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夷陵之戰的發生對三國的影響是好是壞?

夷陵之戰的發生對三國的影響是好是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著名三大戰役之一。 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元280年,司馬炎率兵滅東吳,統一了全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整整一個多世紀的南征北戰,長達105年的三國時期終於在這一年,結束了。一個紛紛擾擾的羣雄角逐的年代,終於塵埃落定了。

夷陵之戰的發生對三國的影響是好是壞?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中國歷史因爲三國,更加的精彩與豐富多彩。三國演繹是每個中國人的三國演繹。每個中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英雄。

總所周知,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奠定了天下三國的基礎。

但是,三國歸晉的基礎應該歸屬於,發生在公元221年7月-222年8月,東吳陸遜陣營與劉備陣營之間展開的夷陵之戰。

一場八百里火燒連營,燒掉的不僅僅是蜀國的根基與元氣,更是三國統一的加速器與催化劑。

(劉禪,諸葛亮)

不論是政治形勢還是物體狀態,三角形結構具有穩定性,一分爲三是一種完美的政治平衡,西方的三權分立就是吸取了這種結構的獨特魅力。如果持續把持魏蜀吳三國的形勢,勿用多言,羣雄割據的狀態,還會長久的持續下去。

但是,急於復仇又不聽勸告的劉備,一路上輕敵,不拘小節,在夷陵之戰中,使得蜀國損兵折將,一時間蜀國的經濟損失高達67.32%,使得蜀國近十幾年的積累,一夜之間就化爲了烏有。

得地失人,人地兩失。此時,陷入戰爭泥潭的劉備,不僅僅是沒有得地,一個特殊時期,還造成了,蜀國16歲以上男子,36.52%的傷亡率,這可是一個國家,最核心與最寶貴的財富與後勁力量。在一場大火中,損失殆盡。

夷陵之戰的八百里火燒,使同爲三強之一的蜀漢,直接淪爲三國中的弱勢國家與二流軍事國家。這場戰爭使得蜀國百姓對劉氏集團,信心暴跌,一時間紛紛出走的百姓,逃離蜀國的百姓不在少數。

二、蜀漢昭烈皇帝劉備,行軍激進,國本動搖

“有的失敗是刻骨銘心的”。歷史只有結果,但是如果諸葛亮進攻東吳,劉備留守,蜀國會不會就有,一個不一樣的明天呢?

夷陵之戰的發生對三國的影響是好是壞? 第2張

公元219年,孫權軍隊圍困了蜀國五虎上將之首關將軍,關羽父子義薄雲天,忠義的關雲長父子拒降,視死如歸。關雲長被殺兩年後,公元221年,劉備率軍討伐東吳。

就在開始發動戰爭之前,劉備的三弟張飛,也被殺了,兇手逃到了東吳。兩位義弟被殺,劉備痛心疾首,夜不能寐。發誓:不滅東吳鼠輩,誓不罷休!

其實劉備,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他具有卓越的智慧才幹。諸葛亮儘管擔心三國形勢,但是一心爲主,願意爲主公分憂解難,在行軍前,也盡心竭力籌備軍需物資,調度軍士人才。

經過兩年的準備,終於蜀國大軍開始,開拔了!公元221年夷陵之戰正式爆發,川軍無孬種,川軍能征善戰。一開始,在劉備的帶領之下,在多位大將軍的開路之下,一路上蜀國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東進,威風凜凜。

陸遜掛帥之後,採取拖延戰術。這個時候,諸葛亮查看蜀軍的行軍地圖,發現有詐,急忙派近身的騎兵,進行八百里加急兵書勸諫。

自劉備進入包圍圈的邊境的第一步開始,諸葛亮不厭其煩地多次,提醒主公劉備,要注意謹慎,不可在順風向的林地位置停留,切記不可被陸遜的外表所欺騙,被東吳的軍隊誘敵深入。

但是,報仇心切的劉備,完全捨不得大好形勢,性格此時暴躁的蜀國皇帝,還是抓緊了進軍步伐,進入了陸遜的圈套。

在烈日炎炎的夏秋之交,在深山老林,草木繁盛的地方,一大批軍隊,一大批蜀國將死安營紮寨。但是,蜀軍等到的是一場噩夢,是一把烈烈的洶洶的大火,這把火使得無數的蜀國男兒客死他鄉,成爲了灰燼。

史書記載,蜀軍只有劉備一人帶領爲數不多的近身軍,匆匆回到蜀漢境內,從此一病不起,很快駕鶴西去。這一戰爭,對蜀國是毀滅性的核打擊。

蜀漢的整體實力下降,發動更大的戰爭已經十分困難。一代仁義之君,昭烈皇帝劉備在幾十年的軍馬生涯後,也死於白帝城。

劉備重情義,諸葛亮重邏輯,陸遜心中城府寬

偉人毛主席曾經評論葉劍英元帥,用了典故:“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諸葛孔明,究其一生的宏觀戰術來看,就是:不輕易冒險。內心深處的穩重,自然而然使得諸葛亮不會去碰,沒有勝算的戰爭。

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皇帝,昭烈皇帝劉備,有他自己的戰略思維,更有自己的邏輯判斷力。

夷陵之戰的發生對三國的影響是好是壞? 第3張

但劉備有情有義,是個性情中人,容易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思想,作爲一般人,這是可貴的品質,但如果是君王,這就可能成爲一種弊端。這也正是,人們常說:自古帝王多無情的原因。

陸遜是傑出的南方軍事分析家,兩面三多,過於圓滑,這種人如同泥鰍一般,難以捉摸,難以應對。戰爭初期,陸遜認真地分析了雙方的實力後,也選擇了避其鋒芒。

並不斷誘敵深入,給劉備設下陷阱,沒有諸葛亮在身邊做參謀的劉備,在感情地驅使下,越陷越深,最後在夷陵之戰中,像自己的兄弟一樣敗走麥城,在一場八百里的滔天火焰中,使得自己的帝國走向了衰落。

有的歷史研究學者認爲:蜀漢在夷陵之戰失敗,最大的原因是劉備輕視東吳所致。但如果諸葛亮上陣,即便是戰爭不能一下子解決,諸葛亮也會用其他方式讓東吳妥協。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每個人的成長軌跡不同,性格脾氣也不盡相同。作爲領導人,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性格決定戰略與選擇,外加時運與境遇的綜合元素。

一個國家或者聯盟組織的前途命運,就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