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唐代女人爲什麼流行離婚?古代沒有婚姻制度嗎

唐代女人爲什麼流行離婚?古代沒有婚姻制度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漢以來,社會規範中關於婦女再婚的問題已經趨向嚴格,到了南北朝時期,雖然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但是貞節烈女的事蹟還是被大力地提倡。而唐代時期,這種道德觀念已經被慢慢淡化,處在被社會輿論所忽略的境地。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唐代女人爲什麼流行離婚?古代沒有婚姻制度嗎

網絡配圖

究其原因,還是要把它和中華文明的空前繁盛,全民族自信心的暴漲聯繫起來。政治統治有了空前絕後的寬容,而在思想文化、倫理道德等等各方面的制約,要明顯地低於其後歷代王朝。盛唐時期,婦女地位也得到了顯着的提升。這是前朝及後世封建王朝都無法比擬的。

唐代中前期,女主臨朝,參與政事的事情屢見不鮮。高宗後武氏、中宗後韋氏、肅宗後張氏,都是掌握實權、炙手可熱的政治女性。尤其是武氏,後來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稱帝后,武則天公開設立“仙鶴閣”,實際和男性皇帝的“三宮六院”性質相同,育有面首三千。

自此,女性的權利被大大地提升了。女性不再是被貶低、被奴役的角色,也不再是被丈夫淫慾的奴隸,單純生孩子的工具,而是在婚姻方面享有空前自由的女性。改嫁、再婚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據《新唐書·公主傳》的記載,唐代中前期的公主中,改嫁的有二十九人之多,其中五人甚至有三次改嫁的歷史。着名的襄城公主、太平公主,都曾改嫁過。皇室如此,達官貴人間的婚姻轉換更是家常便飯了。

被世人熟知的韓愈的女兒都曾改嫁。可見當時,“女無再嫁之文”的古訓早已經被人們淡忘了,即使是社會上的那些“主張道德文章”的正統知識分子們也對改嫁一事表默許態度

據《舊唐書·列女傳》記載:“楚王靈龜妃上官氏,王死,服終,諸兄謂曰:‘妃年尚少,又無所生,改醮異門,禮儀常範。’”這說明當時年輕又無子嗣的孀婦改嫁,是社會的常例,是受到社會道德的寬容的。而“守節”說沒準兒纔是不正常的。

唐代女人爲什麼流行離婚?古代沒有婚姻制度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以上皆是從“皇親貴族”的角度分析,那麼,民間普通百姓是否在婚姻上也可以“享有皇親貴族般的自由呢”?

其實,唐代婦女再婚的現象並不能代表唐代社會的全部,“改嫁、再婚”只是在一部分貴族、皇室間流行的普遍現象。當時社會的主導輿論還是遵行理智的精神,提倡合乎綱常的男女觀念,鼓勵貞節、守節。

在《唐代墓誌彙編》、《續編》收錄的3000多個墓誌中,有混合改嫁史的婦女只佔10例,而明確記載婦女堅守貞潔者就達264例之多,其中守寡時間最長的婦女甚至守寡達80年之久。而這些寡婦的命運也不像我們想的那樣清閒自在。

相反的,大多數的寡居婦女要承擔起撫育子女、侍奉公婆、安排生計、主持家務等等繁重的責任;也有一部分婦女在喪夫後回到孃家,與父母、兄弟相扶相知地度過餘生。

沒有公婆、子女需要侍奉照料的寡婦,日子也沒有好到哪裏去,貧窮的她們可能要依靠兄弟的施捨才能生活。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得出“民間的婦女在喪夫後,選擇改嫁的很少”。完全自由的婚姻選擇只是貴族的遊戲,大部分的民間婦女還是受着封建倫理道德的影響很大。

即使民間有少數寡居婦女改嫁,也確有其迫不得已的原因。從這些寡居婦女的生活經歷來看,孩子年幼,本人尚且年輕,不具備擔當的能力,所以才選擇改嫁,也是無奈之舉。

與此同時,寡婦再嫁也有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因素,比如說有的寡婦無法忍受喪夫後的孤獨而選擇再嫁,不過,一般的寡居婦女即使再婚,能夠允許她們選擇的餘地也是比較小的。

唐代女人爲什麼流行離婚?古代沒有婚姻制度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一個天生生理就有缺陷的58歲老頭兒,因爲聽得江湖醫生的勸解,服用了某種藥物。由於此藥藥效驚人,老頭兒“忽思人道,累旬力輕健,欲不制,遂娶寡婦曾氏”。

只一“遂”字,便向我們透漏出,老頭要想結束光棍兒的生活,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娶一位寡婦,這從另外一方面反映出一般的寡婦若是選擇再婚,其選擇餘地已經沒有多大了的現實。

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向前轉的,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元氣大傷,開始由盛轉衰,皇帝相繼走馬般上任,思想控制反而更甚於從前。公主改嫁、母后臨朝等情況都趨於絕跡了。

因此,盛唐時期對於女子再婚問題的寬容,是中國法制史和社會習慣史中的特例,並不是一個普遍現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