者卻之,私相借者,論如律;有故則納之內府,其在外來朝百司官無牌者則於各門附名以入。”而錦衣衞的牙牌為錦衣衞系在腰間證明身份的牌子,猶如當今身份證明用的掛牌(出入證、識別證);或用錦囊包裹,懸在左腰。

依據職務錦衣衞牙牌大抵有兩種。

錦衣衞領導級官員的“朝參牙牌”為長方形(上方弧形刻有如意雲紋)

頒給錦衣衞基層人員出入宮廷使用的“錦衣衞緝事旗衞牙牌”(其格式為八角形、長10.8mm、寬8.2mm、上端有云紋及花卉紋接着刻有橫寫“東司房”三個字、中間刻有豎寫的“關防”九壘篆大字、左方為豎刻編號“錦字OOO號”、背面為兩行豎寫"使用須知"“緝事旗衞懸帶此牌.不許借失違者治罪.”)。

依據尚寶司的尚寶司卿劉日升(萬曆八年三甲進士)於萬曆三十年十二月十六日(1602年1月8日)上疏之〈查復舊制祛積弛以明職守疏〉的統計,至萬曆三十年明朝大抵發放3701面、損害21面、遺失135面。

 文化

不少電影或電視劇也曾以錦衣衞為主題,如張黎導演的《錦衣衞》及邵氏電影的《錦衣衞》。

1992年由徐克執導《新龍門客棧》,劇中便有描述錦衣衞捉拿嫌犯的過程,以及介紹東廠發明與改良的新式兵器。

2006年電視劇《朱元璋》劇中大虎、二虎皆為錦衣衞。

2010年亦有甄子丹主演的同名電影《錦衣衞》推出。

2011年12月由徐克、張之亮導演的電影《龍門飛甲》。

2014年張震主演的電影《繡春刀》中,張震、王千源、李東學飾演錦衣衞。

2014年 由導演羅永昌執導,甄子丹、黃聖衣、王寶強、任達華主演的《冰封:重生之門》。該片講述明朝嘉靖期間“一英三傑”賀英、龍、虎、獒四個錦衣衞因天竺“時空金球”的神力傳送到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