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呂布的直屬猛將有13人,那麼他們各自都是什麼結局?

呂布的直屬猛將有13人,那麼他們各自都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呂布手下有13位猛將,除張遼和高順外,其餘11人下場如何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批將領,應該算是呂布的直屬猛將了,深受呂布的器重,他們分別是: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這八人算得上是呂布手下最猛的一批將領了,曾幫助呂布南征北戰,多次擊敗曹操、劉備。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他們各自的結局。

張遼不用多說,估計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他曾以八百士兵衝擊孫權十萬大營,大殺四方,最終還全身而退。爲此還進入了武廟,他算是混得非常不錯的,在曹魏的地位非常高。

臧霸也是一員猛將,軍事能力非常強,呂布去世後,他選擇了投降曹操,多次爲曹操立下大功。後來臧霸長期被派駐在江北,與東吳作戰,名震江東。臧霸歷經三朝,直到魏明帝曹叡時期纔去世,結局算是比較好的了。

郝萌武藝一般,在向袁術求救回來的途中遇到張飛,結果兩人交手僅一回合,郝萌就被生擒。郝萌最終被劉備押往曹操大營,交代了呂布聯姻求救之事,由於郝萌武功一般,沒有特別大的價值,最終被曹操下令斬殺於營門。

呂布的直屬猛將有13人,那麼他們各自都是什麼結局?

曹性這個人,武藝也是不高,不過他的箭術不錯,在夏侯惇和高順的交戰過程中,曹性射箭偷襲,結果一箭就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不過這就是曹性的巔峯時刻了,因爲接下來夏侯惇直接發飆,衝過去將曹性給斬殺了。夏侯惇左眼重傷,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斬殺曹性,可見曹性的武功是得有多差。

成廉在正史中非常驍勇,常常衝鋒陷陣,大破敵軍,最終和呂布一起被俘虜。不過在演義中,成廉是在和曹軍的作戰中,被樂進給一箭射死了。

魏續和呂布有親,所以呂布非常信任魏續,不過最終魏續還是沒有堅持對呂布的忠貞,出賣了呂布,將呂布給活捉了起來,投降了曹操。而投降後的魏續,在曹營中過得也還算是不錯,畢竟主動投降嘛。白馬之戰中,魏續出戰顏良,最終被顏良一回合斬殺,可見其實他的武功也就是一般般。

呂布的直屬猛將有13人,那麼他們各自都是什麼結局? 第2張

宋憲和魏續的關係比較好,他倆是好朋友,出賣呂布的時候,他倆一起上陣。投降曹操後,他倆也是經常一同作戰。白馬之戰中,宋憲率先挑戰顏良,結果三回合被顏良斬殺,在明知顏良的武功高於自己的情況下,魏續也要上陣去挑戰顏良,爲宋憲報仇,這種兄弟情義,令人欽佩。宋憲雖死,但他死得值,人生得一知己好友,不枉此生!

侯成這人比較倒黴,原本呂布營中戰馬被人偷盜,侯成及時出擊,搶回了這些戰馬,算是立下了大功,結果因爲他喝酒一事,呂布對他進行了極其嚴重的懲罰,要不是衆將苦苦相高,原本立功的侯成就要被斬殺了。不過也正是因爲呂布的不近人情,加劇了大家對他的意見,促使了侯成等人的背叛。最終侯成偷得了呂布的赤兔馬,投降曹操,使得曹操相信了衆人皆知投降舉動,而侯成投降曹操後,不再出現,應該是沒啥戰績,成爲了一個平凡的角色吧。

除了手下八大將,呂布手下還有另一方勢力,泰山四寇,只不過這些人和呂布其他將領不同,他們擁有相當大的獨立權。也就是說,呂布對他們的要求只是名義上的誠服和聽命。泰山四寇包括: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

呂布的直屬猛將有13人,那麼他們各自都是什麼結局? 第3張

孫觀長期跟隨臧霸,後來臧霸投降後,順便又招降了孫觀。後來孫觀一心一意爲曹操效力,在和東吳作戰過程中受傷而死。

吳敦被臧霸招降後,被任命爲利城太守,無論是史書還是演義,都沒有關於他結局的記載,應該是善終了。

呂布敗亡後,尹禮投降了曹操,被任命爲東莞太守,應該不是現在的那個東莞哈。黃武元年(222年)臧霸率軍進攻東吳,在作戰中,尹禮被擊殺。

呂布戰敗後,原本昌豨也是投降了曹操,結果由於他反覆無常,屢次叛亂,最終曹操受不了他,命夏侯淵和于禁出征,最終擊敗並斬殺昌豨。

泰山四寇中,除了吳敦獲得了善終,其餘人基本都死於戰場了,其實這纔是比較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亂世之中,很多人都最終戰死於沙場。

呂布的直屬猛將有13人,那麼他們各自都是什麼結局? 第4張

除了八健將、泰山四寇,另外一方勢力則是高順了。高順這個人,非常善於練兵,他手底下有一支陷陣營,號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連曹操和劉備都曾吃過他的大苦頭。可以說,高順的陷陣營是呂布手底下的王牌,很難有人抵擋。

除了練兵能力,高順的謀略也是非常高,曾憑藉隻言片語就判斷除了呂布營中,究竟是誰在作亂,震驚衆人。不過也正是因爲高順才華太高,所以受到呂布的忌憚,在呂布軍中,雖然他實力強悍,但並不受呂布重用。關於高順的才華,曹操手下的郭嘉有過這麼一段評價。

《三國志》:順,布之大將,軍治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非等閒之職可封賜。公收此人,置諸將何地?不若全齊名義。

從郭嘉的這番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連郭嘉這麼出色的人,都誇高順治軍嚴謹,胸懷韜略,舉一世不可得,可見高順才能之高,是受到了衆人的認同的。不過也恰恰是因爲高順才能太高,完全可以爲帥,獨擋一方,所以郭嘉又向曹操勸說道,高順這個人,才華太高,一般的職位對他來說都太屈才了,而且高順在作戰中屢次擊敗曹營衆將,如果收下了高順,那麼其他將領會怎麼想?這肯定會影響到軍隊團結啊,更甚者,還有可能影響到軍心,爲高順一個人,傷害衆人的心情,並不明智,不如就殺了算了。

而曹操聽了郭嘉的一席話之後,也細細思索了一番,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誅殺高順,算是給衆將一個交代,也算是成全了高順忠於呂布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