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西周時期爲何會出現共和執政?真相是什麼?

西周時期爲何會出現共和執政?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奴隸國家。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西周的共和,簡單來說,就是當時在位的周厲王,做得比較過分,導致大家直接聯合起來,把這位周天子趕走了。

雖然趕走了這位周天子,但是按照當時的規則,大家也沒有資格再擁立新的天子。所以,接下來的十四年時間裏,其實還是周厲王做天子,只不過他沒有管理天下的資格了。

西周時期爲何會出現共和執政?真相是什麼?

而在這十四年當中,大家請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國君,來周王室代替天子發號施令。而這位德高望重的國君,據說是一個叫‘共國’的國家的國君,他的名字叫‘和’,爵位是伯爵。所以大家就稱呼他爲‘共伯和’,也叫‘共和’。

因爲這十四年當中,是共和代替周天子發號施令,然後又有幾位周王室的高層貴族,組成了一個類似議會一樣的權力機構,一起管理周王室。所以,這十四年的時間,就被後世稱之爲‘共和行政’了。

簡單來說,就是當時有個人叫共和,當時他被推出來代替周厲王執政,所以這段歷史就叫做共和行政。

當然,這種說法,是近年來史學家們通過各種考古發現,再聯繫《竹書紀年》等一些史料,從而確定了。而如果按照史記的說法,那就沒提到過‘共和’這個人。而是周厲王被趕走之後,當時周王室的兩位類似宰相一樣的人,共同聯合執政。因爲是共同聯合執政,所以叫‘共和’。

不管這些說法,哪一種是真的。反正當時周厲王被趕走了,然後周朝才進入了一段沒有天子執政、高級貴族集體控制國家的歷史,這就是共和時代。

至於說堂堂周天子,爲什麼會被大家趕走,這就涉及到西周的歷史了。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歷史上真實的西周,其實沒有什麼神話色彩,就是一個正常的奴隸制朝代而已。既然是一個朝代,那自然也就有了從崛起到繁榮再到衰落的過程,同樣也無法避免‘王朝週期律’。

歷史上真實的西周,原本就是生活在陝西地區的一個部落,後來逐漸發展壯大,在商朝中期的時候,被商王朝冊封,成了周國。此後,周國又經過了百年的發展之後,逐漸成了西邊最大的諸侯國,傳到了周文王的手裏。

周文王即位之後,繼續帶領周國發展,不斷聯合其他諸侯國,打壓那些反對周國的諸侯國。就這樣,到了周文王在位後期的時候,周國已經得到了大多數諸侯國的支持,有能力向商王朝發起挑戰了。

再之後,周文王去世,周武王即位。周武王即位之後,恰逢當時商朝和東邊的東夷開戰,主力軍隊都調去了東方,所以周武王趁機聯合其他諸侯,突然進攻商朝首都,最終幹翻了商紂王,自己翻身做了主人。

而周武王幹翻了商紂王之後,沒過幾年,他就去世了。周武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周成王即位。但是因爲周成王即位的時候比較年幼,所以在剛剛即位的時候,只能由那位會解夢的周公輔政。此後的幾十年裏,周公平定了剩餘的一些叛亂,把一個穩定的國家交給了周成王。接下來周成王和他的兒子周康王,開始休養生息。

西周時期爲何會出現共和執政?真相是什麼? 第2張

如此,修養了兩代人之後,西周的國力積攢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開始對外擴張了。周康王之後,接下來的周昭王和周穆王在位的七十多年裏,周朝開始不斷對外擴張,不斷擊敗周圍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之類的敵人,算是給周朝開拓了不少疆土。但同時,也導致周朝國力損耗嚴重。

所以周穆王之後,接下來的周共王、周懿王和周孝王,就再次開始休養生息。不過,因爲當時西周開國的時間越來越長,就算他們開始休養生息,也無法避免西周走下坡路,更無法避免西周的內部矛盾出現。

而周孝王之後,接下來就是周夷王和周厲王這對父子在位。面對周王室的內部矛盾,父子二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所以就開始實行嚴刑峻法,形成一個高壓統治。

這就是‘共和行政’開始之前,所有的西周歷史。

其實從西周歷史的這個大致脈絡,我們也不難看出,其實西周的歷史,很像是後來的西漢。周文王和周武王,對標的就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成康之治,對應的就是文景之治;周昭王和周穆王對外擴張,對標漢武帝時代的征伐;而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這三代的休養生息,則是對標西漢的昭宣之治。

這當然不是巧合,而是歷史規律。只要是一個封建王朝,就一定會有‘興起-繁榮-擴張-衰落-毀滅’的過程,這絕對不是單純一兩個牛人就能改變的。

實際上,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會出現歷史規律,本質上就是開國時間長了之後,社會開始逐漸固化,上層食利階層分得的蛋糕越來越多,底層分得的蛋糕越來越少。當底層分得的蛋糕,少到一定程度之後,這個社會體系自然就崩潰了。

