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拜之交”,出自《聞見前錄》,“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則是指朋友結爲兄弟關係,後來則是指結拜爲異性兄弟姐妹關係,比喻關係極爲密。“八拜之交”實際上共涉及了十七位歷史名人的八個故事,分別是: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史記·管仲傳》中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的記載,講述的便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對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兩人年輕時,管仲家裏很窮,還要奉養母親,鮑叔牙得知後,便主動出資找管仲做生意,而賺錢之後則將大部分錢都分給了管仲。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衝鋒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便都認爲管仲是個貪生怕死之人,鮑叔牙則替管仲辯解說,“你們都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而是要留着性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便說出了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齊僖公去世之後,齊襄公姜諸兒即位,在位期間荒淫無道、昏庸無能,鮑叔牙認爲這樣下去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便帶着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管仲則帶着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後來,齊襄公被殺,齊國陷入內亂。魯國爲了讓公子糾即位,便派管仲帶兵截殺返回齊國的公子小白,但管仲卻將箭射偏了,於是公子小白便返回齊國即位,是爲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之後,決定拜長期輔佐和保護自己的鮑叔牙爲相,鮑叔牙則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表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管仲,最終在鮑叔牙的勸說下,齊桓公將管仲請回齊國拜爲相,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終成霸業。

知音之交:俞伯牙與鍾子期

出自《列子·湯問》,講述的是春秋時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個精通音律,琴藝極爲高超之人,甚至能將大自然的美妙融入琴聲,然而卻始終找不到一個能夠聽懂自己音樂的知音,因而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2張

俞伯牙雖然出身楚國,但卻在晉國擔任士大夫,有一年他奉命出使楚國,在八月十五那天乘船抵達漢陽江口,望着美景琴興大發的俞伯牙便彈起琴來,就當他沉醉於自己琴聲中時,卻發現岸邊一個樵夫也沉醉不已,兩人一番交談,俞伯牙這才得知樵夫名叫鍾子期。鍾子期不僅說出了俞伯牙彈奏的曲子,就連俞伯牙使用的琴也認了出來,這令俞伯牙萬分驚喜,兩人是越談越投機,兩人遂結拜爲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到此處相會。

次年,俞伯牙再次來到漢陽江口,卻始終沒有等到鍾子期的到來,後來經過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之前,鍾子期仍然念念不忘兩人的約定,讓人將自己的墳墓修在了江邊,以求約定之期還能聽到俞伯牙的琴聲。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3張

萬分悲痛的俞伯牙,來到了鍾子期的墳前,悽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絃,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刎頸之交:杜伯和左儒

該詞出自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其中記載道“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不過,這個詞的詞源,講述的卻是《東周列國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杜伯和左儒都是周宣王時的重臣,兩人關係極爲親密。

關於杜伯之死,史料中共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周宣王有個寵妃叫女鳩,後來喜歡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設法去引誘他,杜伯拒絕了女鳩的勾引。結果女鳩惱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誣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聽信了女鳩的話,於是下令處死杜伯。

另一種說法則是,周宣王在位期間,有童謠稱“月將升,日將沒;桑弓箕袋,幾亡周國”,於是周宣王便下令在全國禁弓矢,並由上大夫杜伯專督此事。後來,有個山野婦女因不知此令,進城銷售弓矢,結果被殺。於是,周宣王便認爲童謠之言已應,便將此事放了下來。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大祭,周宣王夜裏夢見有美貌女子自西方來,入太廟攜太廟神主東去。周宣王驚醒後,認爲讖語未消,於是下令處死杜伯。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4張

得知周宣王下令處死杜伯後,左儒便跑去苦勸周宣王,奈何周宣王不僅聽不進去,反而因爲左儒的勸說更爲生氣,說道“朕殺杜伯,如去藁草,何須多費脣舌?”遂喝令武士將杜伯推出朝門斬了。杜伯被殺後,左儒回到家中後也自刎而死。

捨命之交:羊角哀與左伯桃

捨命之交也稱羊左之交,其中“羊”指羊角哀,“左”指左伯桃,出自於南樑·蕭統《文選劉孝標千絕交論》李善注引《烈士傳》。戰國時期,燕國的羊角哀和左伯桃是一對好朋友,兩人聽說楚國的國君賢明,便相約前往楚國求官。

然而,兩人卻在楚國途中被大雪所阻,因缺衣少食,兩人都有因凍餓而死的危險。左伯桃認爲自己的學問和才能都不及羊角哀,便將衣服和糧食都送給了羊角哀,讓其趕快趕路,而自己則躲在一個樹洞中最終因凍餓而死。

