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邈(?-195年),字孟卓,東平壽張人,東漢大臣、名士,“八廚”之一。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所謂“奔走之友”是指“鼎力相助的摯友”,張邈對袁紹的幫助,無愧於位列袁紹的五大“奔走之友”之首。

主要表現在他組織成立了討董聯盟,將袁紹一手扶上了盟主之位,讓其出道不久即高開高走。

幫助袁紹的基礎

張邈兗州東平國人,首要身份標籤是黨人,名列“八廚”之一,仗義疏財,急人所難。他與弟弟張超同爲太守,說明家裏不但有礦,而且出身高貴。鄭泰說他“東平長者,坐不窺堂”,是位品德高尚的可敬之人。

這就是位出身名門世家,品德高尚,宅心仁厚的君子。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但因黨錮之禍,朝廷不起用他們這些黨人做官,就與“五友”以社會閒雜人等的身份,與同樣不肯做官的袁紹在洛陽交往。這時也結識了曹操,成爲好友。

直到184年黃巾之亂,朝廷廢除黨錮,他被徵做官,做到二千石的騎都尉,然後於189年被董卓任命爲陳留太守。

陳留郡天下要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又是大郡、強郡,爲他幫助好友袁紹提供了基礎。

幕後操縱曹操起兵

189年9月,董卓倒行逆施,曹操東出洛陽,逃到陳留太守張邈的地盤,遇到陳留襄邑縣人衛茲。

這衛茲曾舉過孝廉,先後被司徒楊賜和車騎將軍何苗召爲幕僚,也是剛從洛陽辭官回鄉不久,不是普通的商人或小地主。

他出錢給曹操招兵,然後曹操又跑回譙縣老家,啃了老爹曹嵩一大筆錢,招了曹洪等人馬回到陳留,聚集了五千人。

此時渤海太守袁紹,還被沒明確立場的冀州牧韓馥派了幾個“從事”監視着,沒法起兵。

天下諸侯未動,曹操這樣私自招兵買馬是不是造反?叛軍聚集在陳留,太守張邈有沒有失察之責?

當然,曹操在洛陽時,與袁紹的五個“奔走之友”中的張邈、何顒、許攸的關係非常好,張邈有睜隻眼閉隻眼的可能性。

我們再看看衛茲和張邈究竟是什麼關係。

(張)邈遣將衛茲分兵隨太祖。--《三國志·武帝紀》

可見,滎陽之戰時衛茲是張邈的手下,而非曹操的合夥人。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第2張

其實衛茲從開始就是張邈的人,只是由他出面資助曹操招兵創業,因爲此時張邈的身份還不便於與“私自招兵”扯上關係。

張邈讓曹操招兵買馬有什麼目的?

當時董卓廢帝天下騷動,但最有威望的袁紹動不了,諸侯又個個都是老狐狸,誰都不想當這個出頭鳥,張邈自己也不敢當。

因此,扶植曹操當這個“出頭鳥”,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冬十二月,(曹操)始起兵於己吾。--《三國志·武帝紀》

“始”在這裏是“先,首先”的意思。

讓曹操最先起兵,看看後續事態情況。如果諸侯響應就達到了目的;如果形勢不對,跟張邈半毛錢關係沒有。

陳留己吾縣位於襄邑縣之南,與豫州的陳國、樑國交界。

讓曹操在這裏起兵,表現出了張邈的君子仁厚。曹操起兵萬一結局不利,讓他可以逃到豫州去,至少不用朋友相殘。

但是曹操起兵結果是,袁紹動不了,真正的諸侯依然都不表態,只有另一位“反賊”鮑信響應。

(鮑信)收徒衆二萬,騎七百,輜重三千餘乘。是歲(189年),太祖始起兵於己吾,(鮑)信與弟(鮑)韜以兵應太祖。--裴注《三國志·鮑勳傳》引《魏書》

鮑信當時和曹操一樣是棄官無業人員,回兗州泰山郡老家招了大量軍隊,然後於隔壁濟北國起兵響應曹操。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第3張

討董聯盟內曹操和張邈究竟是什麼關係?

董卓之亂,太祖與(張)邈首舉義兵。--《三國志·張邈傳》

經過上面的鋪墊,張邈本傳這句話的豐富內容就明顯了,曹操就是由張邈操縱起的兵,曹操此時實際上也是張邈的人。

後面會詳細講到酸棗會盟時,曹操仍是張邈的部下,直到袁紹得知了自己成爲盟主的消息,封諸侯將軍職,也給了曹操一個奮武將軍,曹操才脫離張邈自成一股勢力。

從張邈幕後操縱曹操首起義兵來看,他雖然君子仁厚,但並不缺乏手段。

組織會盟的條件成熟

曹操起兵,這些諸侯雖然兵馬未動,但也不是全無動作。

首先是東郡太守橋瑁傳佈討董檄文。

橋瑁是出將入相的故太尉橋玄的族侄,性格和橋玄一樣的強勢,不但與刺史劉岱關係不好,還愛搞事情。

他僞造了一篇三公請求討伐董卓的檄文,傳佈天下諸侯。

這假檄文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讓韓馥下了決心反董,解除了對袁紹的監視。

190年(初平元年)伊始,袁紹在冀州渤海郡正式起兵,宣告天下。

袁紹能受制於韓馥這麼久動不了,說明他此時實力還不夠強大。

一個人哪怕家世聲望再高,也要隨着他自身地位權力的提升,追隨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韓馥操縱袁紹,打仗你去,我在後面爲你提供糧草。袁紹出兵西進司隸河內郡,與河內太守王匡佈置準備進攻洛陽。

再就是張邈的弟弟,徐州廣陵太守張超帶兵來到了陳留與其會師。

張超是個甩手掌櫃,把廣陵的所有事務都交給功曹臧洪處理。

早在幾個月前,臧洪就勸說張超到陳留來與張邈兄弟聯手,共舉大義,爲天下表率。

一向穩重的張邈,應該就是提前收到了張超的書信,纔有底氣扶植曹操起兵,決定幫助袁紹。

因爲張超帶來的兩萬廣陵軍,張邈現在擁有了兩郡兵馬,周邊除了韓馥外,就他的軍事力量最強大。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第4張

時機和實力都已經成熟,這下可以正式組織酸棗會盟了。

酸棗會盟的準備工作

酸棗縣在什麼地方?

