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嚴重低估的人物:羋啟有多厲害呢?

被嚴重低估的人物:羋啟有多厲害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秦賦》中似乎有意忽略了楚系一派在秦國的影響,不僅低估了華陽太后的影響力,更嚴重低估了羋啟的力量。事實上,從宣太后羋月開始,楚系一派在秦國能量巨大,華陽太后作為楚系一派的核心力量,對大秦朝堂擁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而羋啟則是直接實施這種影響力的關鍵人物之一。''

歷史上,羋啟可是平定嫪毐之亂的首要功臣,接替呂不韋擔任大秦丞相十餘載,期間滅過韓、趙、燕三國,後來叛變秦國成為楚王,直接與嬴政作對,導致秦軍20萬精鋭一敗塗地。可惜的是,在《大秦賦》中,直到快40集了,羋啟從來只是個默默無聞、偶爾出場露個面的小角色。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01楚人熊啟甘願留在秦國當官

在春秋戰國及以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是家族共有的符號,而氏則因封地、官名、職位名等有所區別,具體到楚國,雖然都是羋姓,但也有屈、景、昭、熊等氏上的區別。

羋啟,確切的説應該是熊啟,屬於華陽太后楚系一派,在大秦歷史上是個重要人物。《大秦賦》雖然有許多虛構的成分,但一些關鍵人物不能缺席,比如熊啟。羋、熊本是一家,再加上羋啟在劇中與華陽太后的關係,因此羋啟便是熊啟,否則後面的故事就算演下去也無法自圓其説。熊啟在秦國被封為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在《史記索隱》中有記載:

''楚悍有母弟猶,猶有庶兄負芻及昌平君。''

楚考烈王去世後,其子熊悍、熊猶、負芻和昌平君熊啟都做過楚王。熊啟楚人和丞相的身份,在《史記索隱》中也有明確的記載: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為相,後徙於郢。''

既然熊啟是楚人,為何在秦國當丞相呢?原來,楚考烈王熊元,同當年嬴政的父親嬴異人一樣是質子,只不過嬴異人在趙國為質子,而熊元在秦國為質子。巧合的是,後來熊元也是設計逃回楚國稱王的,可見當時質子的處境並不好過,經常會成為各國之間交易的籌碼,弄不好還會命喪黃泉。

被嚴重低估的人物:羋啟有多厲害呢?

在秦國的時候,熊元娶了秦女,並生下熊啟。熊元比嬴異人幸運,他在秦國有華陽夫人等楚系一派的幫助和支持,日子要好過一些。至於熊啟為何後來沒有回到楚國,原因一是因為熊啟同華陽夫人一樣,按照秦律法屬於秦人,二是因為熊啟是庶子,回到楚國還不如留在秦國發展。

由於華陽太后的楚系一派需要在秦國要職上安排人,而嬴政也需要華陽太后一派抗衡趙太后與呂不韋,因此熊啟在秦國受到重用,且職位並不低,這從平定嫪毐之亂中就可以看出來。

02平定嫪毐之亂首要功臣

嫪毐叛亂時,秦始皇遭遇空前的危機。當時嬴政正在雍城舉行加冠之禮,都城咸陽空虛,嫪毐偷用玉璽,調用秦軍,加之嫪毐本身也是長信侯,平日裏門客眾多,在咸陽城勢力也不小,一旦成功,將嚴重威脅嬴政的王位。關鍵時刻,嬴政派遣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帶兵,前去咸陽平定嫪毐叛亂。《史記》記載:

''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嫪。''

呂不韋當時是相國,大秦的丞相,而昌平君僅排在呂不韋之後,根據大秦的官制,昌平君應當是御史之類的''副丞相'',在秦國地位很高。即便如此,為何又説昌平君是平定嫪毐的第一功臣呢?

呂不韋雖然權傾朝野,但只是文官,唯一一次帶兵打仗是消滅東周,但當時東周毫無還手之力,秦軍壓境,稍作抵抗便投降了。所以呂不韋並不擅長直接帶兵打仗,在平定嫪毐叛亂時,應該主要是昌平君和昌文君帶兵直接與嫪毐對抗。

況且,嫪毐本是呂不韋的家臣,也是他將嫪毐介紹給趙太后,所以嫪毐之亂的根在呂不韋,他平定嫪毐之亂屬於自己應盡職責。這樣説起來,還是直接去對抗嫪毐的昌平君立了首功。

03接任呂不韋丞相之位十餘載

破銅爛鐵中,竟然藏着大秦的驚人真相。平定嫪毐之亂後,因為呂不韋與趙太后、嫪毐的特殊關係,被罷免了丞相一職,一年後在嬴政的壓力之下自我了斷生命。那麼呂不韋之後是誰接任丞相呢?史書之中一直找尋不到,直到1982年,考古專家在一堆破銅爛鐵之中發現了真相。

