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3.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長孫晟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那時的突厥貴族,曾這樣描繪他們對長孫晟的恐懼:“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而隋王朝內部,那位仗着自己的傲世才華睥睨萬物的楊廣,也毫不吝嗇的對長孫晟讚不絕口:“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比,一何壯哉!”

公元615年,東突厥突然背叛,楊廣被圍困在雁門之際,不禁懷念早已去世的長孫晟:"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他所説的匈奴即突厥)

明末的抗清名臣、民族英雄黃道周,痛心疾首于山河破碎的慘狀,曾希冀出現長孫晟似的英雄來力挽狂瀾:“若使長在,許誰咆哮”。

在名臣濟濟、名將輩出的隋王朝,長孫晟堪稱奇蹟般的存在。

文武全才的貴族少年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長孫晟,鮮卑族,生於洛陽,出自北朝勛貴世家。曾祖父長孫稚曾跟隨北魏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南征,爵位累至上黨王。北魏末年,長孫家族跟隨孝武帝投奔宇文泰,成了西魏/北周/隋朝的望族,代代湧現出類拔萃的英才,長孫紹遠、長孫覽、長孫熾,無不名震一時。

長孫晟自幼機靈聰慧,博聞強識、涉獵甚廣;個人武力也相當了得,身手極為矯健,遠遠異於常人,尤其擅長騎射,可謂文武全才。

當時的北周貴族向來尚武,勛貴子弟時常切磋武藝。但圈子裏每次比試騎射,長孫晟總能毫無例外的拔得頭籌。

長孫晟18歲時,擔任了司衞上士(禁軍的官員)。由於過於年輕,很多人對其不以為然,只有當時還是隨國公楊堅慧眼識才,對他一見稱奇,甚至毫無掩飾的大讚他“武藝逸羣,又多奇略”,日後必定會成為一代名將。

不過日後的長孫晟,可不是名將這麼簡單。其人生之所以得以改變,源於首次突厥之旅。我們先了解下當時突厥的大致情況

完整形態的突厥有多霸氣?

突厥的祖先,據稱是平涼地區的雜胡,姓阿史那,五胡十六國時期活躍於北涼。北涼被北魏滅亡後,阿史那氏往西逃往金山;金山遠看極像頭盔,而頭盔在阿史那氏的語言中發音為"突厥",從此他們自稱突厥人。

那時,草原的統治者是柔然,突厥人為了生存,不得不世代給柔然人當“鍛奴”,也就是鐵匠。

北魏分裂後,柔然日漸式微,突厥則逐漸強盛。公元552年,突厥向柔然人發動了奇襲,柔然可汗自殺、部族四分五裂。突厥首領土門則自稱伊利可汗,突厥汗國正式建立。

經過近30年的擴張,到了木汗可汗時期,“北方戎狄悉歸之,抗衡中夏”;佗缽可汗時,突厥的疆域西起裏海、東至遼海、北至貝加爾湖、南與中原相接,擁有騎射將士數十萬。

而突厥人之所以能迅速擴張,中原三足鼎立的格局幫了大忙。北齊、北周甚至不得不“爭結姻好,傾府藏以事之”,砸銀子、送姑娘,生怕招惹了突厥這位大爺、陷入以一敵二的困境;這也讓佗缽相當飄飄然:"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患貧也!”我在南邊的倆兒子如此孝順,想變窮都難吶!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2張

公元577年,北周吞併北齊,周高祖宇文邕曾計劃一鼓作氣、親率五路大軍討伐突厥。不幸的是,第二年他病重去世。繼位的周宣帝宇文是個出名的荒唐皇帝,並沒有他父親那樣的雄才偉略。此時的突厥前來求親,宇文贇求之不得,安排堂妹千金公主遠嫁。

公元580年,突厥派人前往北周迎親。雙方向來喜歡暗中較勁,北周為了體現天朝的強盛武功,刻意挑選了驍勇之士冒充使者,護送公主出嫁,武藝高強的長孫晟就在其中。

長孫晟此行非同小可,不僅誕生了“一箭雙鵰”這個成語,而且還由此開啟了自己的開掛人生。

一箭雙鵰、名動草原的偶像

在長孫晟之前,曾有十多位北周使者先後來到沙缽略可汗(名攝圖,下文對各位可汗均稱呼名字)面前。但在這位驍勇雄健的漢子眼裏,這些中原使者都太弱雞,自己從沒擺出過什麼好臉色;

