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太后掌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有權力的傑出女性,如先秦時期的秦國宣太后羋八子,西漢的呂后、竇太后,北魏馮太后,唐朝武則天,宋代宋真宗皇后劉娥,清代的孝莊皇太后,以及慈禧太后等。

但是在這一衆掌權女性中最終卻只有武則天是與衆不同的,最終也只有她敢扯掉了男權社會的那層遮羞布,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最後她改大唐國號爲大周,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但是除了武則天外,大多數有權力的女性即使是當了皇太后,也依然選擇輔佐年幼的小皇帝繼位,通過臨朝聽政來掌握帝國的權力樞紐。

這裏面分爲兩類,一類是掌權至死的,如呂后,慈禧,還有一類便是如馮太后、孝莊太后這種,等輔佐的小皇帝長大可以親政了,便將權柄還給小皇帝了。

那麼這些手握帝國權杖的太后們,爲何寧願代理皇權,也不願直接自己廢掉小皇帝,而自己去登基稱帝呢?究其緣由,筆者認爲有以下三點原因很關鍵。

一、古代宗法制度和儒家“男尊女卑”的理念束縛其思想

按照中國古代傳統制度,後宮妃嬪是不得干政的,也包括皇后和太后。《尚書》裏就曾說過“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牝指雌性,與牡相對。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表示母雞不在早晨啼叫,如果它在早晨啼叫,這家人會衰落,而將其擴展到整個國家,便有後宮不可干政,如果後宮干政,國家將會衰落。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妥妥的性別歧視。但毋庸置疑的是,這種理念在古代也確實深入人心。因爲受古代宗法制度和“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古人理所應當地認爲男性纔是宗法社會的中心,女性只是依附於男權社會的存在。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第2張

這種觀念,不僅古代的男人是這樣認爲的,古代那些被歧視被看輕的女性也是這樣認爲的。因爲從小受到儒家傳統觀念的影響,她們也理所應當地認爲男尊女卑是合理的,是理所應當地。

這也沒辦法,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是她們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如此,也不怪她們。 就連狄仁傑的姑媽就曾怒懟他說:“我兒不事女主。”

要知道,唐朝不像宋代以後的朝代,由於宋明理學的發展,儒家這些思想對女性摧殘禁錮到了極致。唐朝時的社會風氣相對其他朝代已經比較開放了。

尤其狄仁傑還生活在初唐時期,那可是大唐國力最鼎盛的時代,社會風氣那麼開放,女子的地位在當時還算很高了。

甚至武則天在稱帝之前也已經積攢了相當深厚的理政經驗和羣衆基礎。但是她的宰相尚且被人如此詬病,也能理解那些根基尚淺的皇太后們,不敢輕易越雷池半步了?

二、真正是爲了維護帝國的穩定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代理皇權的皇太后們都是資深政治家,她們深知要想順利坐朝聽政,離不開前朝大臣們對自己的支持。所以,她們一般在逐漸掌權的過程中,也會慢慢地去和這些朝臣暗地裏接觸,形成政治聯盟,獲得他們的支持。

但是朝堂裏還有這樣一批大臣,他們是傳統士大夫的代表。所以,他們不允許有女人挑戰男權社會的根基。於是這些傳統朝臣在監督、防範“後宮干政”這件事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當皇太后們不得不走到前臺垂簾聽政的時候,雙方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第3張

皇太后與朝臣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對抗或者勾結那麼簡單,他們的關係其實是很複雜的。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所以,因爲“利益”的存在,他們之前 既有對抗,也有妥協,甚至有的時候還有合作。

那這些妥協的大臣難道就是真心擁護有權的女性嗎?其實不然,他們之所以選擇了妥協,是因爲他們深知,無論和女當權者怎樣激烈博弈,帝國的穩定都是第一位的。

倘若因爲他們之間的紛爭互鬥而讓帝國陷入動盪的局面,那麼他們從小接受的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會受到衝擊。從自身來看,他們所擁有的權勢地位不僅會化爲烏有,甚至自己也很難做到獨善其身。

所以,他們雖然開始的時候會反對當權女性掌權,但是一旦發現自己阻止不了,但是內心又受到封建儒學宗法的影響,爲了帝國的穩定,他們最終只能選擇妥協。

三、內心尚存的母愛影響

都說權力就像鴉片,一旦沾染上意志便由不得自己了。它能讓好人徹底變成魔鬼,能讓夫妻反目,讓父子離間。雖然臨朝的太后與君主們之間大多是至親關係,如,母子、繼母子、或其他親戚關係。但在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前面,很少有人都做到柳下惠而不動心,把持定力。

可從人的本性來看,人終究是靈長類的動物,因爲有靈,所以便有感情滋生。更何況是作爲女性的太后,他們在權欲侵蝕下,身上或多或少還是會殘存一點母愛之情。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第4張

就算把臨朝稱制發揮到極致的武則天,在最後時刻不也是被張柬之那句“姑侄與母子孰親”影響,最終還是立了廬陵王李顯當太子。沒有選擇立侄子武三思,而是將皇權還給了了李唐宗室,不也是武則天內心殘存母愛的影響嗎?

總而言之,對於臨朝聽政的皇太后們來說,儘管她們因種種原因而選擇干政。但是她們也深知,如果要走到臺前,那樣的阻力實在是太大了。

不是所有人都是武則天這般的女子,也不是所有的朝代環境都如唐朝那麼開放。也正是因爲武則天的獨特,所以,五千年中華史,最終也只出現了這麼一位女皇帝。

大部分的掌權太后,她們因爲種種原因最終沒有邁出那最後一步,或因不敢,或因不能,或因不願,或因其他。最終她們選擇在簾子後面通過操作傀儡皇帝來發號施令。

從歷史的長流中來看,代理皇權確實比登基稱帝要安全許多,在簾子後面也不耽擱她們掌握權柄、享樂、養男寵等。而且在心理上也更能爲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古代太后能夠垂簾聽政 太后爲何不直接稱帝 第5張

畢竟歷朝歷代的很多大臣,其實對太后掌權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只要不徹底扯掉男權的遮羞布,他們其實是無所謂的。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算是古代掌權太后們的獨特的生存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