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歷史記載,明英宗被瓦刺所俘虜之後,瓦剌準備再接再厲,攻下北京城。那麼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這主要歸功於他的判斷,死守幾乎沒有勝算,主動出擊或許能夠打敵軍一個立足未穩。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一)死守京城:軍心動搖,糧草不濟

在戰爭中,利用堅固的城牆進行堅守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但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堅守的城池是國都。縱觀我國曆史,一般沒有堅守國都成功的案例,這是因為,古代人們的忠君思想是非常嚴重的。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第2張

國都被包圍,也就意味着皇帝也成了“籠中之物”,這樣的情況下,城內的軍心和民心就都會大亂,導致軍隊的戰鬥力嚴重降低。反之,城外的敵軍看到距離勝利僅剩下最後一步,也會士氣旺盛,拼死攻城。

明朝亡國就是這種現象的最好證明,李自成的大順軍實力並不強。而他們包圍了北京城之後,明軍甚至沒有進行任何抵抗,就開城投降了。所以,輕易將自己的都城置於敵軍的包圍圈中是絕對不可取的。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第3張

此外,堅守國都還面臨着糧草問題。一旦被敵軍圍城,外圍的糧草就很難運進城內了。雖然京城有一定的糧食儲量,但京城的人口也是最為密集的。被包圍之後,糧草一定會很快被耗盡,這樣一來就會面臨不戰而敗的情況了。

(二)主動出擊進攻敵軍疲憊之師,不給敵軍立足的機會

北京保衞戰體現了于謙對於戰局的精準把控。他深知,瓦刺軍隊雖然在土木堡戰勝了明軍的主力,但是自身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他們的軍隊仍有十餘萬之眾,但是勞師遠征,不可能迅速站穩腳跟,所以最佳的策略就是主動出擊,打瓦刺先頭部隊一個立足未穩。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第4張

於是,于謙先是力排眾議,否定了徐有貞等大臣南遷的決議,還在明朝精鋭都已經損失殆盡的情況下火速召集山東地區的郕王帶兵救援。正是在於謙的一系列英明運作之下,明朝軍隊取得了北京保衞戰的勝利,擊退瓦刺軍隊,穩定了朝綱,保住了大明王朝的江山。也正是後期明朝的一系列正確舉措,才有了後來明英宗的放歸,明朝的統治也重新走向了穩固

明朝名臣于謙是如何打贏北京保衞戰的? 第5張

由此可見,1449年的北京保衞戰,明朝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一着不慎將滿盤皆輸。關鍵時刻,兵部尚書于謙力挽狂瀾,選擇了正確的方案,面對外敵採用主動出擊的方略,而非堅守城池。這一方案讓明軍獲得了勝利,也讓明朝的國祚將近20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