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真實的"茅山道士"什麼樣?揭祕茅山道士那些事!

真實的"茅山道士"什麼樣?揭祕茅山道士那些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茅山——“桃花源”的原型

茅山古稱句曲山,位於今江蘇南部句容市和金壇市交界處,風景秀麗,幽靜宜人,山形曲折,洞墟天成,一直以來都被很多人認爲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原型。這對於一貫重視修行所在地自然環境的道教信徒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東晉南朝時期,茅山就已經成爲江南地區的道教勝地,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茅山終於成爲道教上清派的中心,此後上清派亦被稱作“茅山宗”,而在茅山修道者即被稱爲“茅山道士”。

在唐、北宋的小說裏茅山道士什麼形象?

南北朝結束之後,茅山道士開始大量出現在唐代和北宋時期的筆記小說中,那麼,這一時期的茅山道士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形象登場的呢?

1.煉丹高手

首先,茅山道士大都是煉丹高手,服食其丹藥者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死。比如在唐代傳奇《無雙傳》中,王仙客因得茅山道士以“服之者立死,三日卻活”的丹藥相助,才得以瞞天過海、掩人耳目,將劉無雙營救出來,並與其結爲百年之好。

2.能溝通天與人

其次,茅山道士具有溝通天人關係、上傳民情和下達天意的能力,如:唐貞元初,丹陽令王瓊,三年調集,皆黜落,甚惋憤,乃齋宿於茅山道士葉虛中,求章奏以問吉凶。虛中年九十餘,強爲奏之,……有朱書批其末雲:“受金百兩,折祿三年,枉殺二人,死後處分。”後一年,瓊果得暴疾終。

真實的"茅山道士"什麼樣?揭祕茅山道士那些事!

3.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領

再次,茅山道士不僅能傳達上天的預言,而且其本人往往也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比如:唐天寶二年,蘇州吳縣人張勵購得一處十分怪異的宅院,他掘地求寶,得一銅釜,打開之後有大猴跳出,釜中銘文曰:“……茅山道士鮑知遠囚神猴於此。其有發者,發後十二年,胡兵大擾,六合煙塵,而發者俄亦族滅。”至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果然起兵叛唐,“漁陽鼙鼓動地來”,張勵全家人無一存活。

4.道德修養高

除了高超的道術以外,茅山道士還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太平廣記》卷458《鄧甲》條記載:鄧甲隨茅山道士峭巖學得“禁天地蛇術”後,他以其所學助人排除蛇害,化解危難,從而受到四方百姓的尊崇。而鄧甲的師父峭巖,則不僅能夠“藥變瓦礫,符招鬼神”,而且還“務以陰功救物,常遺金於途,以拯貧乏。或報之,殊不認”。鄧甲急人所難,造福百姓,峭巖濟人之貧,不求回報,師徒二人的確不愧爲“真有道者”。

南宋至明代的筆記小說茅山道士形象具有兩面性

在南宋至明代的筆記小說中,茅山道士形象中的積極因素相對前代而言既有保留和增長,也有消失和削弱,但其中的消極成分則在不斷地積聚。

1.積極面的保留:煉丹高手醫術高明醫德高尚

首先,煉製丹藥依然是茅山道士的特長之一,服食者要麼可以不經修行,便能迅速羽化成仙,要麼可以化解所中之毒,轉危爲安。其次,這一時期的茅山道士往往還具有高明的醫術,善治疑難病症。另外,茅山道士不僅醫術高超,而且還懷有高尚的醫德,能夠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普救衆生。

2.茅山道士新形象:固有本領丟失難以自保

未卜先知是前代茅山道士的本領之一。在南宋洪邁的《夷堅志·乙志》中,茅山道士“劉蓑衣”依然能夠預知人的身份與生死,但侯君素《旌異記》中的茅山道士則不僅不能預知生死,而且也無法在災難中自保,更遑論解救他人了。

3.茅山道士中的害羣之馬形象

茅山道士在逐漸喪失其固有本領的同時,這一羣體中的害羣之馬的數量也在日益增多,他們對茅山道士整體形象的衝擊也在不斷增強。如宋末元初的周密在其《癸辛雜識》中記載的許道士僅僅因爲不堪忍受樑棟之罵而將其告發,致使其病死獄中,亦未免太失茅山宗師的身份。《夷堅志·丁志》卷十九《玉女喜神術》記載了一個卑鄙齷齪、依仗自己的法術逃脫罪責的道士,着實令人切齒。

《墨莊漫錄》中記載的另一位茅山道士則不僅是黑白不分,甚至是有助紂爲虐的嫌疑了:朱勔喪父,作黃籙醮,請茅山道士陳赤夷字彥真拜章。回,得報應,但見金甲神人杖劍叱雲:“朱勔父子,罪惡盈貫,上天不赦,汝焉得爲拜章。”……不踰三年,勔果敗。茅山道士即便不能兼濟天下,至少也應該獨善其身,而陳赤夷卻爲徽宗朝的“六賊”之一朱勔的父親“拜章”,難怪會遭到金甲神人的叱責。清代筆記小說茅山道士多爲負面形象在清代的筆記小說中,茅山道士形象中的積極因素越來越少,消極成分急劇增多,並最終佔據了絕對主導的地位,從而徹底顛覆了茅山道士最初的正面形象。

