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爲什麼選擇了“勢孤力單”的劉備,而不是曹操或者孫權,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關於諸葛亮這個傳奇的歷史人物的評價向來衆說紛紜,在預言了“未出草廬而見天下三分”的光環下,他的歷史功績也在某種程度上被誇大。唐朝詩人羅隱就在《籌筆驛》中誇讚諸葛亮“拋擲南陽爲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把諸葛亮視爲忠臣的楷模。

劉備三顧茅廬才求得諸葛亮出山相助,也一直被人們視爲良臣與明主之間的佳話。站在劉備的角度上,他當時的確需要一位運籌帷幄的謀士爲自己籌劃如何在亂世中建功立業、復興漢室。可在諸葛亮的角度上,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爲什麼最終選擇了劉備這個草根呢?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要知道,放眼當時的天下局勢,勢力與能力都遠超劉備的軍閥爲數不少,而統一北方的曹操、虎踞江東的孫權更是都擺出了求賢若渴的架勢,以諸葛亮的才能如果選擇曹操和孫權,也一定能彰顯出自己的智謀。那麼,爲何諸葛亮會選擇當時勢孤力單的劉備呢?

一、漢室宗親,大義名分

雖然劉備曾被袁術等高門大戶辱罵爲“織蓆販履之徒”,但一窮二白的劉備身上卻有着袁術、曹操、孫權等各路軍閥都沒有的漢室血統。作爲中山靖王之後,儘管劉備出生時家族已經敗落,沒有給他留下什麼像樣的爵位或官職,但血統的純正無疑給了劉備一定的加持。

劉備憑藉着漢室宗親的身份躋身到當時的軍閥混戰中,又曾接受了漢獻帝討伐曹操的衣帶詔,可以說起兵反抗曹操是理直氣壯、義無反顧的義舉。而諸葛亮雖說淡泊名利,但同樣對挽救衰落的漢室有着強烈的責任感,“興復漢室”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是相當一致的志向。

在諸葛亮爲劉備制定的未來戰略《隆中對》中,就曾誇讚劉備是“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只是缺少根據地來實現自己的抱負。諸葛亮爲劉備指明瞭近期的前進方向,就是奪取荊州、益州作爲根據地,而後逐步實現中興漢室的目標。

在實現了跨有荊州、益州這樣的根據地後,諸葛亮暢想,在安定後方後,佔據了大義名分的劉備,一旦出兵北伐曹操這樣的亂臣賊子,中原地區的百姓們一定會“簞食壺漿”迎接劉備的義軍。可見,諸葛亮認爲劉備所具備的漢室宗親的身份,確實是一種征服人心的優勢。

儘管《隆中對》的戰略構想沒有得到完全的實現,但是不難看出諸葛亮爲劉備制定的戰略中,的確十分看重劉備作爲漢室宗親所具備的大義名分,而諸葛亮之所以會堅定地選擇支持漢室的復興,也與諸葛亮的身世有着重要的關係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第2張

諸葛亮的先祖是西漢元帝時期的諸葛豐,作爲剛正不阿的能臣代表,諸葛豐出任御史時,極力彈劾貪贓枉法的當朝權貴,最終被貶爲平民抑鬱而終。諸葛亮深受家風的洗禮,對胡作非爲、寡廉鮮恥的軍閥相當厭惡,因此在沒有遇到劉備之前寧願隱居隆中而不出仕。

正因如此,諸葛亮選擇代表漢室中興希望的劉備可謂順理成章,諸葛亮也願意爲這樣的明主效力,共同爲實現漢室中興的理想而努力。

二、勢孤力單,發展空間大

雖說劉備有着漢室宗親的血統且以中興漢室爲己任,然而放眼當時的天下,盤踞益州的劉璋、割據荊州的劉表都是漢室宗親,而且諸葛亮來到荊州境內隱居的時間要遠早於劉備三顧茅廬的時間,爲何諸葛亮沒有選擇這些漢室宗親呢?

