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實甫西廂記 王實甫是元曲四大家嗎

王實甫西廂記 王實甫是元曲四大家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與關漢卿齊名,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傑出代表。

王實甫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西廂記》在王實甫現存的3種雜劇中,5本21折的《西廂記》不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雜劇創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王實甫西廂記 王實甫是元曲四大家嗎

  元代戲曲家 王實甫

天一閣本的《錄鬼簿》中稱他名德信。河北定興縣究室村人。在鍾嗣成版本的《錄鬼簿》中被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韻》序中說:“樂府之盛之備之難,莫如今時……其備則自關、鄭、白、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雖以四人並稱,卻並未命之爲“四大家”。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說:“元人樂府稱馬東籬、鄭德輝、關漢卿、白仁甫爲四大家。”但從明代以來形成的“元曲四大家”中,卻沒有了王實甫的一席之地。周德清在元奉定元年(公元1324年)撰寫的《中原音韻》自序中首次把“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四人並列同等地位,但並沒有稱之爲“四大家”。直到明人何良俊那裏才真正將王實甫推出了“元曲四大家”之列。面對這樣的說話,對於王實甫的評價就出現了很多爭議。

王實甫以其劇作《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成就了他在中國戲劇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而後人對於《西廂記》的作者,劇作形式,故事情節的爭議,以及明人對王實甫個人評價的貶語所造成。之後的“元曲六大家”似乎更有說服力。

但不管怎麼說,王實甫在中國戲劇史上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中原音韻》曾把《西廂記》第1本第3折的曲文作爲“定格”的範例標舉。元末明初賈仲明的〔凌波仙〕吊曲說王實甫“作詞章,風韻羨,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明初朱權《太和正音譜》譽王實甫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可見,他的作品在元代和元明之際很爲人所推重,《西廂記》其時已被稱爲雜劇之冠,是中國戲劇史發展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王實甫西廂記 王實甫是元曲四大家嗎 第2張

  王實甫著作 《西廂記》

一、王實甫生平研究

關於王實甫的生平研究的資料很少。自古以來關於王實甫生活年代的說法各有歧義。清末的王國維曾在他的《曲錄》裏研究考證王實甫生活的年代是在金亡前後。20世紀30年代末,孫楷第也贊同了這個說法。之後在50年代的時候,孫楷第又提出王實甫是生活在元代的名臣。並在他1953年出版的《元曲家考略》中引錄蘇天爵《元故資政大夫中書左丞知經筵事王公行狀》中的話,論證了這一說法。而在1955年出版的王季思《從鶯鶯傳到西廂記》中卻推論王實甫戲劇創作的年代主要是在大德年間及前後。而後人一般也認可了這一說法。但在1956年,馮沅君撰寫的《王實甫生平的探索》一文中,就站在了孫楷第的這一邊。

而在2001年,謝美生和王華之在《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第26捲髮表的《王實甫居家定州考析六則》中提出王實甫是定州人。也強調了這樣的論證是“以孫先生關於《西廂記》的作者是王德信和蘇天爵、滋溪文稿中的王德信是同一個人的結論爲前提的。”

謝美生和王華之在他們的《王實甫居家定州考析六則》中根據兩個王德信所生活的地點都與《西廂記》作者所生活的地點相似,以及兩個王德信所生活的地點都與《西廂記》作者所任官職相似等方面論證了兩個王德信是一個人,也認定這即是《西廂記》的作者,生活在定州。鄧紹基在2012年第4期的《文化遺產》上發表的《王實甫的活動年代和〈西廂記〉的創作時間》一文中,對前人所做的關於王實甫的生平研究做了詳細的介紹和總結。

對於王實爲何沒有被公認爲“元曲四大家”,顏延軍在2006年3月《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第19捲髮表的《王實甫不入“元曲四大家”原因管窺》中做了四個原因。第一是雜劇是元代戲曲的代表樣式,但是王實甫的雜劇過於“本色”而不入流;第二是《西廂記》有其演變和供後人揣摩考驗的過程;第三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關於《西廂記》作者是否是王實甫是有爭議的;第四是則是明代人對王實甫的一些偏見所致。當然也有很多人爲王實甫鳴不平。

然而,這些稱謂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作品擺在我們面前。這一切證明了王實甫在中國戲劇史上重要的地位。事實上太多的疑問,太多的爭論最終沒有得出一個讓所有人都信服的說法。但不管怎樣,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在中國戲劇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動的。他爲我國戲劇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我過戲劇發展史上最傑出的劇作家之一。

二、王實甫作品研究

1.總體評論。根據元代人鍾嗣成所撰寫的《錄鬼簿》記載,王實甫著有十四中雜劇,以《西廂記》最爲有名。現存完整的雜劇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四丞相歌舞麗春堂》三種。另外還有殘篇《蘇小卿月夜販茶船》、《韓彩雲絲竹芙蓉亭》兩種都有佚曲。王實甫以其雜劇作品《西廂記》最爲有名。《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戲中成就最高、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具有“西廂記天下奪魁”的美譽。而王實甫也因此被譽爲元雜劇文采派代表作家,被推崇爲“才情富麗、真辭之雄”。對於王實甫作品的研究大都從其作品的語言特色、寫作風格以及王實甫在其作品中對女性形象的細膩描寫,這些都是歷來專家學者研究探討的對象。

