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在臨終前為何要提拔王平?原因是什麼?

劉備在臨終前為何要提拔王平?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平,字子均,籍貫益州。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説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劉備臨死前為何要提拔王平?這是很多三國迷熱衷的話題之一。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説一説劉備。

在整個三國,劉備一直是很多人追捧的偶像,他的仁義,他的格局,尤其是他的用人,都非常特別。劉備一生結識關羽,張飛,拉攏趙雲,魏延、黃忠,拜請諸葛亮、法正、龐統為軍師,最終建立蜀國。

劉備雖為漢室後裔,不過他是三國首領出身最低的一個,不信你看,曹操的祖上是當大官的,孫權是繼承哥哥的天下,所以,劉備很難與他們比肩。再説實力與影響力,劉皇叔更沒有可比性,他也是最弱,這是眾所周知的。

因為曹操和孫權都有自己的地盤,都有自己的隊伍,但劉備沒有,他先後依附於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有話語權的時候並不多,不過,最後他依然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見劉備自有他的高明之處。

公元211年到214年,劉備花了將近3年的時間奪得西川;公元215年,再次與孫權“畫地為牢”,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數郡;219年,劉備在漢中打敗曹操,實力猛增。

收回漢中以後,劉備破格提拔了魏延,讓他統領漢中,這讓大家都對劉備的決定很驚訝,因為很多人當時都認為應該是張飛。最後,張飛去守了閬中。魏延在漢中日日練兵,修建城池,可以説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

劉備在臨終前為何要提拔王平?原因是什麼?

章武元年(221年)7月,劉備揮兵5萬攻打孫權,氣勢強勁。不過,劉備沒有想到的是,東吳新人陸遜熟知兵法,他拖延時間,依靠地形優勢,採取火攻之法,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將劉備大軍打得潰不成軍。

夷陵之戰大敗,劉備退守白帝城,尷尬之餘不得不答應再次和孫權聯盟。公元223年,剛剛吃完團年飯,劉備就發現自己身體已經出現了異樣,3月初,劉備便安排了後事。

《三國志·先主傳》: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

在永安,劉備安排了諸葛亮接管蜀中軍政大權,讓李嚴做了尚書令,負責輔佐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是三國裏的重頭戲,“託孤”只是劉備的一個懇求。《三國志》記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如果劉禪能力不行,你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劉備心中真的是這麼想的嗎?當然不是。

此外,劉備還有一個要求。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劉備內心還是很擔心諸葛亮掌權的,同時,他覺得馬謖此人只會紙上談兵,不務實,不可大用,想讓諸葛亮對此人嚴加防範。不得不説,劉備的城府確實深不可測。

除了這兩件事外,在人事任用上,劉備向諸葛亮提出2個人選,一個是向龐,另一個是王平。有人質疑了,為什麼不是趙雲或是魏延?

“五虎上將”當時只剩下趙雲,而且他當時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能為蜀漢建功立業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所以不切實際。那麼魏延怎麼不行?

魏延是劉備一手提拔的,自己卧病數月以來,魏延始終沒有來過永安一次,甚至連一封慰問信都沒有。當年,關羽被害之後,張飛星夜兼程趕到成都質問大哥為什麼不發兵攻吳為二哥報仇,而魏延呢,內心波瀾不驚。往好了想,魏延是軍務纏身無暇抽身前來探望,往壞了想,他根本沒有把劉備放在心上。聯想到黃元反叛在先,劉備自然不能重用魏延。

向龐則不一樣,劉備親眼所見他為國付出,而且此人忠實無二心。《三國志·向朗傳》:先主時為牙門將。秭歸之敗,寵營特完。在陸遜的猛攻之下,向龐依然可以保持整營完好,至少在軍事謀略和管理上,他有突出表現,可堪大任。

劉備彌留之際單獨提拔一人,他就是王平。此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可以説是蜀漢後五虎上將之首。王平頗有當年關羽的風範,而且他做事沉穩、低調,為人謙遜,可以説是劉備精心預留的人選。

