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皇帝和權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皇帝的地位向來是至高無上的。但是在權力鬥爭的過程當中,有時候連皇帝都會成為這場權利遊戲的犧牲品。在某些時候,皇帝的確是説一不二的。然而,古代同樣有着被權臣架空權力的傀儡皇帝。

這時候的皇帝空有皇帝的名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權利。當然,面對這一情況,咱們的皇帝同志也是積極反抗的。於是有着太多的傀儡皇帝紛紛採取行動,以對抗權臣;但是為何很多皇帝不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一了百了?

這一方面除了權臣勢力較大以外,更多的是為政權穩固的考慮,皇帝不得不選擇慢慢謀劃的方式,將政局變動的影響降到最低。

1、 縱觀權臣的崛起,皇帝再也無力與之抗衡

(1) 用人錯誤,悔不當初的皇帝也有心無力、難以抗衡

權臣一開始也並不是權臣,他們也是從地位較低的小官小吏做起。這些權臣的發家史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那就是皇帝的賞識。如果説歷史上之所以會出現傀儡皇帝,那麼一個直接的原因便是皇帝的用人不明。

他們以為自己是天子,能夠掌控眾生。於是將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人安排在了重要的崗位上,這就使得了皇帝開始出現對管理的失控。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在這一情況之下,便有力地推動了權臣的發展。如秦朝時的趙高憑藉自己宮中近侍的身份,擔任着非常重要的官職。這就直接促進了權臣的發展,完全就是皇帝一手提拔的。

這讓皇帝經常會出現後悔莫及的情況,將自己手底下的勢力一步一步削弱,是中央王朝統治者必經之路。但在這過程當中,同樣會出現糊塗的統治者。

皇帝通過一系列官職任命形成了很好的權力制衡,極力穩定了中央權力的發展,很好的減少了權臣的出現。可是由於權力制衡都出現了疏忽大意,逐漸讓更多的權力集中在某一位官員的手上。

這也就意味着權臣的養成開始出現眉目,而皇帝用人不明,對於某些重要職位的選擇不清,就使得了權臣的道路是暢通無阻的。更進一步,隨着權臣政治勢力的擴大,他自然也知道軍隊對於國家政權的重要性。

因此權臣之所以能夠達到和皇帝抗衡的地步,更重要的原因是慢慢掌握了軍權,這樣的權臣讓皇帝不敢輕舉妄動、隨意殺戮。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2張

(2) 手握軍權,傀儡皇帝又怎能從權臣手中拿回權力

在古代成為權臣另一個重要的助力,便是掌握着國家的軍權。如三國時的曹操被稱為奸臣之原因,就是因為他掌握了當時實力最強的軍事力量、足夠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政治力量的權臣,更進一步獲得了軍隊助力。

這就讓皇帝面對權臣這樣滔天勢力時候,經常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慢慢被權臣架空了權力的傀儡皇帝,回首底下沒有可以任用的賢臣良將,這就讓他們無法從手中奪回政治和軍隊權力。

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此時的傀儡皇帝莫過於是國家無足輕重的代表,生死僅僅是在權臣的手中。在這一情況之下,大多數人考慮的都是生死問題,又怎會想到用斬首行動以斬滅權臣。

並且在軍隊失去掌控的皇帝眼中,斬首行動無疑是最下等的計策。一旦通過這一方式斬殺了權臣以後,那麼國家將會陷入動盪。任何一位英明的君主都看到了,權臣背後那複雜且足以動搖國本的關係網。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3張

(3) 歷史權臣的養成,朝廷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關係網

古代權臣的養成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也就意味着,在權臣日益得志的背後,已經建立的根深蒂固的關係網。通過這些政治上官官相護的關係網,權臣逐漸在朝廷中確立了自己不弱於皇帝的地位。

更有甚者,隨着權臣逐漸架空皇權,一些宣傳更是成為了變相的皇帝至尊。像這王公貴族,下至黎明百姓,一旦談到權臣無不聞之色變。這就導致皇帝想要對權臣動手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

權臣在朝廷中建立的根深蒂固關係網,不僅僅是威脅皇權使用,更重要的是讓皇帝對於他們是投鼠忌器。通過這樣自上而下的關係網,權臣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到朝廷內外的風吹草動。

皇帝想要動用斬首行動來解決權臣的威脅,無疑是難度極大的事情。並且一旦這件事情被權臣發覺,勢必會威脅皇帝的生死。因此在皇帝看來,斬首行動是一件難度極大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都不會將其放在第一位置考慮。

