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三統世界:蒙古鐵騎如何做到天下無敵?

三統世界:蒙古鐵騎如何做到天下無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蒙古帝國建國後40餘年,先後進行了三次西征,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也許很多人好奇蒙古爲何能三統世界,除了優秀的將領,還具備了哪些良好的條件。

  第一次西征

(1219-1225)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爲了肅清乃蠻部的殘餘勢力,以及消滅西域的強國花剌子模(Khorazm),便藉口花剌子模殺蒙古商隊及使者,親率二十萬大軍西征。他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以及大將速不臺、哲別隨行。

蒙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幹(Samarkand),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臺、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裏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Russ),於1223年大敗欽察(Kipchak)和俄羅斯的聯軍。

另成吉思汗又揮軍追擊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闌丁,在印度河流域打敗之。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將本土及新徵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給四個兒子,後來發展爲四大汗國。

三統世界:蒙古鐵騎如何做到天下無敵?

網絡配圖

  第二次西征

(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前不久死去,後三子窩闊臺繼任大汗。窩闊臺於1235年派遣其兄朮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萬大軍再度西征。

西征軍很快就徹底滅亡花剌子模,殺札闌丁。不久又大舉征服俄羅斯,攻陷莫斯科、基輔諸城,並分兵數路向歐洲腹心挺進。

1241年,北路蒙軍在波蘭西南部的利格尼茲(Legnica),大破波蘭與日耳曼的聯軍。拔都親率蒙軍主力由中路進入匈牙利,大獲全勝,其前鋒直趨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歐震驚,稱爲“黃禍”。正當西方各國惶惶不可終日之際,拔都忽接窩闊臺駕崩的噩耗,於是急速班師。

  第三次西征

(1253-1260)蒙哥於1251年即大汗位後,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亞地區,頭等目標是消滅木剌夷國(Mulahida,在今裏海南岸的伊朗北部)。

1257年,蒙軍蕩平木剌夷之地,並揮師繼續西進,攻陷報達(Baghdad,今巴格達),屠殺八十萬人,滅亡歷時五百餘載的黑衣大食(Abbasids)。

此後旭烈兀又率兵攻陷阿拉伯的聖地麥加,攻佔大馬士革,其前鋒曾渡海收富浪(即今地中海東部的塞浦路斯島)。本來他還要進一步攻打埃及,因得到蒙哥伐宋陣亡的消息,便率主力班師。

  蒙古大軍西征爲什麼所向無敵?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藉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供應戰勝了所有的敵人(1260年對穆斯林的愛因加魯特戰役失利未計算在內),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歐洲戰場從未超過15萬),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少,沒有出現在中原對金的鈞州一戰中列陣“層層疊疊,厚20裏”的情形。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三統世界:蒙古鐵騎如何做到天下無敵? 第2張

網絡配圖

  一、西方各國軍隊戰術不適應蒙古人改進的東方戰術

其實,東西方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別很早就在雙方作戰時的戰術體現出來了。在東方(以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爲代表的範圍內)的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方那種隊形極其嚴密、排成密集方陣,步、騎、弓箭、投槍諸兵種密切協同的軍隊。這是西方人思維嚴謹、講究科學分工、善於組織大的系統工程的表現。而中國戰國時代的車陣、明朝戚繼光組織對付倭寇的鴛鴦陣和對付韃靼的車、騎協同戰陣是遠不能與之相比的。

東方軍隊作戰時,隊形不嚴整,講究部隊作戰的機動性和戰術的靈活性,受《孫子兵法》的影響,講究“詭道”而不講究堂堂正正的正戰。這種戰術意識的支配下,軍隊的單位攻擊力和防護力並不強,如果對付羅馬帝國和馬其頓帝國的密集步兵方陣,採用正面作戰的方式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

騎兵主要目的是爲了軍隊的機動能力和正面的衝擊力,可以在很大範圍內作戰。而西方的騎兵部隊發展出了威力強大的重裝甲騎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鎖子甲,可以有效抵擋刀槍和弓箭的殺傷,騎兵使用長槍和長劍,殺傷力較大。但是與東方不同的是,騎兵戰術的使用仍和古羅馬時代的步兵方陣相同,講究隊形和正面的殺傷力和防護力,幾乎沒有太多的戰術機動能力,作戰範圍仍然是在很小的區域內進行。

東西方的軍隊由於地理障礙,除了歐洲軍隊和中東地區的軍隊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外,以中國爲中心的東方軍隊從未與萬里之外的西方軍隊打過照面。唯一可能的機會,在亞歷山大攻克印度準備東進時,因病逝而告終。

  二、蒙古人的戰術

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後,立即開始對中國北方的各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蒙古軍隊在一開始完全依賴騎兵的機動性和攻擊力,和過去的遊牧民族軍隊一樣,沒有步兵攻堅力量的協同。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牆面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爲力的,儘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很快,蒙古人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繼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並且學會了運用漢族新的發明的火藥和拋石武器

三統世界:蒙古鐵騎如何做到天下無敵?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爲主要戰術特徵。蒙古人的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

他們在戰鬥中亦很少依賴單純的正面衝擊,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騎兵不停地騷擾敵軍,受攻擊後後撤,待追擊的敵軍隊形散亂疲憊時,早已四面包抄的騎兵則在一陣密集的弓箭射擊後蜂擁而來。這種戰術在過去的匈奴、漢族、契丹、女真人都用過。但象蒙古人一樣利用四處遊騎做間諜,大規模的騎兵可以隨時遠距離攻擊的情形則沒有出現過。

蒙古人採用了“圍城必闕”的戰術,匈牙利人迅速崩潰從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輕裝的蒙古軍隊速度和耐力遠遠高於逃跑者,可以不停頓地換馬四處截殺。紹約河戰役,匈牙利軍隊陣亡七萬餘人。蒙古軍迅速攻克佩斯城,殺死十萬餘人。蒙古軍隊靠着部隊的高度機動性,在歐洲消滅了大量裝甲堅固但行動笨拙的歐洲軍隊。因爲歐洲軍隊在速度上的劣勢,使得在戰場上逃回來的人極少,很久以來,歐洲人始終認爲蒙古軍隊的數量極爲龐大。

另外,因爲歐洲軍隊主要依賴近距離的格鬥殺傷,使得蒙古軍隊在運用機動作戰時,只有少量的傷亡。現代的歐洲軍事史學專家認爲,歐洲軍隊和蒙古軍隊在戰爭中的傷亡比例,也許是冷兵器時代最懸殊的。

蒙古騎兵因爲生活環境導致自身英勇善戰,再加上將中原的戰術與自身的優勢結合起來,總能殺敵人個措手不及,讓敵方很難摸清楚套路。所以在西征的戰爭中屢次勝利,令歐洲人們震驚。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