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宮廷的膳食機構是什麼?食物有何品種?

唐朝宮廷的膳食機構是什麼?食物有何品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輝煌璀璨,統一時間最長,是公認的中國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歷史上,負責宮廷飲食機構的光祿寺是從北齊開始正式設立的,此後一直保留,直至清代。

隋唐時期又開闢了第二個宮廷御膳機構,即殿中省尚食局。

從此,自隋唐以後,宮廷的膳食機構有兩個,一個是光祿寺,一個是尚食局,幾乎每代都是如此。

隋唐的光祿寺設卿一人,從三品,掌管寺中一切。卿以下依次爲少卿、 丞、主簿。

光祿寺下設太官、珍羞、良醞、掌醢四署,主要負責祭祀食品、宮廷朝會宴享和京官膳食。

太官署除令、丞、府、史等主管人員以外,另有供膳二千四百人,主膳十五人。

唐朝龍朔二年,光祿寺改爲司宰寺,武后光宅元年,又叫司膳寺。

殿中省下的尚食局負責皇帝的日常膳食。尚食局長官爲奉御,副手爲直長,督辦御膳,保障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冬腎的食禁,呈給皇帝美味的食品,並每次需由奉御先嚐,看是否有毒。

尚食局下還有食醫八人,正九品。龍朔二年,尚食局改稱奉膳局,奉御稱爲大夫,下有書令、書吏、主食、主 膳、掌固等,其中主膳爲八百四十人。

隋唐時期的宮廷膳食花色紛呈,美味翻新。其爲皇帝提供膳食的尚食局,集中了全國的一流廚師,其手藝之精之美,天下無人能比。

尤其在唐代,國家富足,食物種類繁多,又有周邊大量進貢,因此,大唐的皇帝可謂享盡了口福,吃遍了至精至美的美味珍餚。

唐朝的帝王們也沒有南北朝時期帝王的困境,當時的帝王膳食不如門閥貴族,帝王們常常對富臣的美食垂涎欲滴。

如晉武帝到王濟家中做客,王濟的父親王渾是晉朝大將,王濟是名士兼駙馬。晉武帝在王家,竟發現這裏的食物自己從未嘗過,其中尤以用琉璃器皿蒸熟的東西,美味無比。

晉武帝問王濟,此菜如何做法?王濟說:“以人乳蒸之!”武帝臉上現出不平之色,沒有吃完就佛然離去。

唐朝宮廷的膳食機構是什麼?食物有何品種?

唐代的御食是用裝飾華麗的牙盤盛裝的,日常的膳食每餐用九個牙盤盛裝食物。

唐代御膳中的許多食物取名怪異,和今天的叫法大不相同,令人迷惑。

如早膳有一種稱爲玉尖面,是用消熊棧鹿爲內餡,就是今天的包子。玉尖面是指饅頭。熊之極肥者稱爲消,鹿之倍料精養者稱爲棧。

這種玉尖麪包子餡用的熊肉和鹿肉,而且是以肥肉爲主,古人尚肥肉爲美味,在宮廷也不例外,所謂肥白爲上乘肉,是指熊背部的肥肉部分。

唐代御膳中有許多的花樣世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更不用說嘗過了。

宮中御廚的絕藝祕不外傳,世人無從知曉,只有高官貴戚從皇帝的賜賞食物中能略見一斑。

如唐懿宗李漼的女兒同昌公主下嫁,懿宗賜賞的御饌有靈消炙、紅虯脯,見者、嘗者無不歎爲觀止。

靈消炙是從一隻羊身上取下四兩肉精心烤制加工而成的,經過酷暑也不會腐敗,而目色正而味美。

虯脯是用牛或者其他牲畜筋做成的,貯存盤中,健狀如虯,紅絲高一尺,按倒可以再彈起來,沒有人能看出這是何物,是用什麼做成的。

靈消炙之類的食物在唐代御膳中是很多的,唐代御膳中的許多食品是制好後可以久存的熟肉。

這些熟肉在製作中所使用的調料有較多的鹽和糖,經過精細的燒烤以後,去掉大部分的水,因此能夠久存,即便在盛夏炎熱也不會腐敗。

唐代宮廷御膳中炙的品種極多,其中有些只聞其名而不知是用何種原料,如何做成的,如逍遙炙,用的是九龍食舉盛裝,想必定是炙中的佳作。

其它不知名的更不知有多少了。

唐玄宗曾自己設計了一種食樣,叫熱洛河。熱洛河是用剛剛射倒的鮮鹿(幼鹿),取血、剖腸,以鹿血加熱煎熬洗淨的鹿腸,然後趁熱時進食,極爲鮮美。

唐玄宗李隆基還將這道自己發明的美味賜賞給寵臣安祿山和哥舒翰。

唐敬宗李湛在位時,宮中御膳中出了一種供暑時食的清風飯。

清風飯是用水晶飯、龍睛粉、龍腦末、牛酪漿調和而成,調好後放入金提缸中,垂下 水池,等到完全冷卻,取出供呈御用。

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種涼粥而已,其所以美味,是在於用料精奇,其中原料除牛酪漿外,其它不知道都是些何物。

