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皇帝的安保工作,到底是怎麼做的?如何確保身邊侍衛的忠誠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出現開始,所有皇帝,包括秦始皇在內,都得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不被刺殺。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這也沒辦法,畢竟皇帝位高權重,掌握了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而且是絕對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有人覬覦皇帝手裏的權力,或者自身利益和皇帝相反。所以,只要有皇帝的存在,那就一定會有人想要幹掉他們,然後達成自己的某種目的。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本人自然要想辦法,加強自身的安保工作。尤其是得讓自己身邊的人,全力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這幫人必須得對自己忠誠,他們不能有想要刺殺自己的念頭。

那麼,從皇帝的角度來說,到底要怎麼保證身邊人對自己的忠誠?如何確保自身的安全呢?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漫長的話題。因爲中國歷史太長,歷史上發生了很多偶然事件。而這些事件,也直接促使歷史上的皇帝安保工作,在緩緩發生着變化。想要更好的理解這種變化,我們得簡單來捋一下,不同朝代的皇帝安保工作,都是怎麼進行的。

在西周之前,因爲相關史料的缺失,所以我們也不知道西周之前商朝國王和夏朝國王,到底都是怎麼做安保工作的。不過在西周之前,王的安保工作,相對後世來說,顯然是很簡陋的。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2張

這也很正常,畢竟當時國家的概念,剛剛出現沒多久。而且,人口也不是特別多。人口數量少,直接導致後世的很多問題,這時候並不會出現。所以西周之前的王,一般也就是找一些近親或者他覺得信任的人,保護自己的安全。自己走到哪裏,這幫人就跟到哪裏,也就夠了。

至於說當時的諸侯,因爲人口太少,那時候的諸侯,其實更像是一個個部落族長。這幫族長們身邊,想要搞後世皇帝那種高規格的安保工作,肯定不行,最多也就是貼身帶幾個保鏢而已,人數也不會太多。

不過,到了西周之後,隨着人口越來越多。周王室的安保工作,首先變得縝密了起來。

據史書記載,周王室對王都周圍的軍隊,根據功能不同,進行了細緻的劃分。在周王室有三種軍隊分層次保護周天子的安全。這三種軍隊,分別是腹心之衛、重兵之衛和環列之衛。

在這三種軍隊當中,腹心之衛最爲核心,人數也最少。他們直接貼身保護周天子的安全,而且基本上每個人都是高層貴族之後。他們每一個人的長輩,要麼是周天子的直系親屬,要麼就是周天子最信任的人。同時,他們每一個人的武功,也都得過得去。

這幫貼身保護周天子的人,他們的長輩,都是周朝的核心貴族。所以,他們自身的利益,基本上都是和周天子高度捆綁的。如此一來,他們自然願意拼命保護周天子,因爲這符合他們的利益。除此之外,情感和血緣之類的關係,也是他們能夠擔當這種關鍵工作的重要原因。

至於另外的重兵之衛和環列之衛,重要程度就要稍稍低一些了。重兵之衛主要是負責周天子出行的時候,跟隨在周天子身邊,平時則是駐紮在周王室旁邊的軍營當中,基本類似於後世的近衛軍。環列之衛,就是平時在周王室宮城周圍站崗的那幫人。他們雖然不會貼身保護周天子的安全,但卻是保護王城最重要的力量。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3張

因爲周王室是這樣做的,所以下面的那些諸侯,基本上也都是仿照着周王室的安保制度,制定了自己身邊的安保工作。當然,因爲他們是諸侯,所以諸侯的安保力量,肯定是要比周天子低一些的。

而接下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因爲周王室衰落,諸侯國之間,開始相互爭霸兼併。同時因爲生產力的提升,人口開始逐漸增加。所以到了春秋戰國之後,各大諸侯的安保工作,就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我們可以先想一個問題:請問,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刺客,都是誰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看到這個問題之後,肯定會直接回答,是專諸聶政豫讓以及荊軻。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四個人,全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

這當然不是偶然,而是因爲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的爭鬥太多,而且諸侯們的安保工作,相對後世來說,依然還是比較簡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刺殺案自然就要多一些了。

當然,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們,他們的安保,也是參照之前的周天子,甚至還要更嚴密一些。那麼,如果在這麼嚴密的守衛下,成功刺殺一個國君或者一個大人物呢?