但見到長孫晟後,二人略一交談,像當初楊堅那樣,攝圖瞬間對其“一見傾心”,當即就把他留下來。接下來的日子裏,兩人時不時四處遊獵,一路談笑風生、指點江山。

一天,二人在打獵途中,遠遠地看到空中有兩隻大雕撲騰着搶奪一塊肥肉。攝圖聽聞長孫晟善射,此時正想驗驗成色,於是他抽出兩隻箭:“麻煩你幫我把這兩隻雕射下來吧。”

目標是兩隻雄勁矯健的大雕,卻只給兩隻箭,攝圖這擺明了是要將當眾將長孫晟的軍。長孫晟一聲允諾,拉弓搭箭躍馬而出。兩雕打鬥、身軀重合的電光火石之間,他抬手一箭射出,二雕貫成串應聲而落!

現場的眾人目瞪口呆,隨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突厥人向來崇拜勇士,何況對方是在草原民族祖傳的騎射領域碾壓了自己(就好比一箇中國人跑去巴西,展示了讓巴西人望塵莫及的球技)。長孫晟由此一箭而紅,成了突厥人心目中的偶像、明星。

攝圖更是喜不自勝,他命令突厥貴族子弟都要主動結交長孫大人,並且要好好拍馬屁、討歡心,指望着他心情愉悦了,出手指點指點箭術。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3張

而長孫晟也是來者不拒,談吐不凡、思維敏捷、出手大度、身手了得而又和顏悦色的他,迅速的征服了一眾貴族子弟。但他的目的,可不是交朋友這麼簡單。

知己知彼,長孫晟成為“突厥通”

這段時間的突厥,實力正處於新的巔峯期。但這也會帶來煩惱:隊伍過於龐大,但由於缺乏中原那樣系統的集權制度,逐漸變得不怎麼好帶了。

上文戲稱中原為兒子的佗缽可汗,是前任木杆可汗的弟弟。他死前,特意向兒子庵邏交代,要將可汗之位傳給哥哥的兒子大邏便;

但大邏便的母親出身太差,難以服眾,在佗缽長子攝圖的脅迫下,庵邏繼承了汗位;

大邏便不依不饒,庵邏無奈,乾脆把寶座讓給了大哥攝圖;

攝圖即沙缽略可汗,他投桃報李,把弟弟庵邏立為第二可汗;

為了安撫、統御大邏便一支,攝圖將其立為阿波可汗;

攝圖的叔父玷厥也被立為可汗,被稱達頭可汗,居於西邊。

當然了,當之無愧的大佬還是攝圖,“沙缽略勇而得眾,北方皆畏附之”,其他人都是小可汗。龐大的阿史那家族,團結在他的麾下,劃片管理着北方遼闊的草原。他們一起勒索、結伴出擊,橫行無忌。

咱們對照史書,自然能對突厥的派系如數家珍;在當時,一般人想要搞清楚突厥內部的門道派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對於突厥人的集體偶像長孫晟而言,這並非難事。

攝圖有個弟弟名為處羅侯,為人驍勇、深得民心,向來被攝圖忌憚。此時他見識到了長孫晟的神武聰慧,下定決心要結交這位來自中原王朝的英雄。於是他藉着圖發令的機會,主動與長孫晟推心置腹,甚至私下結成了兄弟之交。

而長孫晟也順水推舟,藉着跟處羅侯以及其他貴族四處遊獵的機會,暗暗觀察突厥境內的山川地形、各部族的強弱情況,以驚人的記憶力,悉數牢記於心。

分裂、離間,長孫晟的“陰謀”正式祭出

長孫晟在突厥待了一年才返回北周,此時周宣帝已死,楊堅以相國的身份掌握了大權。當然了,這對長孫晟個人來説反而是好事,他將在突厥境內的所見所聞等相關情報,一五一十做了彙報。楊堅大喜,將其升為奉車都尉。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4張