這是因爲,劉表、劉璋雖然都是漢室宗親,卻都是滿足於割據一方的軍閥頭子,沒有對抗曹操、中興漢室的宏願。另外,劉璋與劉表麾下已經匯聚了一衆文臣武將,諸葛亮投奔他們,能夠發揮的自由空間相當小。

而劉備雖然自稱“智術淺短,遂用猖蹶”,在軍閥混戰中屢次敗北,卻始終“志猶未已”,沒有放棄中興漢室的想法。而由於四處奔波,劉備麾下雖然有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武將,卻始終缺乏一個核心的智囊出謀劃策,對於諸葛亮來說,發展空間相當的大。

曹操、孫權雖然也一直對外招賢納士,卻已經經歷了多年來的發展,形成了文臣武將匯聚一堂的局面,相比於尚處於事業開拓期勢孤力單的劉備,對於人才的渴求程度可謂不可同日而語。諸葛亮如果選擇曹操與孫權,發揮的餘地也不會很大。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第3張

三、誠意十足,孫曹不如

拋開這些客觀因素的考量,劉備招攬諸葛亮的誠意與架勢也的確足以打動“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雖然寄人籬下、勢孤力單,但劉備依舊有着豫州牧和劉皇叔的名頭,也在新野地區積攢着一定的勢力,可以說劉備原本不需要“三顧茅廬”。

在徐庶的舉薦下,劉備認定諸葛亮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這才放下架子不惜三顧茅廬,只求見到諸葛亮爲自己指點迷津。後人對劉備與諸葛亮的會見讚歎不已,不僅是因爲諸葛亮爲劉備制定了一個近乎無懈可擊的戰略,還因爲劉備的求賢態度本來就十分難得。

曹操在招徠後來與諸葛亮抗衡半生的司馬懿時,就與劉備的態度大相徑庭。已經手握重權的曹操僅僅派出了使者徵召司馬懿,還威脅司馬懿如果拒絕出仕,就會面臨殺身之禍。在這樣的威脅下,司馬懿纔不得已接受了曹操的任命。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第4張

而孫權雖然在江東廣招文臣武將,卻對真正的人才十分苛待。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龐統曾經在魯肅的邀請下求見孫權,孫權卻嫌棄龐統容貌醜陋,沒有給予龐統禮待。龐統不堪孫權的羞辱,才投奔了劉備。

由此可見,曹操、孫權對待人才的態度相比於求賢若渴的劉備可以說相當的惡劣。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雖然隱居不出,卻也有着建功立業的志向。在劉備如此動人的禮待下,諸葛亮自然是樂於爲這位願意紆尊降貴、言聽計從的劉皇叔效力的。

而從劉備與諸葛亮後來“如魚得水”的交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劉備對於諸葛亮一直保持着親密無間的信任與尊敬,因此也難怪諸葛亮願意選擇劉備,併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劉備相比於曹操和孫權實力更弱 諸葛亮爲何選擇劉備 第5張

小結:

唐朝詩人杜甫曾評價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劉備懷揣着中興漢室的宏願放下架子三顧茅廬,虛心向諸葛亮請教。而諸葛亮爲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也甘願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忠貞不渝地興復大漢河山。

兩人這種親密無間的君臣關係倍受後人的讚譽,而諸葛亮在羣雄並起的東漢末年最終選擇了爲劉備效力,也讓人看到諸葛亮在“賢臣擇主而事”上的明智與抱負,一窮二白的劉備在諸葛亮的精心謀劃下,得以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背後自然離不開諸葛亮的輔佐。

話說回來,諸葛亮如果沒有選擇劉備,而是選擇了曹操或是孫權,或許三國時期的歷史就要徹徹底底地改寫了。只不過對於曹操和孫權而言,諸葛亮的到來很有可能只是錦上添花。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毫不誇張地說,就是一種誰也離不開誰的相互成就。

參考資料:《三國志》、《籌筆驛》、《隆中對》、《出師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