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邦與呂雉對蕭何進行了三次考驗,分別是什麼?

劉邦與呂雉對蕭何進行了三次考驗,分別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蕭何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劉邦呂雉對蕭何進行了三次考驗,分別是什麼?請聽我詳細道來。

一、

公元前204年,彭城大戰,神勇無雙的項羽硬是憑藉着三萬精騎,力克五十六萬聯軍;

面對如此逆天的操作,被打蒙了的劉邦,甚至連子女都顧不上,直接丟盔棄甲,拔腿就跑······

好在,遠在大後方的蕭何依舊“同心同德”,立馬從關中地區送來了大量的兵員和糧草,才使劉邦免去了成爲光桿司令、進而引頸受戮的危險。

不久之後,由蕭何鼎力推薦和支持的大將軍韓信,也帶來了大批人馬前來匯合,窘迫不堪的劉老四才終於穩住了陣腳。

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韓信亦收兵與漢王會,兵復大振。

人啊!

劉邦與呂雉對蕭何進行了三次考驗,分別是什麼?

心氣高的時候,即便是傷筋動骨,都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可是,一旦沒了心氣,打個噴嚏,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

很顯然,被項羽打怕了的劉邦心態有點繃不住了,他開始變得疑神疑鬼起來;

夜不能寐之際,劉邦忍不住在想:如果彭城戰敗之際,蕭何據關自守,任憑他劉某人自生自滅,那後果簡直不敢想象!

越想越後怕的劉邦,不好意思明說,便一波接着一波地派遣使者,前去慰勞蕭何“定鼎之功”。

一邊拿着算盤在籌劃糧草稅賦,一邊在清點人頭數的蕭何,可謂當局者迷;

他很是納悶:劉老大這是怎麼了?那麼豪爽的他,怎麼突然間變得婆婆媽媽起來了?

這時候,蕭何的親信鮑生就說了:這麼明顯的事情,丞相您還不明白嗎?

漢王孤身在外領軍作戰,您卻控制着他的大後方;如果您稍微有點想法,漢王不就完犢子了嗎?所以,漢王此舉,既是在安撫您,也是在試探您啊!

蕭何一聽,立馬汗流浹背,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竟是如此尷尬!

隨即 ,蕭何聽從鮑生的建議,將族內的所有成年男丁派去前線,給劉邦吃了一顆定心丸。

果然,看到蕭何如此“懂規矩”,劉邦是發自心底高興;在統一華夏之後,硬是力排衆議將蕭何定爲功臣第一。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爲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

二、

漢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一直被劉邦打壓的淮陰侯韓信終於爆發,他串通鉅鹿太守陳豨同時起事,準備裏應外合,一舉端了劉邦的老巢。

劉邦與呂雉對蕭何進行了三次考驗,分別是什麼? 第2張

當時,由於此時劉邦已經與陳豨交鋒,且遠在河北;

在長安坐鎮的呂后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召蕭何進宮,共商對策。

至於,當時呂后是怎麼與蕭何打開話題,進而確定立場、共商大計的,史書上沒有明說。

在《史記·蕭相國世家》裏,司馬遷只提了一句: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

注意!

我特意標黑的那幾個字——確定立場。

衆所周知,韓信之所以從一個大頭兵,一躍而起成爲三軍統帥,從而建立不世之功,最爲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蕭何的鼎力舉薦。

毫無疑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蕭何與韓信之間絕對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

那麼,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刻,與其說呂后找蕭何進宮是爲了商量對策,還不如說是:呂后在排雷!

呂后首先要確定,韓信謀反到底有沒有牽扯到丞相蕭何?然後,她纔好做下一步打算!

青史君相信:依着呂后那種“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性格,若是彼時,蕭何在表態時,稍微有那麼一絲絲猶豫,或許,等待他得就是刀斧手伺候了。

這並不是青史君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爲,據史書記載:當遠在河北平叛的劉邦知道,蕭何“立場堅定”時,立馬派人給其加官進爵,讓蕭何真正地成爲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很明顯:劉邦很是關注,蕭何在“誅滅韓信”行動中的一切表現!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爲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爲相國衛——《史記·蕭丞相世家》

三、

在年輕的時候,劉邦有一次到咸陽出差,他看到始皇帝出巡時的排場與威嚴,忍不住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慨!

然而,青史君相信:當劉邦真正成爲了華夏之主、天下至尊時,他一定會懷念起以前在沛縣的日子;

那時候,不管是誰,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毫無顧忌地把後背交給對方。

可是,自從劉邦登上至尊之位那天起,“背叛”這個詞,就一直如影隨形。

韓信、彭越,這些曾經的“志同道合者”,盧綰、陳豨這些曾經的“肝膽相照者”,都無一例外地走向了背叛自己的道路。

公元前196年,遠在九江征討英布叛亂的劉邦,聽到信使彙報說:丞相蕭何,宵衣旰食、勤於政務、愛育黎首時,劉邦又有些坐不住了:這個老蕭已經貴爲相國,是絕對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還這麼拼命,他到底想幹嘛?

於是,劉又使出了老招式: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前去慰問蕭何。

蕭何一看:又來這一套?!!!

思來想去的蕭何,沒有辦法最終決定“自污”,以求活命。

劉邦與呂雉對蕭何進行了三次考驗,分別是什麼? 第3張

於是,他開始指使家奴仗勢欺人,大量侵佔、賤買貧民的土地,不惜將自己幾十年的清譽毀於一旦。

拿到了“完人”的把柄,人主劉邦終於又服下了一顆定心丸。

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爲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爲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結語:

古代君主常常自稱“寡人”,它的本意其實是一種自謙,表示君主才德不足;

然而,有時候,現實就是這麼諷刺:寡人、寡人叫多了,就難免真的成爲了疑神疑鬼的孤家寡人。

要我說,得虧蕭何是名好同志!不然,老劉兩口子這麼試探人家,有異心的人,早就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