對於這個課題,春秋戰國時期的幾個著名刺客,給出了各自的答案。專諸選擇把劍藏到菜裏面,然後自己給國王端菜的時候,忽然刺殺;聶政是找到守衛人數相對較少的時候,仗着自己武功高強,強行殺光侍衛,然後完成刺殺;豫讓把自己搞慘了,想要以此接近,但是結果依然失敗了;荊軻則是藉着獻圖的機會,把匕首藏在地圖裏,等到圖打開之後,再突然刺殺。

簡單來說,他們就是找當時的安保漏洞。通過這種漏洞,完成自己的刺殺。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4張

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著名的刺殺案每發生一次,大家就會集體思考,怎麼把這個漏洞給補上。所以專諸刺殺案之後,王宮裏的御廚就只能做飯,不能再去端菜,而且食物也會有專人檢驗,以防有人下毒。聶政成功之後,大家都加強了身邊貼身侍衛的選拔力度,不可能再出現一個人強殺幾十個護衛的事情。

至於荊軻刺殺案之後,後來就再也不允許大臣或者外人,拿着東西接近皇帝了。以後再有東西給皇帝,都是由宦官代爲轉呈。所以後來我們看很多影視劇會發現:大臣們想要給皇帝什麼東西,不能自己直接走過去,把東西交給皇帝,而是要由皇帝身邊的太監過來拿。

總之,經過整個春秋戰國時代的混亂之後,一些比較明顯的漏洞,基本上都被堵上了。而接下來的人,再想找這種漏洞刺殺皇帝,就真的是難如登天了。

春秋戰國之後,接下來便是秦朝。秦朝基本照抄周王室的安保制度,但是名稱就不太一樣了。負責貼身保護皇帝的,叫做執戟郎中。據說秦朝的丞相李斯,最開始入秦的時候,就擔任過這個官職。

給皇帝守大門,當皇帝的保鏢,聽上去似乎不太符合李斯的風格。但實際上,這個位置,恰恰是離秦始皇最近的位置。秦始皇估計當時也是想讓李斯離自己近一點,然後自己可以好好觀察一下李斯再說。

當然,李斯到底有沒有做過這個工作,後世是有爭議的。

除了執戟郎中之外,還有衛尉和中尉。衛尉負責宮殿之外,宮牆之內的安保工作。中尉則是負責宮牆之外的巡邏和站崗。

而且,出於安全考慮,這三個工作,往往不會有同一個官員,或者有親密關係的官員來擔任。畢竟,如果皇帝身邊,從貼身侍衛,到宮牆守衛,全都歸同一個人管,那就太容易出問題了。一旦管事的那個人,想要刺殺皇帝,那皇帝估計就必死無疑了。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5張

同時,皇帝的貼身侍衛,一定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而且,他們基本上是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上面很少有直接負責人。就算是有,那這個直接負責人,也一定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而秦朝開國之後,因爲有着之前荊軻刺秦的先例,所以秦朝宮城這邊的安保工作,就再也沒出過任何問題,而且變得極爲嚴密。但同時,到了秦朝之後,又有一個新的情況出現了。

皇帝如果想要出門,那怎麼辦呢?

秦始皇在位時期,曾經多次出巡,巡視整個中原。在這個過程當中,秦始皇曾經多次遭受過襲擊和刺殺。而且,這些刺殺,很多規模還都不小,有些甚至達到了數百人的規模,完全就是一場小型戰爭了。

所以,有了這個經驗之後,後來皇帝們的安保條例裏面,就又多了一條:皇帝出巡的時候,除了身邊要照搬皇宮裏的那些安保制度之外,必須帶上足夠多的軍隊。就算有人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襲擊,也必須保證皇帝這邊的軍隊,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

當然,如果有人能在一個帝國境內,組織幾萬人同時對皇帝進行刺殺,那就不是刺殺,而是政變了。要是這種事情都能發生,而且還皇帝事先還沒得到任何消息,這個皇帝真的就別幹了,因爲這說明他的政治手腕,實在是太差了。

同時,秦始皇出巡被刺的例子,也給了後世一個新的啓示,那就是皇帝本人,沒事不要出去瞎逛!相比在皇宮內老實待着,皇帝出巡的時候,身邊的安保工作難度,明顯更高,而且難度也更大!