不久後,楊堅篡周建隋,對待突厥就不像前朝那麼殷勤。前後落差的刺激,加上千金公主的鼓動,突厥人開始屢屢南下。同時,西邊的吐谷渾、南邊的陳朝都是隋王朝現實的敵人,三面受敵的楊堅一時間舉棋不定。

對這一局面,長孫晟早已成竹在胸。公元581年底,他上書一封,向楊堅提出了自己應對突厥人的一攬子計劃,概而言之就是十個字:

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

當前的具體思路是:挑動兵強馬壯、身為攝圖長輩的玷厥;拉攏首鼠兩端、心懷不忿的大邏便;串通、扶植“奸多勢弱”、對現狀極為不滿的處羅侯。

楊堅見到奏章,幾乎兩眼放光,立即召來長孫晟。長孫晟“口述形勢,手畫山川,寫其虛實,皆如指掌”,楊堅歎服不已,當即拍板,全盤按照長孫晟的戰略應對突厥。

不久,隋朝使者沿河西伊吾道前去聯絡玷厥,並賜以狼頭旗;每次突厥各部使者來到中原,隋朝廷刻意將本應居於下位的使者安排在攝圖使者之上。

另一方面,長孫晟親自走東線,重金收買奚、契丹、霫等部落,由他們帶路潛行到處羅侯的地盤。面對偶像長孫晟的一番分析,處羅侯鐵了心要當隋王朝的跟班(以突厥的角度,可以視為內奸)。

這兩招祭出,突厥內部果然開始互相猜忌,再也不是鐵板一塊。

好好的突厥,被挑撥成了東西兩派

公元582年,突厥多次縱兵南下,雙方互有勝負。12月,隋朝東西兩線悉數落敗,突厥鐵騎肆虐而入,河西幾大重鎮幾乎雞犬不留。

攝圖計劃乘勝南下,但玷厥顧及隋王朝的優待,不願意徹底撕破臉,決定自行撤兵。同時,長孫晟指示自己在突厥內的另一名迷弟——攝圖的兒子染干(也有史料稱,染干是處羅侯之子),如此散佈謠言:“不好了,鐵勒人想要趁機造反,準備襲擊大汗的牙帳!”(被突厥併入的另一遊牧民族)攝圖只好打消了南下計劃,返回草原。

下一年,突厥再度來襲,楊堅安排了八路大軍迎擊。朔州道總管李充在白道(河套地區東北)擊敗攝圖,對方糧草不足,加上瘟疫爆發,死者眾多。

同年5月,秦州總管竇榮定率軍三萬出涼州,多次擊敗大邏便。長孫晟也作為副將出行,他抓住機會,派人給大邏便帶話:“攝圖親自領軍前來,總能獲勝,而輪到你卻輸的這麼狼狽。他一定抓住機會削弱你,我估計你的小可汗之位早晚不保。”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5張

大邏便一尋思,確實是這麼回事,趕緊派使者尋求指點。長孫晟趁熱打鐵、進一步忽悠:“你們的叔叔玷厥目前已經跟咱們聯合了,攝圖對此毫無辦法。為今之計,你不如與玷厥聯盟,同時也派人向我朝天子稱臣,如此定能高枕無憂。”大邏便欣然奉命,隨即派使者入長安面聖。

而此時的攝圖剛從白道敗退而回,探得此事後,氣不打一處來,親自率軍北上,將大邏便的牙帳(也就是基地,處於北面)來了個一鍋端,便的母親當場被殺。

回師途中的大邏便得知老巢沒了,只好往西投奔玷厥。玷厥早已對攝圖的霸道憤憤不平,此時更是大怒,決定全力支持大邏便反擊。雙方於是大打出手,不久後便就收復了被攝圖佔據的地盤。此外,大邏便的弟弟、另一位小可汗貪汗也被攝圖驅趕,同樣投奔了玷厥;攝圖與另一個弟弟地勤察鬧翻後,後者轉投了大邏便。

這麼一來,原本一體的突厥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已經分成了東西兩派,雙方連年交戰,並且爭先恐後爭取隋朝的支援。隋王朝要的就是這個局面,從中煽風點火、不亦樂乎。