唐代尚食局廚師的烹藝偶爾外露,因而被驚訝不已的人們傳爲佳話。

史書記載說,中書省的一位馮給事曾經幫過新任尚食令的一點忙,尚食令提出要去馮給事家獻點薄藝,馮家當然大喜過望。

這位尚食令是個烙薄餅的能手,他從容不迫地在馮家廚房操作,馮家人一家全在簾後偷偷觀賞,希望能得一絕藝。

只見尚食令極爲利落地團面,旋即將一張薄餅放入三鐺中,即三爪鍋中。將熟時,又漉出再入水中。良久,忽又投油入鐺,取出以後拋在臺盤上,餅仍旋轉不止。

馮給事全家人像吃金子一樣的小心嘗吃薄餅,味道鮮美脆嫩,不可言狀。

唐朝宮廷的膳食機構是什麼?食物有何品種? 第2張

其實,尚食令這只是因陋就簡,略施小技而已。

御膳中製作珍味佳餚要比作一張旋轉不止的薄餅要複雜得多。

如珍味渾羊歿忽的做法是:取鵝,去毛,去內臟,鵝內填肉和糯米飯,用五味調和; 再取羊一隻,去毛,去腸胃,放鵝於羊腹中,將口縫好;然後,放在火上小心燒製。

羊肉燒熟以後,取出羊肚內的鵝食之,美味無比。

唐代皇帝經常將這種美味賜賞翰林學士,因而它才得以名世。

唐代的帝王爲了廣攬美食,定了一項新規定,凡是新升任的公卿大臣,都要向皇帝獻食,稱爲燒尾。

燒尾的意思,取自新羊入羣,往往不大願意,便以火燒其尾,新羊才竄入羣中。

燒尾本來是士人新登第或者升遷時的賀宴,被皇帝借用過來,可見唐代的皇帝貪婪饕饕。

據史料記載,韋巨源拜尚書令後,曾大獻燒尾,並留下了一本食帳,可供後人一睹當時飲食之盛。其中包括:

單籠金乳酥(獨隔通籠)、曼陀樣夾餅(公開爐)、巨勝奴(酥蜜寒具)、婆羅門輕高面(籠蒸)、貴妃紅(加味紅酥)、七返膏(糕子)、金鈴炙(酥攬印脂取真)、御黃王母飯(脂蓋飯面,裝雜味)、通花軟牛湯(胎用羊膏髓)、光明蝦炙(生蝦)、生進二十四氣餛飩(餡料形各異,二十四種)、同心生結脯(先結後風乾)、見風消(油浴餅)、金銀夾花平截(剔蟹細碎卷)、火焰盞口冷蟾兒羹、唐安啖、水晶龍鳳糕、玉露團、漢宮棋、長生粥、天花鏎鑼等等,凡五十八種。

唐代不僅大臣燒尾,皇帝貴戚也爭相獻食,以博取皇上的歡心。

唐玄宗李隆基講究飲食,對獻食的接收也極其認真,他專門派宦官袁思藝爲檢校進食使。

中書舍人竇華有次退朝時,正逢公主獻食的隊伍涌來,道路爲之堵塞,竇華很不是滋味,只得按轡在隊列中穿行,而後宮宮苑小兒數百舉捧向前迎接,竇華狼狽不堪,只好灰溜溜的逃走。

唐代的酒類品種繁多,而且愛用春字爲酒命名。

唐代有名的酒有富水春、若下春、石凍春、土窟春、鬆醪春、竹葉春、梨花春、羅浮春、翁頭春、拋青春等。

據說唐丞相魏徵就是一位造酒的能手,他造的酒有醽淥、翠濤置於罐中,貯藏十年也不會腐壞。

唐朝宮廷的膳食機構是什麼?食物有何品種? 第3張

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愛魏徵造的酒,並且還特地寫詩一首,送贈魏徵:

醽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 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玉薤是隋煬帝宮中的美酒,太宗這首詩雖像打油詩,沒有什麼韻味,但這首詩卻說明了當時造酒技術實在很高。

以前的米酒,酒精含量很低,現釀現飲,也不容易長久貯存。魏徵造的美酒顯然酒精含量較高,容易讓人沉醉,並能長久貯存,這真是很大的進步。

隋唐光祿寺下設良醞署,這種機構一直到明清,常設不衰。

良醞署是負責釀造和供應祭祀用酒及進貢宮廷宴用酒的,其中進貢宮廷飲宴用酒,有名的有酴蘸、桑落等等。

唐憲宗時,李化釀製了一種美酒,名叫換骨醪,氣味芬芳,可謂上乘,換骨醪不知是用什麼製作的,憲宗飲用以後,視此酒爲上品。

晉國公平淮西之亂,班師回京,憲宗將貯於金瓶上蓋着黃帕的換骨醪二斗,賜賞這位平亂的功臣。

唐玄宗對奇釀異酒有着天生的愛好,其時宮中所藏的烏大山離國進獻的龍膏酒,氣味獨特,色黑如漆,飲後令人神清氣爽,憲宗就極爲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