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唐朝時期女子是如何化粧的?有哪些步驟?

在唐朝時期女子是如何化粧的?有哪些步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唐朝物阜民豐,隨着對外貿易的發展,唐朝民風也越來越開放,女子不必拘泥於家中,世人對女子的態度也遠比隋朝時更寬容。女子生活愈發豐富其粧扮也越發精美,白居易有詩説:“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粧。”

此詩大意便是,進宮的女子自以為粧扮着最時髦的粧容,殊不知,隨着歲月蹉跎,這套粧扮早已過時。由此可見,唐朝女子在粧容上頗有創新性,其愛美之心也是與時俱進的。

研究眉形

唐朝女子化粧分為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塗脣脂七個步驟。

前面兩個步驟通俗易懂,就不作解釋,直接從畫眉開始。

無論是在今天,還是在唐朝,畫眉這一步驟都尤為重要,它決定着整個粧容的品質和整個人的氣質。故在唐朝女子中,無人不會畫眉,甚至有人戲謔説,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更有甚者,直接將畫眉當做女子化粧的代稱。

唐朝女子雖崇尚畫眉,其實更熱衷於研究眉形。唐朝眉形多式多樣,其中較為常見的是“廣眉”、“長眉”、“蛾眉”、“遠山眉”、“鴛鴦眉”、“五眉”、"月眉”、“酒煙眉”、“拂煙眉”。

初唐時期,流行寬而闊的蛾眉;到了唐玄宗時期,則流行細長的眉毛,稱為“細眉”或“柳眉”。白居易在《上陽白髮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而倒八字形的短眉,則是在中晚唐時期才出現。

其中貴族女子多愛濃密的廣眉和彎彎的蛾眉,一時之間,畫眉風氣盛行,唐明宗甚至下令讓畫工作“西蜀十眉圖”。

在唐朝時期女子是如何化粧的?有哪些步驟?

所謂十眉便是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五嶽眉,三峯眉,垂珠眉,月稜眉(又名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又曰橫煙眉),倒暈眉。

唐朝女子畫眉,不拘泥於黛眉,還會畫翠眉,甚至還有人颳去眉毛,用紫紅色在眼上下兩側畫橫槓,以此來代替眉毛。

貼花鈿(dian,四聲)

畫完眉毛後,再貼花鈿,花鈿也被稱為面花,大多時候貼於眉毛中間,有時還會貼於鬢角、臉龐或者貼在酒窩上。

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厚》引《雜五行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因故稱之為“梅花粧”或“壽陽粧”。

花鈿製作工藝簡單,原料豐富,多為金箔、紙、魚腮骨、鰣鱗、魚鱗、茶油花餅、珍珠、黑光紙、螺鈿殼、雲母,甚至還有人連蜻蜓翅膀也拿來用做花鈿!

如宋人陶谷所著《潸異錄》上説:“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

可見古時婦女的化粧方式不僅豐富,而且別出心裁,不拘一格。

除了製作原料外,其形狀也多彩多樣,有菱形、圓形、扇形,其中較為常見的是梅花樣。製作時,先剪出各型各式的花鈿形狀,然後用呵膠蘸着唾液或呵氣貼在臉上即可。花鈿製作簡單,所以縱使是尋常女子,也有能力去粧扮,故花鈿在唐朝時期極為流行。

材料的多樣性導致花鈿顏色也十分豐富,由花瓣製成的花鈿多為紅色,由翠色羽毛製成的多為綠色,由金箔片製成的為金色,由黑光紙製成的為黑色,由魚鰓骨製成的多為白色。

除花鈿外,唐朝女子還喜歡在額頭塗額黃,所謂額黃,便是在額頭塗黃粉。這一風俗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佛教盛行,善男信女皆以黃色為尊,女子為模彷彿像的莊嚴安詳,便在頭上塗額黃。

唐朝時期的女子塗額黃時,一改南北朝“約黃”的塗法,她們所塗的額黃沒有濃淡的過度,整個額頭都被塗成黃色,這樣誇張的塗法,讓人平添了幾分耀眼。

點面靨(ye,四聲)

在唐朝時期女子是如何化粧的?有哪些步驟? 第2張

貼完花鈿便開始點面靨,一般而言,面靨被分為兩種。一種是點在酒窩處的粧靨,一種是點在眼角旁的斜紅。

劉恂在《嶺表錄異》中有記載説:“鶴子草,蔓生也。其花麴塵,色淺紫,蒂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又呼為綠花綠葉。南人云是媚草,採之曝乾,以代面靨。”

點於酒窩處的粧靨一般又為圓點。

《釋名》中記載:“以丹注面曰的。的,灼也。此本天子諸侯羣妾當以次進御,其有月事者止不御,重以口説,故注此於面,灼然為識,女史見之,則不書名於第錄也。”

由此可見,粧靨不僅美觀,還是區分宮妃的標誌。隨着經濟發展,粧靨也不再僅是紅色圓點,追求美貌的女子還常用金箔翠色羽毛製作靨鈿,其形狀也越發豐富。點於眼角旁的斜紅,常為新月形狀,其顏色鮮豔,酷似刀疤。

點塗脣脂

化粧的最後一個步驟,便是點塗脣脂,脣脂顏色多為硃紅色、緋紅、櫻桃紅色但也有特殊的顏色如紫色黑色。

《清異錄》對唐朝晚期的脣色描寫道:“都下競尚粧脣,婦女以此分妍否。其點注之工,名色差繁。其略有胭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恪兒殷、淡紅心、朱龍格、雙唐媚等。”

不僅是顏色,唐朝女子塗脣脂的形狀也有特色,其中最流行的便是蝴蝶脣粧。蝴蝶脣粧按形狀可歸為花瓣形,它的顏色分明,中間部位比兩邊更為鮮豔,上脣更突出脣形,勾勒出形狀讓脣部更加飽滿。下脣更注重形狀小巧精緻,如同花瓣,整個脣部如同即將起舞的蝴蝶。

在唐朝時期女子是如何化粧的?有哪些步驟? 第3張

唐朝女子塗脣脂前往往先塗一層白粉,一可以遮蓋自己原本的脣色便於上色;二可以修飾自己的脣形。

唐朝女子粧容精緻繁瑣,一般可分為白粧和紅粧,白粧便是隻用鉛粉不加修飾,相比而言,紅粧更為日常。

酒粧是唐朝時較為流行的粧容,它在鉛粉的基礎上,於臉頰上塗脂粉,不清不妖,為良家女子最愛。

白居易描述唐朝粧容説:“時世粧,時世粧,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脣脣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粧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被髮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粧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唐朝女子粧容豐富多彩,與其它朝代相比,顯得更加前衞,不同顏色形狀的眉毛,可與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花鈿、面靨、斜紅、脣脂相搭配,組合出適合自己的粧容。

然唐朝粧容雖豐富,但較多的卻極為誇張,常見大片紅或大片黃。隨着社會時代的發展與變遷,於今日而言,她們的粧容實在難以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