曾經的老大攝圖,淪落成了隋朝的跟班

公元584年,內外交困的攝圖表示希望與隋朝和親,宇文氏千金公主甚至聲稱,自己願意改姓楊(這幾乎是“認賊作父”)。

此時的攝圖,在玷厥、大邏便的夾擊下已成了最弱勢的一方,根據長孫晟“離強而合弱”的思路,楊堅接受了攝圖的歸順,他順勢冊命千金公主為大義公主,長孫晟作為副使北上,再度見到了攝圖。

雙方會面後,攝圖拉不下大國可汗的面子,不願意跪受楊堅賜予的璽書。反應神速的長孫晟見狀,給了“老友”一個台階:“如今你是大隋皇帝的女婿,按照中原的規矩,女婿跪拜岳父天經地義。”攝圖苦笑,順勢下拜。沒過一會,他羞愧難當、悲從心來,與羣臣抱頭痛哭。

幾家歡笑幾家愁,另一邊,當初被攝圖欺辱的大邏便此時已今非昔比,他“東距都斤,西越金山,龜茲、鐵勒、伊吾及西域諸胡悉附之”,自稱西突厥,有事沒事就找攝圖的麻煩。

公元585年,攝圖的處境越發艱難,向隋朝請求將部落遷徙至漠南。楊堅樂見狀,不僅欣然同意,還派晉王楊廣前去提供物資、兵力的支援(其實是要讓對方在北邊替自己擋箭)。攝圖信心大振,率兵主動西破大邏便。(可視為獻給隋朝的投名狀)

至此,曾經是突厥汗國總可汗的攝圖,已經徹底淪為了隋王朝的傀儡;可悲的是,他還要對一手造成這一局面的隋王朝感恩戴德......

公元587年,攝圖病死,臨終前,鑑於兒子雍虞閭懦弱,無法率領部族在夾縫中生存,下令立弟弟處羅侯為可汗(也就是當初投靠長孫晟的那位),人稱莫何可汗。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6張

處羅侯其人,很符合長孫晟當初的判斷,為人勇而有謀,上任沒多久,就帶着隋王朝賜給的旗子、大鼓,聲勢浩大的進攻西突厥。大邏便的部眾以為對方與隋軍聯手來攻,大多望風而降。最終大邏便被生擒,對於如何對他進行處置,處羅侯派人請示楊堅。

當時,隋朝廷眾臣大多主張將大邏便斬首示眾,楊堅舉棋不定,詢問長孫晟的意見。

長孫晟説:“如今是突厥內部互相殘殺,我們如明確表態,等於是公開支持一方,不如寬赦大邏便,使東西並存,以為制衡。”於是大邏便被饒了一命,其後西突厥立達頭可汗後裔為泥利可汗。

公元588年,處羅侯在戰場上身中流矢而死,攝圖的兒子雍虞閭被立為都藍可汗。其後,長孫晟的小迷弟染干也被立為突利可汗,安置在北面。

這些年,北方暫時迴歸安寧,隋王朝暫時調轉精力對付南陳,並在公元589年揮師南下,一舉結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此後楊堅緻力於恢復生產、整頓制度,隋王朝國力蒸蒸日上。

但不久後,北方草原干戈再起;而出面解決問題的,還是長孫晟。

跟班翅膀硬了?那就再來個二次分裂

隋滅陳後,楊堅把陳叔寶的屏風賜給了大義公主。他本是好意,但後者卻睹物生情,想起自己家的天下也是被楊堅奪去,不禁自怨自艾,甚至在屏風上寫詩,悼念陳朝的滅亡。楊堅得知後很不高興,對她賞賜漸少。同時,一位名叫楊欽的隋人流落到突厥,聲稱隋朝內部將會發生動亂,以此勸説大義公主鼓動雍虞閭發兵擾邊。

野心勃勃的雍虞閭信以為真,開始縱容部下襲擾大隋。公元593年,楊堅讓長孫晟再次前往突厥,一查究竟。

憑藉自己對突厥的瞭解以及強大的人脈,長孫晟很快搞清楚了狀況,他設計抓獲楊欽,揭發了其與大義公主的私情。雍虞閭羞愧難當,殺掉大義公主,並請求隋王朝下嫁一位公主與其通婚。