但是當時的周朝統治者,顯然沒想到這麼深刻的原因。

所以,周孝王去世之後,到了周夷王和周厲王在位期間,這對父子只是單純覺得,不斷加壓,實行高壓統治,就可以保證國家的穩定。

對此,周夷王在位期間,爲了彈壓下面的諸侯,周夷王直接把當時齊國的國君抓來,給他按了一些罪名,然後把他活活‘烹殺’了。這在以往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而到了周厲王時代,作爲兒子的周厲王,則是更進一步,繼續加壓。

周厲王不但壟斷很多產業,將很多山川河流土地的產出,全部收歸國有。而且還派出大量的探子,在全國各地探聽大家的言論。只要發現有人敢議論周王室和他本人的,一律處死。

西周時期爲何會出現共和執政?真相是什麼? 第3張

這種嚴苛的管理模式,導致當時整個西周,都處於高壓統治之下。大家走在街上,都不敢隨意打招呼,只能用眼神交流,生怕被人抓走。

正所謂‘堵不如疏’,周厲王的這種高壓統治,自然無法解決問題,反倒是讓大家都開始反對他。而且最關鍵的是,周厲王的這種統治,幾乎得罪了所有人!不光底層平民和奴隸反對他,就連那些貴族,也開始反對他。因爲周厲王把很多產業收歸國有,直接傷害了他們的根本利益。

所以,當這種壓迫,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終於受不了了。公元前842年,周朝王都內生活的百姓們,終於忍不了了。某一天,大家直接聯合其他,衝進了王宮,打算直接襲擊了周厲王。當時周厲王也嚇傻了,直接逃出了王宮,逃到了今天的山西霍縣。

這場叛亂,後世史稱‘國人暴動’。

這裏所謂的國人,指的其實是那些‘生活在國都內的人’。在正史上,這場國人暴動的主體是老百姓,也就是百姓被壓迫到一定程度之後,受不了了,所以纔會聯合起來衝進王宮,趕走了周厲王。但是據後世史學家考證,實際上,當時叛亂的主體,其實並不是什麼老百姓,而是一些貴族。

不管到底是平民還是貴族,總之,在這場叛亂之後,周厲王是被徹底趕走了。此後,憤怒的人們見到周厲王逃走了,所以就想要幹掉周厲王的太子。但是當時周厲王的太子,藏到了周王室的一個高官家裏,後來這個高官用自己的兒子,替代了這位太子,被大家憤怒地幹掉了,這才保住了這位太子一命。

而這位太子,就是後來的周宣王,也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的爹。

這場國人暴動,其實已經有點像是後世的‘農民起義’了。只不過當時還是奴隸制社會,沒有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說法,發動叛亂的人,也都是貴族和平民,但事情其實是一樣的。而周厲王被趕走之後,接下來該怎麼做,就成了一個難題。

所有人都知道,既然周厲王被趕走了,那接下來,大家自然要組建一個新的政權,或者組建一個新的政府機構,繼續履行政府職能。但問題是,怎麼組建呢?

當時大家其實有好幾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直接廢了周厲王,改立周厲王的兒子做新天子。但是按照傳統禮法,這樣做沒有法理根據。大家可以放逐周厲王,但是不能廢了他。而且,當時周厲王在大家心裏的地位,實在是比較低,所以大家也不想讓他兒子上位。

第二個選擇,同樣還是廢了周厲王,然後讓其他姬家子孫,或者其他更有才能的人,前來做新天子。但是這個選擇,同樣也有很大的弊端。要知道,西周統治天地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如果當時大家真的這麼做了,很容易會導致其他諸侯國不滿,直接來一場諸侯國之間的混戰也說不定。畢竟,連天子都能隨便廢黜,諸侯是不是也可以隨便廢黜呢?

第三個選擇,就是暫時保留周厲王的天子之位,但是不讓他再管事,以後一直把他流放致死。同時找其他有才能的人,來暫時替代周天子,施行周天子的權力。

西周時期爲何會出現共和執政?真相是什麼? 第4張

在這幾個選擇當中,最終,大家還是選擇了妥協,選擇了影響最小的一種。在大家的妥協之下,周厲王在接下來的十四年裏,被一直放逐在山西霍縣那邊,也沒誰再去殺他。然後周王室這邊,則是由大家共管。

但是對於共管的人員,這事就有爭議了。如果按照《竹書紀年》和近代的一些考古發現來看,應該就是當時大家找了那位‘共伯和’,前來周王室代行天子的權力,其他周王室高官和諸侯,輔助執政。

而如果按照《史記》的記載,那就是當時周王室的兩位高官,周公和召公,以及其他諸侯,暫時組成了一個類似議會一樣的東西,大家共同執掌權力。當年周武王去世之後,因爲周成王年幼,曾經讓自己的兩個弟弟輔政。而此時的周公和召公,就是當年那兩位輔佐周成王的牛人的後代。

總之,周厲王當時被驅逐了,然後接下來的十幾年裏,大家平分權力。

直到十四年之後,周厲王死了。大家這才重新擁立周厲王的兒子,也就是直接差點被殺的那位太子,再次登基,重新執掌天子權力,這就是周宣王。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西周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