後來,羊角哀果然被楚國重用,他又找到左伯桃去世之地,將其屍體取出予以厚葬,悲痛的說道,“我的朋友之所以死去,是因爲擔心我們二人都死了,天下就無人知曉我們的名聲了,現在我還活着幹什麼呢”。於是,自己也自殺而死。

膠漆之交:陳重與雷義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陳重和雷義皆爲東漢豫章郡名士,兩人不僅品德高尚,且能捨己爲人。作爲至交密友,當時人們都稱頌“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後太守張雲聽說陳重之名,將其舉爲孝廉,而陳重則想將功名讓給了雷義,先後申請十餘次,卻始終不得張雲批准。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5張

次年,雷義也被舉爲孝廉,兩人便一起到郡府就職,後又同時官拜尚書郎。後來,雷義擔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爲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陳重得知後,便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爲雷義贖罪。後漢順帝下詔,將兩人全部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爲秀才,雷義又要將功名讓給陳重,結果也不被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結果兩人的事蹟被迅速傳播。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爲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陳重則任細陽縣令,不久便因政績升任會稽郡太守。

雞黍之交:範式與張劭

雞黍之交也稱守信之交,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講述的是範式和張劭的事蹟。範式,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爲友。二人學成之後同歸鄉里,分別之時,範式表示兩年後將去張劭府上拜望,並約定了拜見日期。

轉眼兩年已過,眼看到了約定日期,張劭便將此事告訴了母親,並請母親準備飯菜招待摯友的到來。母親表示你們已經分別兩年,況且又相隔千里,你怎麼就確定範式一定會來,張劭則表示範式是守信之人,必定不會違約。到了約定之日,範式果真如期而至,張劭於是殺雞煮黍予以招待。

後來,張劭因身患重病臥牀不起,臨終時因不能見到範式最後一面而長嘆不已。張劭去世之日,在郡裏擔任功曹的範式突然夢到張劭給自己託夢,說“我在某一天死了,要在某一時下葬,永歸黃泉。您如果還沒忘了我,能不能再見我一面?”範式驚醒之後,便向太守告假,前去爲摯友奔喪。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6張

還不等範式趕到,張劭的靈柩便已經出發了,但卻怎麼也放不進墓穴,其母認爲兒子或許有未了心願,便讓人停靈等待,結果終於等到了穿着喪服的範式。範式手撫摯友靈柩哭祭一番,又拉着引棺的繩索牽引靈柩,靈柩這才緩緩向前進入墓穴。

生死之交:劉備、關羽與張飛

出自元代鄭德輝的《縐梅香》,其中言道“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爲生死之交”。不過,這個成語的典故,則是出自於《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劉備。時劉備已經二十八歲,見了榜文卻是一聲長嘆,結果又引出了旁邊的張飛,兩人一番交談,張飛表示願意出錢與劉備招募鄉勇,劉備聽後大喜,遂與張飛同入村店中飲酒。兩人正喝酒,又遇到了也入店飲酒的關羽,劉備見其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便邀其同坐。

三人一番交談之下,感覺甚是投緣,便又一起來到了張飛莊上,共同商議大事。張飛提議道,“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爲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7張

次日,劉關張三人來到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爲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爲兄,關羽次之,張飛爲弟。

忘年之交:孔融與禰衡

出自《後漢書·禰衡傳》,其中有載“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爲交友”。禰衡年少時就有文采和辯才,先於漢獻帝興平年間於荊州避難,後於建安初年至許都遊學。

禰衡雖然才學出衆,但卻性格剛直高傲、桀驁不馴,喜歡指摘時事、輕視別人,反而與孔融惺惺相惜。兩人結交爲好友的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正是因爲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爲忘年之交。

後來,孔融寫奏疏推薦禰衡,並多次在曹操面前誇讚禰衡。曹操於是召見禰衡,結果禰衡卻根本看不起曹操,多次出言詆譭,曹操恨之入骨,卻因其名聲在外而不好下手。於是,曹操便派人將禰衡送到了荊州劉表那裏,結果禰衡依舊死性不改,又出言詆譭劉表。

八拜之交是什麼意思?共涉及了十七個人的八個故事 第8張

劉表也對禰衡忍無可忍,但同樣不想背上誅殺名士的罵名,於是便又將其送到了黃祖手下。禰衡又當衆詆譭黃祖,黃祖可不像曹操和劉表想的那麼多,直接就下令處死禰衡,結果年僅二十六歲的禰衡就這麼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