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代樂府詩被定義為什麼?新樂府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漢代樂府詩被定義為什麼?新樂府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3.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代樂府詩定義: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各地漢族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藝文志》記:“自孝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除為考察民隱外,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以供娛樂。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魏晉六朝時,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唐代指批判現實的諷刺詩。宋元以後也稱詞,曲為樂府。

漢代樂府詩被定義為什麼?新樂府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着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徵》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佈併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

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

到了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樑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

昭明《文選》、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闢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並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並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於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樑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

漢代樂府詩被定義為什麼?新樂府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第2張

由於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讚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樑的作用。

新樂府

新樂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題而作的樂府詩。初唐樂府詩,多襲用樂府舊題,但已有少數另立新題。這類新題樂府,至杜甫而大有發展,“即事名篇,無所依傍”。元結、韋應物、戴叔倫、顧況等也都有新題樂府之作。他們可説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驅。安史之亂後,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貞元、元和年間,社會危機進一步暴露,一些有識之士對現實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希望革除弊端,中興王朝。反映在文壇上,便出現了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和白居易、元稹倡導的新樂府運動。

元和四年(809),李紳首先寫了《新題樂府》20首(今佚)送給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書新題樂府》12首。後來白居易又作《新樂府》50首,正式標舉“新樂府”的名稱。這樣,聲勢浩大的新樂府運動拉開序幕。作為詩歌運動,新樂府的創作並不限於寫新題樂府,也有古題樂府。但雖用古題,卻能創新意,體現了詩歌革新的方向。新樂府運動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