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神將”陸遜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是如何捲入立儲之戰的

“神將”陸遜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是如何捲入立儲之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神將”陸遜之死的真相是什麼?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陸遜(183~245)字伯言,吳郡吳人,本名陸議,世代乃是江東大族,家世顯赫,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被譽為“一時英傑”,為孫吳建立三分天下的霸業立下赫赫戰功;除此之外他又出將為相,主張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大大增強了吳國的國力。他和孫權原本君臣同心、肝膽相照,可是最後捲入立儲之戰而遭到孫權猜忌,憂憤而死。

宋人洪邁《容齋隨筆》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譽為孫吳立國之柱石,孫權還將陸遜稱為商湯之伊尹、西周之呂尚。這樣的一代神將,怎麼會死得這麼憋屈呢?其中立儲之戰是個引子,更重要的是陸遜的階級立場和孫權存在了激烈的衝突,最終沒能善終,筆者對此將細細道來。

“神將”陸遜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是如何捲入立儲之戰的

孫吳政權立國江東,雖然由孫策、孫權兄弟發揚光大,但追根溯源還是至孫堅一系,其發跡在北方,而他們主要將領和謀士卻大多出自江淮和江北。孫氏出身寒門,他們和江東本土士族們的社會身份和文化政治觀念存在根深蒂固的差異,從一開始就是敵對的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江東豪強扶植了大量反抗孫權的軍事武裝,而這些勢力遭到了孫權的強勢鎮壓,很多士族舉族被滅,可以説二者之間存在血海深仇。

而陸遜本人也和孫權有私仇,孫策投靠袁術時,曾攻打廬江太守陸康,導致陸康“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陸康的兒子也被貶為鬱林太守,抑鬱而死。陸遜當時也在廬江,不過陸康為了保存家族實力,戰前“遣遜及親戚還吳”,得以保全性命。

雖然陸氏和孫策結仇,可是形勢比人強,隨着孫吳政權在江東站穩腳跟,統治逐漸穩固,肩負振興家族使命的陸遜就不得不投靠孫權來護佑門第。當時吳國深受山越騷擾,陸遜認為山越勾結漢族和曹魏,時常尋機生事,有他們在孫吳就難以安穩發展,實為心腹大患,這一觀點與孫權不謀而合。陸遜又趁着討伐費棧的功夫,向孫權提出了“強者為兵,贏者補户”的政策,把俘虜中的精兵補入軍隊。這一提議讓陸遜藉機“得精卒數萬人”,陸氏家族得到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神將”陸遜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是如何捲入立儲之戰的 第2張

陸遜的軍事才能讓他領兵打仗時如魚得水,步步攀升。建安二十四年(219),鎮守上流的主帥呂蒙返回京師,呂蒙此時已經患有重疾,他推薦陸遜為大將:“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偷襲並佔據荊州後,陸遜被封為鎮西將軍、封婁侯;第二年,陸遜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又加拜為輔國將軍、改封江陵侯;黃龍元年(229),石亭之戰大敗曹休,拜上將軍、右都護。陸遜漸漸成為軍事上的領軍人物,也標誌着孫吳政權開始“江東化”,為後來黨派鬥爭埋下了伏筆。

雖然江東士族融入了孫吳政權,可是二者之間的隔閡並沒有消除,他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存在強烈分歧。政治上,陸遜為代表的儒學世家出身,向來推崇德政,主張輕徭薄賦、緩刑輕罰。可是孫權對此嗤之以鼻,對陸遜“寬賦息調、薄賦省役”的提議從不採納,被宋朝文學家葉適評價為:“權有地數千裏,立國數十年,以力戰為強,以獨任為能,殘民以逞,終無毫髮愛利之意,自死而後不復振,操術使之然也。”

軍事上,作為三分天下的帝王之一,孫權並不滿足於割據一隅,而是希望問鼎天下。孫權和陸遜論魯肅稱“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暗示他共謀大業。可惜陸遜志不在此,他心繫江東,只想守住這一畝三分地,主張“限江自保”,孫權對此很不滿,批評他“自守可陋”。

“神將”陸遜之死的真相是什麼?他是如何捲入立儲之戰的 第3張

統治上的巨大矛盾註定了陸遜的悲劇結局。孫權設立的“校事”一職,專門為了加強皇權,極力打擊儒臣大夫。赤烏元年(238),當時一個小吏呂壹用法嚴苛,迫害了許多名士大夫,引起了士族階層的集體反彈,在羣體激憤下,孫權不得不將其處死。“呂壹案”本質上是士大夫階級和皇權的矛盾激化,陸遜等人因此對孫權公開表示過不滿。

對現今皇帝的不滿便轉嫁為對下一任皇帝的期許,陸遜極力培養太子,把改革願望寄託在下一代上。可是赤烏四年(241)時,太子孫登突然病死,孫權對陸遜為首的士大夫心懷戒備,怕皇權旁落,所以在立嗣一事上優柔寡斷,想扶持魯王孫霸,造成了“二宮構爭”的局面。朝中激烈內鬥使孫權對陸遜越來越不滿,“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忿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赤烏八年(245),一代名將最終死於宮鬥。

陸遜之死直接原因是孫權晚年昏庸、在立儲一事上與孫權的觀點不和,可根本原因還是孫吳政權建立起始就有的階級矛盾。雖然在根基未穩時二者為顧全大局,表面上和睦相處,可這個炸藥桶還是在立儲時爆發出來,直接導致了陸遜被逼死。陸遜的死也標誌着江東大族和孫氏政權的矛盾浮上水面,孫吳霸權也從此由盛轉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