所以,秦朝之後的朝代,尤其是大一統朝代,除了開國國君需要打天下,經常需要出門之外。其他和平時期的皇帝,基本上很少出門。

秦朝之後,便是漢朝。到了漢朝之後,漢朝皇帝開始長時間待在皇宮裏面,很少再出門了。所以這樣一來,漢朝安保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強化皇宮的安保力度。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6張

漢朝基本上也是照抄了秦朝的皇宮管理制度,同時,漢朝皇宮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規模相對較小。

和後世幾個大一統王朝相比,漢朝的皇宮,其實真的不算大。而且,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是越往後,皇宮內部的工作人員數量越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除了後來各種工作逐漸細化之外,皇帝本人的慾望,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所以,作爲時間比較靠前的漢朝,皇宮規模其實並沒有後世想象的那麼大。至少,和後來明清時期相比,漢朝的皇宮要小很多。因爲皇宮相對較小,所以守衛起來,難度反而要低一些。

但同時,因爲漢朝皇帝基本上不出門,所以在這之後,再有人想刺殺皇帝,就不太現實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幹掉皇帝,或者幹掉掌權者呢?

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能控制住京城的軍隊,在軍隊人數方面佔據了優勢,你就能控制整個京城,繼而幹掉皇帝了。

但是這已經不叫刺殺了,而是叫政變。

所以,漢朝之後,很少再發生先秦時期的那種刺殺事件,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政變。

除此之外,漢朝在管理制度方面,還多加了一條,那就是不允許再帶鐵器尤其是劍進入皇宮。據說這條是在秦始皇時期就有了,而且在野史傳說當中,秦始皇還有一扇很神奇的門,大臣們想要去見秦始皇,都得經過這扇門。在經過這扇門的時候,只要大臣身上有鐵器,都會被門吸走。

但這種說法,僅存在於野史當中。真正完善相關制度的,其實是漢朝。

自漢朝開始,大臣們基本上就不太可能帶着佩劍,進入皇宮了。但同時,極少數高層官員,有可能依然有佩劍的權力。但是從這時候開始,官員佩劍上朝,就已經不再是一個習慣,而是皇帝賜予的榮耀了。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7張

一個大臣,只要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得到皇帝本人的極度信任,纔有機會被賜予這種特權。當然,像東漢末年董卓和曹操那種情況,另當別論。

漢朝之後,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情況又不一樣了。因爲後來常年打仗,而且常年分裂,所以皇帝的安保工作,就成了大家最重視的一個工作。畢竟,兩個國家敵對,如果一個國家能把另一個國家的皇帝給刺殺掉,那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但同時,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在南北朝時期,還真沒發生過春秋時期的那種敵對刺殺事件。

不過,到了這個時期,大家玩得花樣更多了。

比如說,三國時期,魏國司馬家掌權之後,曹家的皇帝曹髦,曾經帶着一些宦官,直接殺出皇宮,拼死一擊。但是最終,卻被司馬家下面的大臣給直接當街殺了。再比如,南北朝時期,劉宋政權的皇帝劉義隆,想要廢太子,結果被太子提前得知,太子提前帶着人殺入皇宮,自己幹掉了自己的親爹。

再比如,還是劉宋政權,第八位皇帝劉昱,特別殘暴,搞得下面大臣和貴族都不服氣。所以最後,某天他的妃子直接在侍寢的時候,趁着皇帝睡覺,用劉昱自己的刀,幹掉了劉昱。

有了南北朝時期的這些案例之後,大家就又找到了幾個新的漏洞。比如說,太子要住在京城,但同時不能擁有太多的軍隊和人手。再比如,妃子侍寢的時候,不能只有皇帝和妃子兩人睡覺,周圍還得有其他的人站崗。

所以,到了南北朝之後,皇帝身邊的安保力度,反倒是進一步加強了。

除此之外,當時在北朝那邊,也發生了一點小改變。北朝本來就是所謂的胡人政權,安保工作做的其實還不如南朝。但是後來,隨着北朝逐漸漢化,北朝的北魏政權那邊,也開始照抄以往秦漢時期的安保制度。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8張

不過這樣一來,北魏這邊就逐漸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大家一起上朝的時候,大臣們都不帶刀,然後皇帝本人帶着刀,而且面向大家坐着。這種感覺,會讓大家覺得有點脫離羣衆。但是同時,皇帝不帶刀又不行,因爲皇帝身邊必須得有東西,能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

所以這個時候,就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要不直接找個人,替皇帝拿刀呢?