2.王實甫作品的語言特色。王實甫的《西廂記》被譽爲我國古典戲曲中的“花間美人”,她高度融合入了詩詞意境美、語言美的“詩式戲曲”。自古以來“字字當行,語語本色”都是對王實甫作品語言評價最多的。孫宏興在2012年發表在《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的文章《〈西廂記〉之“長亭送別”的語言及修辭魅力———從王實甫到許淵衝》一文中概括了王實甫作品的語言魅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說王實甫的語言雅俗共濟;二是說王實甫的語言巧用多種修辭。

在語言多用修辭這一點上,孫宏興又仔細分析了四點來說明,第一是王實甫作品中對偶、誇張等修辭的運用;第二是說王實甫在自己的作品中對漢語典故的靈活處理;第三是原著中疊字的巧妙運用;第四是王實甫在其作品中體現出來的對押韻技巧的靈活運用。

可見王實甫作爲一代名家,可以把生活中的言語帶入到戲劇作品的寫作中,既迎合了大衆質樸的審美標準,又不失文人墨客附庸風雅的情調,這就是王實甫語言的精妙之處。

王實甫西廂記 王實甫是元曲四大家嗎 第3張

  金聖嘆評點 《西廂記》

3.王實甫作品的寫作風格。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中點評“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婉轉,神的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之出浴華清,綠珠之採蓮洛浦。”這主要就是評價王實甫《西廂記》的風格特點。張蔚、李燕在《“詞如花間美人”———淺析王實甫〈西廂記〉的風格特色》一文中,從花間詞所具有的風情和韻致兩方面出發,對朱權關於《西廂記》“詞如花間美人”的評點進行了具體的詮釋。

“花間美人”實際上是指後蜀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裏寫美人的詞而言,其詞具有“鏤玉雕瓊,擬化工而迥巧,裁花剪葉,奪春豔以爭鮮”、“自南朝之工體,扇北里之娼風”等特色。文章也從花間、風情的善用鏤金之錯彩之筆刻繪精美的物象,和花間詞人多關注女性豐富微妙的內心世界,注意到了女性美麗容貌下幽怨的心緒,以及花間詞人在男女之事的描寫上開放、直接等,這些特點都與王實甫作品描寫極爲相似上對王實甫作品的風格進行了分析。

4.王實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王實甫的《西廂記》塑造了一對不畏懼封建世俗壓迫,勇於追求真愛的癡男怨女。男子是個窮書生,女子則是一個官宦人家的千金大小姐。不適宜的場合,不般配的身份,不平等的階級地位,都沒有將這對青年男女拆散。而這樣一對年輕人,又恰恰都是收到過傳統道德最嚴格的教化。鶯鶯是相國千金大小姐,這自然是不必多說的。張生是飽讀詩書準備上進趕考的文人,也不必多言。而在這場自由愛情與封建教化的鬥爭中,鶯鶯的貼身丫鬟紅娘所表現出的機智勇敢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她一邊要顧及着這位千金大小姐的面子身段,一邊又要幫着張生和鶯鶯私下約會,這還不算,更要在老婦人面前自圓其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確實是難爲了個小丫鬟。王實甫對這位不是主角的女性進行了細膩深刻的描寫,更讓我們留下的深刻的映像。

對於旦角鶯鶯的描寫,作者在這位女性身上賦予了自己的女性觀,即色美、情真、才高。王燕在他的《從崔鶯鶯看王實甫的女性觀》一文中分析到:“美色,是中國古代男性作家的共同審美理想;情真,是王實甫的情感期待;而才高,更是作者對女性的最終要求。也正是因爲這三點的融合,使得王實甫的作品在女性觀上較以往文學作品有所超越。”鶯鶯的美色,是作者在作品中、用許多詞語直接或間接描寫出來的,張生在第一次見到鶯鶯的花容之後便大呼:“我死也!”,而後作者又借張生之口對鶯鶯的美貌進行了大肆的渲染:“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解舞腰肢嬌又嬌,千般嫋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

如果只是容貌的美,在王實甫的眼中,那還不算是“美”。王實甫對鶯鶯的描寫,還突出了鶯鶯對感情的執着、真摯。這種真摯超越了禮法,拋開了功名利祿。在鶯鶯眼中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是不能拆散他們這對鴛鴦的。只有具備了色美和情真,還不是王實甫對女性的最終要求,作者對女性才情的欣賞纔是終極。也正是因爲王實甫在鶯鶯身上賦予了“才高”的要求,使得這部文學作品與以往相比更具有欣賞價值,是一種超越。

王實甫作爲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戲劇作家之一,對他的研究還是遠遠不夠的。目前爲止因資料稀少,沒能深入的挖掘信息還有很多。我堅信只要繼續尋找,一定會有更豐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