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成語“杜郵之戮”出自哪個歷史人物?有怎樣的故事?

成語“杜郵之戮”出自哪個歷史人物?有怎樣的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郵之戮,意思是指忠臣無辜被殺,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講的是戰國秦國忠臣白起被秦王在杜郵賜死。

成語“杜郵之戮”出自哪個歷史人物?有怎樣的故事?

九月天氣,秋高氣爽。長平之戰結束8個月後,白起大病,秦昭襄王王陵率部進攻趙國都城邯鄲。或許是因爲王陵的能力不夠,王陵進攻屢戰屢敗,還損失了五名校尉。秦昭襄王很失望。就在這時候,白起病癒了。

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爲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爲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爲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啓程。

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爲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成語“杜郵之戮”出自哪個歷史人物?有怎樣的故事? 第2張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爲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另有一說白起抗命不遵原因是: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趙,換來的將是趙國全國的抵抗。因爲長平之後趙國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趙時,白起應該是最不適合當統帥的人選。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憐惜他,鄉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白起是一個軍事天才,坑趙卒的後果白起未嘗不知,這也是他必死的直接原因。因爲他坑降卒的做法爲天下諸國留下一個強烈的印象:戰亦死,不戰亦死,何不拼他個你死我活。所以說白起觸犯了當時的禁忌,他已經不可能被當時的社會所容,包括秦國。可以想象,若白起繼續率領秦軍攻城略地,必會受到當時所有國家的爭對,必將會讓東方六國再啓合縱之策,所以白起已陷入必死之局。

出處

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