找個人替皇帝貼身拿刀,這種事情看似很荒誕,但是卻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說,同時代的南朝那邊,皇帝劉昱就是因爲睡覺之後,失去了對刀的控制,然後讓自己的妃子把刀拿走,趁機要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這個時候,皇帝的刀,有人專門管理,是不是就不會出這種事情了呢?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新的官職出現了,這個官職,叫做‘千牛備身’。之所以叫千牛備身,是因爲皇帝帶的那個刀,叫做‘千牛刀’,取自庖丁解牛這個典故,意思就是說皇帝的這個刀,砍一千頭牛都不會捲刃,非常鋒利。

所以,從南北朝開始,再往後,皇帝本人上朝和生活的時候,就很少再拿刀佩劍了。因爲在他身邊,有人專門負責幫他拿。

當然,有資格替皇帝拿刀的人,那肯定都不是一般人。這樣的人,不但要貼身保護皇帝安全,而且皇帝必須極度信任才行。所以,從南北朝開始,接下來一直到唐朝初期,有資格幹這個工作的人,一般都是皇帝的近親,而且武功必須很好。能幹這個活的人,基本上就等於是皇帝的貼身保鏢了,比秦漢時期的執戟郎中,還要更加珍貴。

歷史上幹過這個工作的人裏面,最有名的一個,就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李淵小的時候,曾經在隋文帝時期,擔任過隋朝的千牛備身。而李淵能擔任這個職位,一方面是因爲他出身於關隴集團的核心家族李家,而且他爹死的早,這時候他頭上已經有公爵的爵位了。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9張

另一方面,隋文帝楊堅,是李淵的親小姨夫,而且野史傳聞,因爲李淵他爹死得早,所以李淵其實是被楊堅和他小姨看着長大的。

只有信任到這種程度,楊堅纔敢讓李淵替自己拿刀。當時隋朝有幾千萬人,但是能選出來的千牛備身,只有十二個人!而對於貼身保護自己的這十二個人,隋文帝顯然是得慎之又慎,每一個都得被楊堅極度信任纔可以。

不過,到了唐朝之後,千牛備身就改了一個名,叫做千牛衛。而且,因爲千牛備身太過珍貴,所以後來經常被當做拉攏工具。比如說,皇帝想要拉攏某個大家族,就挑選這個大家族的孩子去做這個工作。但是這樣一來,千牛衛的編制就不得不擴充。所以到了唐朝中期之後,千牛衛就基本淪爲二流保鏢,或者說是儀仗軍隊,只負責充充門面而已。

而到了唐朝之後,唐朝則是把之前歷代王朝的安保制度,都給繼承了下來。所以,唐朝基本上沒發生過皇帝被刺殺的事件。哪怕是皇帝身邊最貼身的妃子,其實也沒機會刺殺皇帝。

但是到了唐朝,又有兩個新的問題開始出現了。首先,因爲安保工作太過細化,導致皇帝周圍的安保權力不統一。這種情況,雖然可以防止負責安保的那個人,對皇帝產生某種不利的念頭。但同時,一旦有人真的想搞事情,也確實不利於迅速反擊。

所以,唐朝出現了一個非常奇葩的現象,那就是可以憑藉很少的人,直接發動政變。比如歷史上那場大名鼎鼎的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伏,幹掉了他大哥李建成,然後很快就控制了皇宮,迫使他爹讓出了皇位。

而在玄武門事變當中,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伏的時候,手上其實只有幾百人而已。當然,幹掉了李建成之後,李世民迅速控制了皇宮和京城的駐防軍隊,人數上其實也不少。

可是至少在政變那一刻,李世民能控制的,真的就只有那幾百人而已。

再比如,後來到了唐朝中期,唐中宗李顯去世之後,他的皇后韋氏把持了朝政。當時整個京城內部的軍隊,幾乎都被韋氏派了自己家的族人控制了。但是接下來,李顯的弟弟的兒子,一個在當時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的小角色,只是拉攏了幾個朋友,策反了皇宮裏當天值守的禁衛軍統領,順便讓一個高官朋友,帶上了自己家的兩百多個家丁,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10張

然後,他們就直接殺穿了整個皇宮,並且幹掉了韋氏,這就是歷史上的唐隆政變。而那個聯繫幾個朋友的小角色,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

