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立錦衣衛 清朝皇帝爲何不需要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立錦衣衛 清朝皇帝爲何不需要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朝皇帝和錦衣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清朝皇帝爲什麼不需要錦衣衛這種機構了?

錦衣衛這個機構,設置於洪武十五年。主要職能有三:

一是承擔御林軍角色,負責皇宮值宿和皇帝出行時的儀仗隊任務。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錦衣衛的本職工作。

正因爲錦衣衛負責皇帝的安全,所以皇帝纔會賦予錦衣衛後兩項職責。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立錦衣衛 清朝皇帝爲何不需要

明朝《出警入蹕圖》。鑾駕內的人物是萬曆皇帝,鑾駕四周的武士便是錦衣衛。

二是承擔情報局的角色,負責偵察、逮捕以及審問等任務。如遇戰事,錦衣衛也負責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

三是承擔安全局的角色,專門辦理皇帝欽定的大案、要案。錦衣衛有自己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犯人,不必經過朝廷的法定司法機構,如刑部。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置錦衣衛?

說白了,就是皇帝不信任大臣。皇帝認爲政令下達後的,只看官員的報告是不行的,必須要有第三方報告。而對於皇帝來說,最可靠的第三方,自然就是自己的親信了,比如錦衣衛。

後來的東廠、西廠、內行廠,被設置的原因也是如此。

朱棣不信任錦衣衛,於是又設立東廠,利用宦官監視建文帝舊臣,順便監視錦衣衛。

明憲宗不信任東廠,於是又設立西廠,任命太監汪直爲提督。權力給的極大,不僅管了錦衣衛,連東廠也管。

明武宗時期,馬永成掌管東廠,谷大用掌管西廠。身爲宦官中地位最高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劉瑾啥也沒撈到,很不服氣,於是他又設立了內行廠。

這個內行廠在劉瑾倒臺之前,什麼都管。錦衣衛偵伺官民;東廠偵察官民和錦衣衛;西廠監視東廠。

內行廠則統管,監視官民,錦衣衛,東廠和西廠。

劉瑾倒臺之後,西廠、內行廠被撤銷。明武宗直接領導與監督東廠和錦衣衛。此後,一直到南明滅亡都是如此。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立錦衣衛 清朝皇帝爲何不需要 第2張

那麼,清朝爲什麼沒有錦衣衛呢?

有幾個原因。

首先,清朝是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皇帝自帶心腹入關。

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有十幾萬人。

這些旗人,天然就是皇帝的心腹,被清朝皇帝刻意安插到中央、地方的關鍵崗位。有的負責保衛皇帝,有的負責監視百官。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承擔了一部分錦衣衛的職責。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立錦衣衛 清朝皇帝爲何不需要 第3張

第二,清朝皇帝把文字獄發展到了頂峯。

明朝廠衛的權力雖然極大,但廠衛辦案,也需要一個逮捕加審問的過程。廠衛雖然可以特事特辦,不走尋常的刑部程序,但也有必須的程序。

畢竟,皇帝雖然不信任百官。但百官終究屬於統治階級。讀書人該有的體面,明朝皇帝還是要給予的。否則,喪失了百官擁戴,皇帝就是光桿司令。

比如,上吊前的崇禎。

而對於清朝皇帝而言,八旗也好,漢人官僚也罷,都是奴才而已。對付奴才,壓根不需要情報機構,不需要流程。單靠家法,用鞭子和砍頭刀便足矣。

因此,廠衛在清帝眼裏,辦事效率就很低。

相比而言,文字獄就高效多了。

皇帝看哪個官員不順眼,派人去抄家,把帶字帶畫的東西都拿出來,按乾隆皇帝“舉一反三”的習慣,沒事都能整點事出來。

而一旦整出了事,個人掉腦袋都是萬幸。很多文字獄的受害者,往往是誅九族。

像明朝楊漣那種罵皇帝不聖明,下了大獄繼續罵,誓死不屈,死後贏得民心的案例,清朝根本不可能出現。清朝是皇帝想咋辦就咋辦。敢跟皇帝擡槓?直接株連九族!用不着證據,用不着審訊。

明朝皇帝爲什麼要設立錦衣衛 清朝皇帝爲何不需要 第4張

第三,清朝有密摺制度,皇帝鼓勵官員相互檢舉揭發。

清朝從康熙開始,四品(含四品)以上官員均可以向皇帝撰寫祕奏。

這類密奏,不經任何機構、人員轉達,是直接送到御前得。極爲保密。即便是誣告,錯誤的信息,皇帝也不會追究責任。(這也是清朝皇帝勤政的原因,皇帝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審批垃圾奏摺上)

因此,清朝皇帝便不需要專設錦衣衛,替自己收集情報。反正,所有四品以上官員,會自覺給皇帝報祕。那些有密奏權的文官,都是清朝的“錦衣衛”。

總的來說,相比於清朝皇帝的操作。明朝設立廠衛,實際上是很低效,很失敗的。

因爲廠衛的本質,是皇權從宮內延伸到宮外的兩條紐帶。

廠衛雖然有強化皇權的作用,但廠衛本身是依賴皇權的。

如果皇帝本身就很強勢,他需要廠衛嗎?

根本不需要,比如嘉靖皇帝,他沒有過度依靠廠衛,單靠煽動百官內鬥,把嚴嵩擡出去替自己擋槍,也把百官拿捏得死死的。

後來的清朝皇帝基本都是這個操作。把不服的人殺掉,讓剩下的人相互內鬥。

事實證明,當百官們被整服氣了,完全喪失了風骨後。他們是比廠衛更理想的奴才。

所以清朝自然沒有設立廠衛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