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徽派建築是怎麼產生的?詳解徽派建築的發展史

徽派建築是怎麼產生的?詳解徽派建築的發展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徽派建築是怎麼產生的?這其中離不開悠久的歷史沉澱,北亞熱帶溼潤的季風氣候,加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聰明才智,這都是創造獨樹一幟的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重要原因。

徽州,簡稱“皖”,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歙州,宋徽宗在平定方臘起義後,於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爲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行政版圖相對穩定。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爲中國傳統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國務院批准改徽州地區主體組建黃山市。

古徽州下設黟縣、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今屬江西省管)六縣。 自秦建制兩千多年以來,悠久的歷史沉澱,北亞熱帶溼潤的季風氣候,加之在這塊被譽爲“天然公園”裏生活的人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徽派民居建築風格。

徽派建築是怎麼產生的?詳解徽派建築的發展史

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築總計有7000棟,明清古村落100多處。 徽州古民居建築,形式多樣,五花八門,總計約十五種之多。如古城、古村鎮、祠宇、寺廟、書院、園圃、戲臺、牌坊、關隘、橋樑、塔、亭、堤壩、井泉、村落。

徽州歷史悠久,文化沉澱深厚,雖然山奇水秀,氣候溼潤溫暖,物產豐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農民生活困難。因此,生活所迫徽州人不得不背井離鄉,“求衣食於四方”,到外邊去發展。

雖然也有客死他鄉,或終無所成者,但大多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學有所成,勞有所獲,經有所利。一些人從經營木材、茶葉、蠶絲、米發展到經營鹽,很快成爲富甲一方的大富戶。黟縣西遞村經商鼎盛時期,店鋪多達百家以上。

胡家二十世祖胡貫三,除了經營典當業務,還經營茶米生意,號稱“三十六典”、“七條半街,”是當時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財"五百萬金。

清代後半葉後,黟縣南屏村的徽商號稱“十萬富?”的不下20戶。這些徽商致富後,爲光宗耀祖,顯赫一方,於是大興土木,擴建莊園。受儒家思想影響,他們建起豪室後,又向儒商結合,官商結合發展,興學堂,尊儒學,走學而優則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時,按官家規定的等級建樓擴園,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築形成的原因。

徽派建築是怎麼產生的?詳解徽派建築的發展史 第2張

建築,是一個歷史時期社會文明的象徵,是當時一段社會生活的縮影。

徽州人在幾百年的風風雨雨中,面對動盪不安的歷史風雲變幻,面對戰亂的硝煙烽火,面對自然與人爲的破壞,用生命與鮮血,爲後世保留了寶貴的民居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