1.神奇道術消失淪爲庸碌之輩

首先,茅山道士曾擁有的各種神奇道術進一步喪失,他們大都淪落爲一些無所作爲的庸碌之輩。如在《雷峯塔奇傳》中,茅山道士“陸一真人”企圖利用許仙謀害白、青二蛇,結果奸計被識破,鬥法又不能勝,遂回山修煉,以圖再起。後收得一蜈蚣精爲徒,相助復仇,但卻再度敗北。又如在《七劍十三俠》中,白樂山之女劍青爲山魈所纏,欲娶爲妻。白樂山聞聽茅山道士法力高明,遂延請至家建醮,驅趕山魈,但卻無濟於事。後來軍官狄洪道途經於此,以妙計除掉山魈,才爲白家解困。此外,由於這些茅山道士學藝不精,有時甚至還會因此而累及他人,誤其性命。

2.貪戀錢財、卑鄙齷齪

其次,貪戀錢財、利令智昏是這一時期茅山道士最爲突出的人格特徵,而且其獲得錢財的方法也不像前代那樣光明正大、取之有道,而是通過種種卑鄙齷齪、爲人不齒的手段來騙取的。

3.不乏大奸大惡之徒

另外,清代筆記小說中的茅山道士還不只是有上述一些小打小鬧的劣跡,其中也不乏大奸大惡之徒。如《金臺全傳》第三回:冷千歲的公子冷作其,人稱“冷剝皮”,“爲人兇狠,剝削民財,還有謀叛之心。……家內請一位茅山道士,名叫張道明,……後來舉動起來,要他做軍師的。”身爲茅山道士的張道明不僅不能勸人爲善、濟世救民,反倒成了助人謀叛的“狗頭軍師”,實在令人憤恨!

茅山道士形象爲何越變越壞?

我們看到,在隋唐至明清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裏,中國古代筆記小說中的茅山道士經歷了一個優點與特長逐步萎縮和喪失、缺陷與惡行不斷膨脹和積聚的過程。究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一:統治者對道教的態度發生變化由崇尚到打壓

隋唐至北宋,道教與封建統治者的關係十分密切,受到了封建統治者的積極利用、大力扶持,甚至是崇信,這對道教在各方面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使它進入了道教發展史上的興盛期。

北宋滅亡後,金、南宋統治者吸取了宋徽宗崇道亡國的教訓,對道教在長時期內皆無特別的崇奉,實行嚴格的管理。元代統治者則對佛教更爲青睞。

真實的"茅山道士"什麼樣?揭祕茅山道士那些事! 第2張

清朝統治者信奉薩滿教,對道教採取嚴格限制和打壓的政策。在這種宗教政策的強力影響下,道教在社會上層的傳播無疑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道教徒們只好將目光轉向社會下層,從而使道教迅速地走向世俗化和大衆化。

原因二:茅山上清派地位發生變化由主導地位到被整合

隋唐至北宋時期,道教由南北朝時期的分裂狀態逐漸趨於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以茅山上清派爲主流的格局。當時的茅山派在道教各派中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地位。

北宋以後,民間的道教活動空前活躍,新的道派紛紛出現,經過複雜地分化與整合,道教最終在元代形成了流傳至今的南(正一)北(全真)兩大派別相對峙的格局。具體到茅山上清派而言,在南宋至明朝時期,這一派別不僅逐漸喪失了其曾經擁有的許多突出特點,以致最終失去了在道教諸派中的絕對優勢地位,而且還進一步被正一道所整合,降級爲其中的一個分支派別。

明清時期,作爲正一道分支之一的茅山上清派,其地位仍在不斷衰落。

原因三:道士生存狀況發生變化逐漸走向世俗路

隋唐至北宋時期的茅山宗之所以能成爲道教主流,離不開上清派道士較注重個人文化修養這一原因。隨着統治者對道教的態度由崇尚轉變到壓制,對道士和道教發展的經濟支持也逐漸削弱,道士們的生計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中下層道士來說。傳統道教在整體上不斷走向衰落,其清規戒律也逐漸失去了約束作用,在這種特殊的生存情勢中,明清時期的許多道士們已經無法再繼續隱居深山,超然世外,他們不得不移駕就屈,深入民間,通過畫符唸咒、驅魔降妖、求福禳災等道教人員的傳統技能來獲取錢財,勉強度日。因此,人們逐漸把對形形色色的真假道士的各種不滿、蔑視、憤怒,乃至仇恨全都發泄到了茅山道士的身上,使其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受氣包”、“出氣筒”。所以,明清筆記小說中的茅山道士爲什麼會有如此之多的惡行與劣跡,其中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