陳留西端的酸棗城,同時與司隸的河南尹和河內郡相鄰。既可與袁紹呼應,也可直接西攻洛陽。

張邈要掌控會盟的主動權,肯定要把會盟的地點安排到自己的地盤。

但東道主不是那麼好當的,那麼多軍隊的吃喝拉撒都要解決,特別是糧食要準備充足。

會盟地點選好了,然後又派出臧洪去聯絡諸侯來參加會盟。

(張)邈即引見(臧)洪,與(臧洪)語大異之。致之於劉兗州公山(兗州刺史劉岱)、孔豫州公緒(豫州刺史孔伷),(二人)皆與(臧)洪親善。--《三國志·臧洪傳》

這裏有三個細節。

一是刺史權力雖不及州牧,但劉岱和孔伷是有軍隊掌握在手上的刺史,所以他們在州里的話語權相對比較大,找他們就行了,不用每個郡都去。

劉岱雖然兵力不如張邈,而且刺史級別和俸祿不如太守高,但他名義上是張邈的上司。這也是張邈對劉岱在兗州各郡動員能力的試探。

二是臧洪此次沒去見袁紹,也沒去見比張邈更強大的韓馥。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第5張

拉新人蔘加討伐董卓,不叫上他兩個“老人”也說得過去,請了袁紹不請韓馥就說不過去了。如果韓馥到場,這盟主不一定能落到袁紹頭上。

三是臧洪說了什麼,張邈、劉岱、孔伷對他“大異之”“親善”?要邀請人家入夥恐怕最有說服力的就是“戰略”很好,讓他們覺得勝算大吧!

所以,後來的討董聯軍的三路進攻戰略是臧洪提出來的,是張邈能促成聯盟的一個重要因素。

酸棗正式會盟

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三國志·臧洪傳》

這是臧洪被推選盟誓時的誓詞,可見袁紹、韓馥確實沒有到場。

於時此盟止(通“只”)有劉岱等五人而已。--裴松之案《三國志·臧洪傳》

盟誓詞中會盟諸侯都會完整羅列出來,“等”字表示的是其他級別較低的人員,不會是沒羅列出來的諸侯。

所以裴松之說只有這五位諸侯參加會盟儀式是有道理的。

後來加入的山陽太守袁遺,是袁紹的堂兄,此時他還不清楚張邈是不是自己想做盟主,不參加可以理解。鮑信可能參加了,但此時還沒被視爲諸侯。

曹操是一定參加了,但確實沒被視爲諸侯。這在曹操的本紀也可以看出。

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衆各數萬,推(袁)紹爲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武帝紀》

曹操當時根本就沒有“推袁紹爲盟主”的資格,只是依附於張邈。由此可見當時張邈的強大。

也可見劉岱在兗州各郡的影響力並不大,除了爲聯盟付出過的橋瑁參加了,其他太守一個也沒來。

這還好意思做盟主嗎?

(張邈)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諸侯)更相讓,莫敢當,鹹共推(臧)洪。--《三國志·臧洪傳》

看春秋五霸,誰不是盟主盟誓!

不得不說張邈真的是高風亮節,作爲參加會盟最強大的諸侯和東道主,他是可以做這盟主的。

但他把盟主之位讓給了遠在河內的好友袁紹,讓促成聯盟功勞最大的臧洪代爲盟誓。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第6張

當時張邈的地位之高,從董卓勢力的視角也可以看出來。

袁本初(袁紹)公卿子弟,生處京師,體長婦人;張孟卓(張邈)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孔伷)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無軍帥之才,負霜露之勤;臨鋒履刃,決敵雌雄,皆非明公敵,三也。--裴注《三國志·鄭渾傳》引張璠《漢紀》

這是鄭泰對董卓說的話,把聯盟軍在北路河內的首領袁紹、在南路潁川的首領孔伷,與中路酸棗的張邈並列。

說明在董卓勢力看來,張邈就相當於中路軍的首領。也應證酸棗會盟時他是有實力做盟主的。

袁紹對張邈的“回報”

在河內的袁紹意外成爲盟主後,投奔者越來越多,力量迅速壯大,甚至超過了韓馥,於是漸漸飄了起來。

袁紹既爲盟主,有驕矜色,(張)邈正議(指)責紹。紹使太祖殺邈,太祖不聽。--《三國志·張邈傳》

張邈就像個一心呵護袁紹的老大哥,想讓他不要飄。

張邈爲什麼讓曹操招兵買馬?討董聯盟與張邈有何關係? 第7張

但是袁紹卻不領情,先是封曹操爲奮武將軍,把這位“第三者好友”從張邈一邊拉了過去,後來等曹操做了兗州牧後,直接想借曹操之手殺了張邈。

這樣對好友的“回報”真是讓人不甚唏噓!

總結

袁紹的“五友”個個都是改變,或者差點改變歷史的了不起人物,也都最終爲袁紹盡了力。

袁紹對友情的態度或許也是他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邈組織起了討董聯盟,改變了一時之局勢,扶起了袁紹,但終究是受到歷史侷限性,最後聯盟以內訌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