但說實話,在唐隆政變之前,其實真的沒人太注意李隆基,因爲他的當時真的是一個小角色。而且,據後世史學家估計,李隆基發動政變的時候,能指揮的也就不到兩千人。而且,這裏面至少有兩百人,其實是一個叫鍾紹京的官員的家丁。

所以,在這場政變當中,很多人其實是拿着鋤頭或者鋸子,跑到皇宮裏來鬧事的。但就是這樣一羣人,卻搞定了唐朝中期最有名的一場政變,而且成功刺殺了當朝掌權的太后。

除此之外,到了唐朝後期的時候,隨着宦官集團掌權,唐朝京城的大部分軍隊,包括皇帝的貼身護衛指揮權,都落到了宦官集團的手裏。所以,到了唐朝後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唐朝的宦官真的太猛了,甚至敢直接殺皇帝。

所以,唐朝皇帝雖然不用擔心被刺殺,但是卻會擔心身邊某個宦官想要幹掉自己,或者擔心某個官員,帶着自己的家丁就闖進了皇宮,然後又幹掉了自己。這種事情,在唐朝之前,還真沒出現過。

於是,唐朝結束之後,這兩個漏洞就又被堵上了。首先,唐朝之後的皇帝,對於宦官控制軍隊這件事,高度敏感,基本上不允許宦官直接控制京城的軍隊,只有極少數時期比較例外。其次,後來皇帝對大臣們的家丁數量,也開始有嚴格限制。在唐朝之後,不是說你有錢,你就可以在京城僱傭一大堆人。超出一定指標之後,是會被嚴查的。

當然,這兩個問題,與其說是安保問題,倒不如說是政治問題。

而唐朝之後,到了宋朝的時候,則是又出現了一個著名的案例,這個案例,叫做斧聲燭影。簡單來說,開國皇帝趙匡胤本人,晚上和自己的親弟弟聊天,然後第二天大家就發現,皇帝死了。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11張

自此之後,皇帝基本上不允許單獨和某個人相處。哪怕是自己的親弟弟,也不太行。

而到了元朝之後,因爲元朝的統治者來自於草原,所以在安保制度方面,和前面幾個王朝略有不同。元朝皇帝的安保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一些皇帝覺得比較親近的高層貴族來負責的。

但問題是,如果這幾個親近的高層貴族,想要聯手刺殺皇帝,那該怎麼辦呢?

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確實不會出現。一個皇帝得墮落成什麼樣,纔會被身邊幾個最親近的人聯手針對,然後大家還都想直接殺了他呢?但是在元朝中期,這種情況確實出現了。

因爲元朝中期的時候,元朝的元英宗在位時期,民族問題非常嚴重。元英宗本人想要推行民族融合,但這樣一來,很多出身草原的高層貴族,他們的核心利益就受到了損失。所以後來,幾個負責安保工作的高層貴族,商量了一下,趁着元英宗外出離開京城期間,直接找機會幹掉了元英宗。

這事在歷史上,叫做南坡之變。

這場南坡之變,又帶給後世皇帝一個新的啓示,那就是在安保方面,就算是皇帝本人的近親,也是不值得絕對信任的。所以,到了明朝之後,明朝皇帝基本上不讓宗室和外戚,觸碰宮廷禁衛之權。同時,因爲有着唐朝的先例,對於宦官掌權這件事,明朝皇帝也會很慎重。

而這樣一來,明朝皇帝就顯得很糾結了,因爲如果這幾種人都不能用,皇帝基本上就沒人可用了。這幾種人,已經是皇帝最親近的人了。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信不過,那還能找誰負責安保工作呢?

所以,明朝時期的皇宮安保,不同時期可能會截然相反。有著名宦官掌權的時候,可能會由宦官控制一部分,比如劉瑾和魏忠賢。而其他時候,皇帝則會找一些出身不同的人,來負責安保工作。

簡單來說,明朝皇帝很怕幾個負責安保的人,聯手把自己幹掉。所以在用人之前,基本上會考慮到他們是否有親密關係。而且,對於負責安保工作的人,皇帝也會嚴密監視,生怕他們和大臣或者宗室有聯繫。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12張

但即便嚴密到這個地步,明朝依然發生了一樁有名的刺殺案。明朝中期,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因爲嘉靖皇帝喜歡煉丹,而且煉丹期間,他需要從宮裏的宮女身上,採取一些原材料,導致宮女們苦不堪言。

所以後來,在一個特殊的夜晚,幾個當值的宮女,乾脆聯合起來,找了一根繩子,想要把嘉靖皇帝直接勒死。後來,因爲這幾個宮女力氣小,而且慌亂之下技術出了問題,所以並沒有幹掉嘉靖皇帝。但這件事,卻讓嘉靖皇帝半隻腳邁過了鬼門關。

以往的時代,都是大臣、刺客、妃子、宦官有可能會威脅到皇帝的安全。可是到了嘉靖這裏,嘉靖皇帝忽然發現,原來宮女也有可能會殺自己!

