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南朝三謝之一謝脁的仕途生涯及對後世的影響

南朝三謝之一謝脁的仕途生涯及對後世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仕途生涯

謝朓大約在永明元年(483),他二十歲時,便“解褐入仕”。永明前、中期,他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過着輕裘肥馬,廣結詩友的貴族生活。永明九年(491)春,謝朓作爲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留下了不少詩篇。建武二年(495)夏日,謝朓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實現了他“凌風翰”“恣山泉”的願望。他既捨不得放棄袞袞公服,又想遠離血的現實,只得追求一種“仕隱”的境界。《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一詩中,“既歡懷祿情,復協滄州趣。囂塵自茲隔,賞心於此過。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就是這種矛盾心理的顯現。在宣城任上,謝朓將他的詩歌創作推向了數量和藝術的高峯。流傳至今的詩歌,大多是宣城時期流傳下來的。所以謝朓又被後人稱爲“謝宣城”。 建武四年(497),謝朓被任命爲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痾,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

當時,謝朓岳父王敬則任會稽太守。因爲他是齊武帝的心腹猛將,所以蕭鸞對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監視。王敬則怖懼萬狀,深感大禍臨頭。他的第五個兒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深怕自己被捲入,扣住來人,徑自告發。王敬則被族滅後,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

蕭子隆素來對謝朓的才能十分愛賞,因而,謝朓也得到了最優厚的禮遇,往往“留連晤對,不捨日夕”。不意竟遭到操有實權的長史王秀之的忌恨,於是密奏武帝。此時齊武帝蕭賾正病重,他降敕將謝朓召還京師。這對謝朓來說,真是晴天霹靂!

宋、齊之世的政壇是極其黑暗的,一個鐘鳴鼎食的顯宦之家,昨天門前還車馬塞道,今天就可以被舉家族滅。早在劉宋之世,謝朓的生母雖是帝家之女,然而他的伯父謝綜、謝約卻因捲進政治案件,與謝朓舅公范曄一起被處死,而謝朓父母因受牽連,一度也被迫遷離京邑。這些對聰穎異常的謝朓來說,當然印象極深。加上憤恨和不平,在新林道上,面對大江,他吟下了《贈西府同僚》,結尾四句:“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就是這種恐懼心理的真實流露。

南朝三謝之一謝脁的仕途生涯及對後世的影響

不久,齊武帝蕭賾病逝。因爲太子早亡,所以蕭賾在遺詔中,將政權託付給堂弟蕭鸞及次子竟陵王蕭子良。然而老謀深算的蕭鸞爲了篡奪皇帝的寶座,正醞釀着政變的陰謀。他一方面掃清篡帝的障礙,另一方面啓用文名卓著的謝朓,借用謝氏家族的聲威,加強自己的勢力。

永明十一年(493)冬,蕭賾的長孫蕭昭業即位。由於介入了蕭子良和蕭昭業叔侄之間的矛盾,“竟陵八友”之一的王融被誅,不久蕭子良也憂懼而死。這無疑爲蕭鸞篡位提供了機會

次年秋季,蕭鸞廢去蕭昭業的帝位,改立他的胞弟蕭昭文爲帝,進一步獨攬了軍政大權。接着蕭鸞又假手蕭昭文,誅殺盡武帝的諸王子,最後又廢殺了蕭昭文自己,從血泊中爬上了皇帝的寶座。謝朓是親眼目擊了一系列的事態變化的,並被升遷爲蕭鸞的諮議官、領記室、掌霸府文筆、中書詔誥的顯要職位。

