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場霍亂,普希金也激發了更深邃的靈感

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場霍亂,普希金也激發了更深邃的靈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閲讀: 2.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普希金的故事。

1830年的春天,俄羅斯境內的霍亂疫情不斷升級,而時年31歲的普希金也遇到了人生難題。

當時他和戀人已宣佈訂婚,但準丈母孃以嫁粧不足為由拒絕嫁女,於是婚禮一推再推。其間他與準丈母孃大吵一架,再加上叔叔去世,他也無心舉辦婚禮,心灰意冷地離開莫斯科,前往波爾金諾的基斯捷諾瓦村—那裏有他父親留下的產業。此時疫情愈發嚴重,當局採取嚴格的隔離措施,於是普希金被迫在此滯留了三個月。

陰冷的秋風、泥濘的道路、漸短的白天,總是令人憂鬱而沮喪。但在普希金的眼中,寧靜的村莊遠離政治紛擾,反倒是釋放想象與才華的絕佳地方。這段時間成了他文學創作的巔峯期,他不僅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説《葉甫蓋尼·奧涅金》,還寫出短篇小説集《別爾金小説集》、戲劇《四小悲劇》,以及三十多首詩歌、十多篇評論、多封書信……在這個秋天,普希金的創作量之大、作品完成度之高實在令人矚目,因此被後人稱作“波爾金諾之秋”。

疫情阻隔了他與外界的聯繫,卻讓他更深入地反思過去十多年的經歷、觀察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一切都被詩意地揮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比起他在青春期的創作,這本書更厚重恢弘,所以被後人尊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場霍亂,普希金也激發了更深邃的靈感

普希金當然也沒將創作與疫情完全分割開來,面對現實的無力感體現在《四小悲劇》中,比如《鼠疫流行時期的宴會》是直面死亡的一曲詠歎—末日降臨,詩人心中英雄式的悲壯豪邁,與俄國人天性中狂歡式的放浪,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12月初,普希金終於回到當時仍是隔離區的莫斯科家中。在給好友普列特尼奧夫的信中,他毫不掩飾對這段時間創作成果的滿意,“跟你説個祕密,我已很久沒像在波爾金諾時那樣寫作過了!”

創作上的巨大收穫也為感情之路帶來一些運氣。1831年2月,普希金終於和心愛的女孩舉辦了婚禮。不過,這份運氣並沒持續太久,六年後,他死在與“情敵”的決鬥中,這是後話。

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場霍亂,普希金也激發了更深邃的靈感 第2張

疫情給社會帶來的苦痛,同樣烙印在普希金心中,並讓他更關注歷史和現實。之前起起落落的人生經歷,在“波爾金諾之秋”的醖釀下慢慢出現轉變。

1834年與1836年,普希金再次於深秋來到波爾金諾,在此寫出敍事詩《青銅騎士》、小説《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兒》,以及更多詩歌,其中就有收編在中國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對所有懷着創作熱情的人來説,普希金的“波爾金諾之秋”或許是個很好的啟示—年輕時周遊四方,自在灑脱地直抒胸臆,可以產出佳作;中年時安居一隅,氣定神閒地回顧過往,也可激發更深邃的靈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