所以,從嘉靖皇帝開始,後來的歷代皇帝,對宮中女眷的慣例,也開始變得極爲苛刻。比如說,宮女身上不能帶什麼有可能會殺人的東西,宮女值守換班需要嚴格遵循各種管理制度。總之,自此之後,宮女們也被嚴格管理起來。而且除了少數特定情況之外,是不允許接近皇帝的。

而到了清朝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奇葩的現象:宮女女眷在侍寢之前,往往需要脫光了衣服,然後被太監用被子包起來,扛到皇帝居住的宮殿。這種事情,如果放到先秦時期,估計會被先秦時期的那些諸侯笑死。但在清朝皇帝眼裏,因爲有着之前那麼多歷史案件,他們卻覺得很有必要。

不過,到了清朝之後,儘管各種安保工作,已經強化到了苛刻的程度,但是在清朝中期的時候,依然發生了一場著名的刺殺案件。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13張

在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某一天,幾十個白蓮教教徒,手持武器,直接殺向皇宮。令人震驚的時候,儘管只有幾十個人,但這幾十個白蓮教教徒,卻直接差點殺穿了半座皇宮。在層層守衛之下,這幫白蓮教教徒如入無人之境。

關鍵時刻,還是當時作爲皇子的旻寧,正好那天打獵回來,身邊有槍。所以接下來,旻寧就拿着槍上了宮牆。靠着自己不錯的槍法,旻寧幹掉了兩個人,這才壓制住這幾十個人的氣勢。然後接下來,配合逐漸趕來的羽林軍,這纔算是徹底幹掉了這幾十個人。

但這件事,也成了清朝的巨大恥辱。

要知道,當年唐朝那會兒,上千人能發動政變幹掉皇帝,已經很離奇了。可是這一次,人家僅憑几十個人,就差點殺穿了皇宮。皇宮的禁衛軍,難道都是吃乾飯的嗎?

同時,在這場刺殺當中,火槍這種東西,也成了大家最關注的一個焦點。以往的時代,大家刺殺皇帝,都是用刀劍或者弓弩。可是隨着火器的發展,到了清朝的時候,槍已經可以超遠距離殺人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帶着槍接近皇帝一定範圍,馬上就可以直接幹掉皇帝。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14張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後來所有清朝皇帝,對槍這種東西的管控都極爲嚴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造成中國近代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之一。因爲皇帝本人很害怕這個,他們怕科學再發展一些之後,一個人也能拿着先進的武器,來一場驚天刺殺。

縱觀古代的安保制度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時期,皇帝周圍的安保工作其實是不一樣的。但是大體上來說,是越往後越嚴密。

這也沒辦法,畢竟在封建體制下,皇帝作爲最高權力的控制者,一定會有很多反對者。而對於這些反對者來說,如果刺殺皇帝,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那他們自然會選擇這種方式。所以在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上,針對於掌權者的刺殺活動,從來就沒停過。

所以,對於皇帝們來說,最開始的時候,安保工作或許真的只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但是到了後期,這就成了一個政治問題。

如何讓自己身邊的人絕對臣服自己,原意拼命保護自己的安全,這就成了歷代皇帝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對此,皇帝們的招數也很多。比如說,可以控制這些人的家眷,提高他們的個人待遇,給他們更好的升遷條件。同時,對於那些有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人,皇帝們也是千防萬防,用各種手段,防止意外情況的出現。

古代皇帝身邊的安保工作如何 皇帝是如何保證他們的忠臣的 第15張

但這些手段,歸根到底,其實都沒法從根本上杜絕刺殺事件的出現。

因爲皇帝本人的存在,就是刺殺行爲出現的真正原因。想要真正杜絕這種事情發生,唯一的從根本上解決的方法,其實就是皇帝本人不存在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