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孔子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還是敗國小能手?

孔子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還是敗國小能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國學熱的今天,孔子的形象被一遍遍地演繹着:他是一位老師,一位離家久不歸的丈夫,一位悲情的知識分子,一位辛苦的政治學說推銷員。

孔子身上寄託着文人治國的理想,可惜理想主義總是被實際擊得粉碎。

孔子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還是敗國小能手?

網絡配圖

孔子當上大司寇後,在魯齊國君夾谷會面中,以維護周禮爲名,先是逼使齊景公撤退了四方各族的舞樂表現,接着他操弄權力下令腰斬了齊國宮廷歌舞演員羣體,這樣的做法實在不夠仁德,而且得罪了當時的強國兼鄰居,即齊國。

魯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對定公說:“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築起高一丈長三百丈的城牆。”於是就派仲由去當季氏的管家,強令拆毀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封邑的城牆。

這樣的做法雖然主觀上對國君有利,但實際上會激化國內的矛盾。當時禮崩樂壞,諸侯爭雄,堅固的城牆既是大夫安身必需,也是諸侯守國必備。孔子的做法既是自毀長城,也得罪了三桓。

孔子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還是敗國小能手? 第2張

網絡配圖

於是公山不狃和叔孫輒就帶領費邑的人起來武力造反。公山不狃和叔孫輒的造反剛被鎮壓下去,孟孫氏又起來武力造反。看孟孫氏造反前的對話:“拆除了成邑的城牆,齊國人必將進逼到我們的北大門沒有城牆也就等於沒有孟氏。”

從這個對話中可以看出,孔子平毀三都,逼反了國內的權臣民,這等同變相助敵,孔子的治國才能可見一斑。

孔子當上大司寇,就把“擾亂國政”的大夫少正卯殺了。殺害原來的競爭者教書先生少正卯實在是一大敗筆。孔子殺少正卯的事情最早記載在了《荀子》中。司馬遷著《史記·孔子世家》時,沿用了這種說法。兩者的記載基本一致:魯定公十四年,孔子56歲時,當了魯國的攝相。七天後,就誅殺了魯國大夫、亂政者少正卯。少正卯,相關記載稱其爲“亂政大夫”、“魯之聞人”,其社會地位至少不比孔子低,甚至還要高一些。孔子以其講學問題,將其誅殺,留下千年的不服。

孔子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還是敗國小能手? 第3張

網絡配圖

孔子還大興周禮:宗廟會同,四季祭祀,婚喪大事,迎來送往。這些繁文縟節是祖先崇拜的那一套,白白浪費國家錢糧。

齊國賢相晏嬰都說孔子敗國啊!孔子當政幾年, 確實把魯國搞亂了淘空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