劉備在臨終前為何要提拔王平?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王平一開始是曹操帳下,建安二十四年於劉備征戰時敗下陣來。此時,要麼守節就義,要麼倒戈投降。王平此前早已聽説劉備行仁義之師,深受百姓愛戴,所以他當了降將。

要説劉備確實精通馭人之術,他對王平的性格早已瞭如指掌。歸順後,王平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後來乾脆將漢中委任給他。事實證明,劉備的做法是正確的,畢竟王平就是益州人,對漢中的地形十分熟悉,在地形勘察、排兵佈陣方面很有見地。

可以説,沒有王平的歸降,便沒有了後來王平的名垂青史,是劉備成就了王平。而王平對新主的知遇之恩大受感動,在建立蜀漢基業中,兢兢業業,忠心不悔。最讓王平名聲大噪的,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他的表現。

建興六年,王平隨諸葛亮北伐,當時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王平為先鋒。由於馬謖的剛愎自用,最終導致街亭失守。街亭大敗,給諸葛亮北伐帶來致命一擊。雖然馬謖敗了,不過王平帶領剩餘的部隊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一度嚇阻了敵軍。

街亭所在位置

經此一戰,諸葛丞相認為王平確實是一位有謀略有膽識的將軍。孔明賞罰分明,因戰時有功,王平隨後被拜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再次出兵伐魏,後由於身體原因,不宜再圖。諸葛亮死前曾與楊儀等人祕密安排自己死後退兵事宜,暫定魏延斷後。待諸葛亮死後,楊儀前去試探魏延,魏延果然心有不服。

魏延覺得自己大材小用,甚至覺得不能無功而返,還要與曹魏的司馬大軍一決高下。由於魏延的作亂,導致蜀軍人心惶惶。王平得知後,率軍征討魏延,最終被王平斬於馬下。

一直以來,曹魏視蜀漢為心頭大患,而川蜀大地沃野千里,號稱天府之國,不過蜀地向來易守難攻,所以曹魏集團一直覬覦而不得。延熙七年,魏帝派將領曹爽率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當時漢中兵力不足3萬,千鈞一髮之際,漢中軍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有人認為:“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魏軍進入漢中以後,涪城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王平臨危不亂,而且他果斷拒絕了“以退為進”的戰略打法。

在王平看來,打仗不一定就是人多能勝,天時地利與人和,每個因素都能決定戰爭的走向。王平説:漢中去涪城有一千餘里,魏軍若是得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應該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我為後拒,若是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

劉備在臨終前為何要提拔王平?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雖然有人持續反對,不過因為護軍劉敏贊成王平的意見,因此便依王平的計策行事

一方面,王平讓大軍儘量拖延時間,給後援力量爭取足夠時間;另外,他安排廣大將士們熟悉地形,據守關隘。在王平的正確指揮下,曹軍大敗。這一戰意義重大,不但替關羽報了仇,也為諸葛亮出了一口氣。王平也因為這一戰而名揚天下,載入史冊。

自此,漢中要地一直被蜀軍掌控。

這次大戰之後,王平便病逝了。可以設想,如果王平多活10年,後期的姜維不可能會如此被動。即使當時鍾會伐蜀,漢中也絕對不會如此不堪一擊!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縱觀王平的一生,可謂謹慎。據史料記載,王平識字不多,甚至説不會寫字,不過,他卻喜歡聽別人閲讀古籍,自己則在一旁體會故事情節,猶如身臨其境。

不識字不代表他不懂禮義廉恥,不代表他沒有法度,相反,不管在什麼時候,王平都謹小慎微,行事光明磊落。所以,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重用王平就不足為奇了。

就像影視劇中所説的那樣,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蜀漢的主心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就已經走上下坡路,最終蜀漢政權葬送於後主劉禪之手。王平在維護蜀漢政權的道路上,雖然有自己的不世之功,奈何他勢單力薄,即便再有本事,也難以改變蜀漢被曹魏魚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