但長孫晟有話説。他認為,雍虞閭反覆無信,若許配公主,必定會讓他如虎添翼,日後更加難以控制;不如故技重施,扶持兵少力弱的染干,與其通婚,並支持其南遷以牽制雍虞閭。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7張

公元597年,隋朝正式將安義公主許配給染干,協助其南遷,並且刻意給予他凌駕於都藍之上的待遇。後者果然怒不可遏,徹底斷絕朝貢、派兵擾邊。但染干每次都將情報及時彙報給隋王朝,雍虞閭屢屢師出無功。

公元599年,長孫晟接到染干的情報:雍虞閭大張旗鼓做準備,計劃襲擊大同城。隋軍嚴陣以待,雍虞閭得知,與玷厥結盟後,合夥突襲染干。

在長城外的廣闊草原上,突厥人展開了血腥的內戰。勢單力薄的染干大敗,兄弟子侄悉數被殺、部落離散。但長孫晟並不着急:如此境地的染干,正是自己需要的。他連夜帶着染干,連嚇帶騙把對方忽悠進了長城。

入城後,長孫晟迅速把隨行的數百突厥人交給部將統領,自己則帶着染干馬不停蹄直奔長安。

長孫晟這是打的什麼算盤?隋朝需要的,是一位足夠弱的突厥貴族,這樣更便於隋王朝的肆意掌控;而染干一旦進入長安面聖,他的傀儡身份就板上釘釘了。

見到染干後,楊堅大喜,對長孫晟的神應變讚不絕口,封其為左勛衞驃騎將軍,全權負責突厥事務。

新的傀儡——啟民可汗

10月,楊堅封染干為啟民可汗,並派長孫晟率5萬人在朔州修築大利城,以安頓染干的上萬部眾。從此,這股突厥部落就處於隋王朝的保護之下,作為牽制、消耗整個草原的戰略支撐點。

年底,雍虞閭被部下弒殺,玷厥乘機吞併其部眾。在長孫晟的安排下,染干部下分頭北上,趁亂大肆招攬舊部。

公元600年4月,玷厥大舉南下,意圖一舉滅掉染干。長孫晟統御着突厥人,以秦州行軍總管的身份陪同晉王楊廣迎擊。

兩軍相持之際,長孫晟向楊廣進言:“突厥人向來就地取泉水而飲,咱們可以下毒。”於是分派人手前往各水源處投毒,大量突厥人馬突然暴斃,玷厥驚恐而退,一敗千里。

此戰後,啟民可汗染干向楊堅上表稱:

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典羊馬也。

長孫晟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分裂、離間匈奴的? 第8張

公元601年,楊素、長孫晟攜染干北伐;兩年後,玷厥勢力灰飛煙滅,在長孫晟的護送下,染干北歸、重振家業。

從此,直到楊廣在位時的公元615年,染干統帥下的東突厥一直是隋王朝的忠誠附屬國,遠處的西突厥則構不成直接威脅。歷代以來被中原政權視為洪水猛獸的北方遊牧民族,被隋王朝輕鬆降服。

公元609年,長孫晟闔然離世,時年58歲。6年後,面對東突厥的再度反叛,楊廣歎道歎曰:"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長孫晟應對突厥的案例,被後世視為“以夷攻夷”的典範與模板。“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説來容易實踐難,但長孫晟憑藉自己對突厥的全面瞭解、對人心的精準把握,寥寥數語,就為大隋王朝擬定了分解擊潰強大突厥的路線圖,“依策施行,無不獲效”。

單從個人特點來看,長孫晟心機縝密、謀略毒辣、反應神速、手段陰狠、無所不用其極,貌似絕非善類;但難得的是,他的這些才華,悉數用來保護中原王朝,而非耗在內部的權力爭奪上。這樣的狠人,多多益善。

貞觀年間,長孫晟被自己的女婿、唐太宗李世民追贈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號“獻”,以肯定他將自己一生奉獻給平定突厥事業的偉大功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