謝朓被這同室相殘,刀光血影的殺戮場面驚呆了。素日嚮往的高位顯仕、出人頭地,難道是這樣的嗎?他陷入更深的矛盾痛苦之中,他唱道:“因此得蕭散,垂竿深澗底”(《始出尚書省》),“安得凌風翰,聊恣山泉賞”(《值中書省》)。他害怕黑暗混亂的現實,他希望能在山水中求得心靈的超脫。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向被人們論爲獨步之作: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這時候謝朓的詩歌除了“語皆自然流出”(劉熙載《藝概》),依然清新自然外,還將佛、道的哲理自然地織入詩篇,使人讀來“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潛《古詩源》),因此每有篇什,皆臻絕唱。鍾嶸在《詩品》中說,謝朓的詩歌“至爲後進士子所嗟慕”,想見其在當時曾風靡詩壇,對文風有推動的作用。

宋明帝死了以後,東昏候即位,這位新皇帝奢侈無道,把國家弄得一團糟,官吏們十分腐敗。江祐等人想廢東昏候,立始安王遙光爲帝,使國家安定下來。始安王就派遣心腹劉氵風,去見謝跳,拉他一齊參與這件事。但謝脁認爲自己受思於明帝,東昏候雖然無道,但畢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應,並且將江祐等人的私謀,告訴了別人。江佑等人對他自然恨之入骨。再加上以前謝脁因爲人高傲,曾經諷刺過江祐、劉諷等,因此他們便尋找機會加害於他。恰巧趕上這件事,江祐等人便聯合始安王惡人先告狀,誣告他欲謀反。東昏候是個糊塗皇帝,便將他再次打入大獄。不久他就死在獄中,時年僅36歲。

後世影響

人格精神

謝脁爲人忠於君主,而且對有才幹的人更能提拔愛護。會稽人孔凱當時沒有名氣,但他讀了他的文章後,很是讚歎,就經常對別人稱讚孔凱,說他名聲未立,我們應該同來鼓勵他。

還有一年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大風凜例,雪花飛舞,他從宮中出來,路過江華家裏,便進去拜訪,那時江華只有一牀破被,牀上鋪着單席,似乎不知道天氣嚴冷,只顧埋頭讀書。謝脁看到這種情形,感嘆許久,就把自己身上的短襖脫下來,披在江華身上,又出門到轎中將轎裏的坐墊割下一半,給江華做臥具,這才離開。

文學特質

謝脁的詩清新秀麗,奇章秀句,俊拔有力。例如:“日出衆鳥散,山冥孤猿吟。”“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大江日夜流,客心悲未央。”“風動萬年枝,日華承露掌。”“餘霞散成綺,澄江散如練。”“朔風吹冷雨,蕭條江上來。”‘金波麗{支鳥}鵲,玉繩低建章。”等均爲千古傳頌名句。

南朝三謝之一謝脁的仕途生涯及對後世的影響 第2張

清代詩評家沈德潛說:“玄輝靈心秀口,每當誦讀他的名句,淵得冷然,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詩品》的作者鍾嶸,是謝脁的好朋友,也稱讚謝脁的詩才,說謝脁常常同我議論詩歌,他慷慨激昂,抑揚褒貶,超過了他的詩作。

謝朓亭

唐初,宣城人爲懷念謝脁,建“謝脁樓”。謝脁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樓。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誌,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誌。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爲“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弔,賦詩抒懷。

《秋季登宣城謝脁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由於李白之詩廣爲傳頌,故該樓又被稱爲“謝公樓”、“謝脁樓”。此後在樓的周圍建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等亭閣。謝脁樓幾經修葺,歷代文人名士慕名而來,登樓觀賞者絡繹不絕,歷代詩文碑刻、修樓碑記及賦詩題詠難以計數。

光緒初年(1875),知府魯一貞又重修,他將上層命名疊蟑樓,下層命名謝眺樓。謝脁樓最後一次毀於1937年日軍的轟炸。解放後,這兒被建爲烈士陵園。

1997年,一座四檐高飛、曲徑迴廊、氣勢可觀的新的謝脁樓在舊址之上重現。它笑對開元塔,俯牽宛溪水,雄踞鬧市中心,盡覽古城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