在準備回爐熔化的一堆破爛中,專家意外發現一個銅戈,這上面刻有''十七年,丞相啟、狀''等字樣。據考證,這是大秦的銅戈。在位超過十七年的秦王只有兩位,一位是秦昭王,一位便是秦始皇,而秦昭王十七年的丞相是魏冉,所以這位啟是秦始皇的丞相,也就是熊啟。

被嚴重低估的人物:羋啟有多厲害呢? 第2張

此時的李斯,還只是大秦的廷尉,地位遠在熊啟之下,秦始皇統一之後又過了幾年,李斯才當上丞相。李斯是受到嬴政的賞識,但在《大秦賦》中,明顯將其美化和神話了。

嬴政親政之後,大秦武有王翦,文有熊啟,在嬴政的帶領下開啟了消滅六國的統一之路。熊啟在位時間大約有11年,在這11年裏,熊啟輔佐嬴政消滅了韓、趙、燕三國,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

但就是這樣一位對大秦有功的丞相,為何後來反叛嬴政,還導致了20萬秦軍全軍覆沒呢?

根據《史記》記載,昌平君熊啟是在秦王政21年遷徙到郢陳的,從嬴政身邊的丞相到秦楚邊境的郢陳,昌平君事實是被罷了相權的。與熊啟一起被罷免的,還有大將王翦。一文一武,為何同時被罷免?

原來,此時嬴政在消滅了韓、趙、燕等國之後,開始對老牌強國楚國動手了。楚國也曾帶甲百萬、人口眾多、地域遼闊,雖然實力衰落,卻也''瘦亡的駱駝比馬大''。在對楚國動武一事上,李信只要20萬秦軍,王翦卻要60萬秦軍,年輕氣盛的嬴政認為王翦老矣,於是罷免王翦,任用李信統兵。

楚國是昌平君的母國,楚國大力扶持楚系一派,也是希望能夠保全楚國。因此,昌平君應該是不同意嬴政對楚國動武的,或者是有不同意見,惹惱了嬴政,才被嬴政派到郢陳,事實上相當於流放了。嬴政將昌平君下派到郢陳也是有深意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

''二十一年,韓王亡。昌平君居其處。''

原來,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俘虜,安置在郢陳一帶,後韓人作亂,大秦將其處斬。郢陳原先是楚國,後來被秦佔領,因此在秦楚邊境。郢陳一亂,楚國蠢蠢欲動,因此嬴政派昌平君到此地,既有懲戒之意,也有令其安定郢陳人心之意。

05成為楚王大敗20萬秦軍精鋭

嬴政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讓昌平君到郢陳卻為自己埋下一顆定時炸彈。深受嬴政信任的李信,帶領20萬秦軍精鋭,從郢陳出發,先後佔領楚國多地,眼看就要佔領楚國全境,秦軍勝利在望。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昌平君在郢陳叛亂,直接威脅秦軍大後方。李信被搞了個措手不及,急忙回師,回防郢陳,卻不曾想被項燕的楚軍伏擊,項燕和昌平君內外夾擊,大敗李信,20萬秦軍傷亡慘重。

田餘慶先生在《説張楚》一文中邏輯嚴密,分析到位。按説這李信此前在滅趙國和燕國之戰中也立下赫赫戰功,戰略戰術並不差,若不是昌平君熊啟在背後突然捅了一刀子,説不定李信早就消滅楚國、勝利班師回朝了。

其實王翦復出之後,攻擊楚國的路線基本和李信相同,只不過這次王翦先是派出部分秦軍圍攻昌平君所在的郢陳,大部隊則一路殺奔楚國,一直打到楚國都城壽春,楚王負芻也當了俘虜。

昌平君熊啟面臨的壓力也很大,被迫撤到淮南。因為身上有楚王室血脈,在楚國滅亡後,熊啟被項燕擁立為楚王。當年的同僚王翦依舊不依不饒,根據《史記》記載:

''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亡,項燕遂自殺。''

結束語

作為大秦的昌平君、嬴政的丞相、末代楚王,熊啟本應是《大秦賦》中的重要演員之一,可惜的是在劇中出場並不多,地位也沒那麼高,倒是名不見經傳的陽泉君成了重要角色。其實,昌平君熊啟所做的事情,比陽泉君要多太多了。

不管是秦人還是楚人,昌平君身上都有股血性,在楚國要遭秦軍進攻時敢於頂撞嬴政,在李信大軍威脅楚王時敢於作亂,在成為末代楚王面臨秦軍時敢於戰亡。也許正因如此,在當年熊啟和項燕戰亡的地方,陳勝吳廣才借他們的名聲奮起反抗大秦暴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