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中之戰時曹操並沒有輸 曹操爲什麼還要撤兵

漢中之戰時曹操並沒有輸 曹操爲什麼還要撤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漢中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漢中之戰是劉備一生當中唯一一次正面擊退曹魏的戰爭,此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結束,歷時兩年之久。劉備一方參戰的主要將領是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一方參戰的主要將領是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這場戰爭最終以曹操主動撤軍而結束,劉備因此佔據漢中,勢力達到極盛,進而稱王。

漢中之戰時曹操並沒有輸 曹操爲什麼還要撤兵

實際上曹操的撤軍是戰略撤退,並不是兵敗後的逃亡,在撤退途中劉備也沒有去追擊和襲擾,曹軍甚至將漢中大部分百姓和輜重都遷走了,留給劉備的漢中不過是個空殼子。那麼爲何曹操要在沒有戰敗的情況下主動撤軍呢?

首先是因爲曹軍在戰爭前期已經失利了,等到曹操親率大軍趕到救援時,戰爭形勢已經不佔優勢。就連對曹老闆屢戰屢敗的劉備此時也信心滿滿,見到曹操大軍來援非但不慌,還得意地說漢中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就算曹操親自領兵前來也無力迴天。劉備的底氣就在於戰爭前期取得的勝利戰果,使得己方佔據戰爭優勢。

曹操早在劉備佔據益州後就猜到他必然要攻取漢中,於是搶先一步於建安二十年(215年)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同年張魯出降曹操,漢中遂爲曹操所有。

此時劉備的謀士法正就勸說劉備要趁曹操在漢中立足未穩時出兵奪取漢中,他還分析到曹操大軍沒有在攻下漢中後乘勝攻打益州而是引軍北還,肯定是後院失火了,而曹操留下鎮守漢中的夏侯淵和張郃根本不是劉備的對手,因此此時出兵勢必能拿下漢中。

劉備根據法正的謀劃,親率主力發動漢中之戰,並在定軍山取得重大勝利,斬殺了曹軍主將夏侯淵。這之後曹軍士氣低落,毫無鬥志,劉備大軍則是士氣高漲,已把漢中當成囊中之物。

漢中之戰時曹操並沒有輸 曹操爲什麼還要撤兵 第2張

曹操得知夏侯淵戰死後才匆匆率軍來援,但戰場的形勢已經不可逆轉。劉備也沒有驕傲自滿,反而穩紮穩打,佔據險要地形與曹軍對峙。《三國志·先主傳》對此記載是“先主斂衆拒險,終不交鋒······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

其次是因爲漢中對於曹操來說並不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點,從曹操在準備撤軍時用的口令“雞肋”就可以得知。愛揣度曹操心思的楊修也看出了曹操想要撤軍,《九州春秋》記載爲“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可見曹操認爲丟失漢中對曹魏全局的影響不大,就算沒有漢中,也可以憑藉秦嶺山脈的險要對劉備集團構築防線。況且漢中之地經過多次戰亂早就沒有多少可用的資源了,若因這塊地與劉備打消耗戰,即便奪回了漢中也得不償失。

漢中之戰時曹操並沒有輸 曹操爲什麼還要撤兵 第3張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雙方戰鬥意志差別很大。曹操當時已經64歲了,長年的征戰讓他傷病纏身,身體大不如前,他當然不知道自己只剩一年的陽壽,但肯定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對於曹操來講,統一天下的目標是實現不了了,那麼再丟一個不痛不癢的漢中又能如何呢?

可對於劉備集團來說,漢中可是重要的戰略點,甚至關係到政權的存亡。漢中作爲蜀地的咽喉,是益州和關中地區的戰略緩衝地帶,進可攻退可守。若沒有漢中,益州就會隨時處在曹魏的威脅之下。所以劉備在攻打漢中時幾乎是掏空了家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如此強的戰鬥意志自然能夠堅持到最後。

可惜劉備奪取漢中後沒多久關羽就把荊州丟了,蜀漢的勢力急轉直下,縱使有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無法僅憑一州之地興復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