一些明明有着足夠力量來對付權臣的皇帝,也不會採取這一行動。除了考慮目前的因素以外,更深刻考到權臣被斬首以後引發的不良反應。

可以説,擁有着根深蒂固關係網的權臣就是牽連着朝廷命脈的毒瘤,如何將之最大限度的去除、又不至於損傷國體成為皇帝面臨的極大難題;而如何處理斬殺權臣以後的不良反應,這又成為一件難度更大的事情。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4張

2、 斬首行動引發後續不良反應,導致國家動盪

權臣通過一步一步爬到權利的頂端,這也就意味着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以後,權臣已經在朝廷各處埋下了自己的暗樁、釘子。這情況之下皇帝一旦將其斬首,就很容易導致原本失控的事例、會出現威脅國家穩定的情況。

在魏晉時,因為誅殺權臣導致國家分裂的問題屢屢發生。這些權臣網絡、整合國家最大部分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一旦將其斬首,直接導致原本掌握在他們手中的權力,皇帝又沒有辦法將其收歸手中,這些原本忠誠於權臣的臣子成為了和皇帝對抗的割據勢力。

這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清朝時和珅被殺以後,在這裏情況之下,清朝皇帝直接失去了能夠幫助他治理國政的得力助手。讓前代皇帝留給他的長遠福利,直接被變成了新手大禮包。可以説,斬首行動對於政權的穩定和皇權的長遠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國家考慮,皇帝和權臣的鬥爭慢慢發生了變化。由此產生出了在皇權即使逐漸被架空的情況下,權臣依舊願意和皇帝維持着和平的局面;而皇帝為了暫時的穩定,也不願意迅速動手、威脅到日後的長遠發展。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5張

3、 為國家穩固考慮,皇帝與權臣的鬥爭也出現巨大變化

(1) 放長線釣大魚,皇帝一舉斬殺權臣、重奪神器

權臣因為掌握着大部分的力量,經常讓皇帝頭疼。即便是被架空權力的皇帝,也不願意採用直接的斬首方式來滅了權臣。

他們更多的是隱藏長遠的發展來逐漸奪回自己的權利,最終將成權臣一擊必殺。可以説,在權臣和皇帝的鬥爭當中,最為常用的便是放長線釣大魚的方式。

在清朝時,康熙為了重奪政權,和當時號稱輔政王的鰲拜展開了鬥爭。採用的便是通過長遠的方式,一步一步將國家政治權力和軍隊力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終掌握大權的康熙,有了和當時權臣翻臉的機會。

當然,這也離不開鰲拜,即便是權臣,但是也是一個失敗的權臣,他並沒有掌控多少的實際力量,就想要和皇帝分權,最終遭到康熙的格殺。這是權臣與皇權鬥爭中,以皇帝勝利為告終的結果。

而一些有着野心與謀略的皇帝,經常會在掌握權威以後依舊選擇縱容權臣,最終為自己拉攏的民心、又穩固了政權。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6張

(2) 為暫時利益、皇帝權柄在手,但也選擇縱容權臣

在權力從權臣回到皇帝手中以後,面對着當時日益放縱的權臣,皇帝卻選擇了依舊一如既往的放縱、讓他們為自己贏得民心。在明朝時,嚴嵩等人在百姓的眼裏完全是可以匹敵皇帝的存在。

可是當時權柄依舊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而權臣嚴嵩等人雖然在逐步架空皇權。這一系列的違法行為卻依舊在皇帝的眼中。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7張

為了繼續穩固自己的政權,當時明朝皇帝選擇繼續放縱他們的貪污腐敗行為。這為最終皇帝雷厲風行的格殺了這些權臣讓當時民心歸服,這起到了更大的效果。

這要遠比直接以斬首行動格殺權臣,能夠起到更大的效果。隨着中國封建王權的加強,權臣的力量雖然非常強大,但仍不足以和強勢的皇權相對抗。因此,即便是想要架空皇帝的權臣,在皇帝心中也是成為自己拉攏民心的工具。

選擇縱容權臣,是希望通過他們一系列越軌的行為,為自己以秋後算賬做準備。這也就從側面反映了,皇帝不直接選擇斬首行動、一了百了的原因。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權力時 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斬殺權臣 第8張

結語:

權臣逐漸掌握大權,逼迫皇帝不敢採取斬首行動。然而,在皇帝權力被架空的同時,權臣也並不是一塊鐵板。面對着想要架空自己的權臣,霸權在握的皇帝心裏都是想要秋後算賬的。

這時候的權臣雖是權傾一時,但對於皇帝來説也不足為患。皇帝之所以不採取斬首行動,一方面是實力不夠;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不得不説,帝王心計如淵似海、難以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