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是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嗎?

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是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諸葛亮借得的一片江山,由於關羽不顧外交策略,敗得乾乾淨淨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看《三國演義》,就會對諸葛亮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用魯迅的話來評價,那就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以他的智慧,未出茅廬便料定天下三分。在出山之後,輔佐劉備創建基業,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

在諸葛亮的創業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諸葛亮喜歡“借”。在他的人生裏,從“草船借箭”到“借東風”,最後是“借荊州”。都是憑着一個“借”字打天下。借天借地借人,諸葛亮把一個“借”字演繹得淋漓盡致。最終爲劉備創建了一座江山。

一、從“草船借箭”到“借東風”。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都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中。這兩件事,奠定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形象。用諸葛亮自己的話來說,“爲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言外之意,諸葛亮是樣樣精通。

草船借箭是因爲周瑜想要刁難諸葛亮而起。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智計,千方百計想要置諸葛亮於死地。於是周瑜請諸葛亮十日內造十萬枝箭,而且“分付軍匠人等,教他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想要找藉口斬了諸葛亮。

諸葛亮如果拒絕,就折了聲望。如果應下,就難逃一死。誰知道諸葛亮毫不猶豫就應下了造箭的事,並且聲稱不需要十日,三日內就能夠齊備。周瑜大喜,讓諸葛亮立了軍令狀。

結果諸葛亮暗地裏讓魯肅幫忙,準備了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爲幔,各束草千餘個,分佈兩邊。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拉着魯肅,乘着大霧彌天,逼進曹營,做出襲擊的聲響。曹操懼怕有詐,下令指派弓箭手射箭。這樣一來,諸葛亮的草船上中滿了箭,滿載而歸。果然在三天內得到了十萬枝箭。

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是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嗎?

而借東風則更是奇妙。諸葛亮和周瑜定下火攻之計,可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當時是冬天,只有西北風,一時將周瑜急出病來。又是諸葛亮出面,答應爲周瑜借來三日三夜東南大風。

於是,周瑜答應諸葛亮的要求。爲他在南屏山佈置一座七星壇。讓諸葛亮在上面做法借風。果然,在諸葛亮約定的時間,東南風大起。周瑜見狀大驚,派丁奉、徐盛去南屏山追殺諸葛亮,不料諸葛亮已經被趙雲接走,只得空手而回。周瑜於是藉着東風,火燒赤壁,破了曹軍。

其實,在這兩次“借”事中,諸葛亮並沒有真正的去借,他依靠的是自己的知識積累。他把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智慧相結合,纔想出了奇謀妙計。

比如說“草船借箭”,諸葛亮憑藉的是他掌握的天文知識。正是他預測三日後會有大霧,纔會答應周瑜的要求,用草船憑着大霧的掩護去曹營借了箭。

而“借東風”則是依靠的是他對當地地理知識的瞭解。諸葛亮在當地生活,對當地的小氣候十分仔細的做了瞭解。當時是冬至,在這個時候,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自然會對當地的氣候造成影響。這個時候,會出現冬季刮東風的現象。諸葛亮正是掌握了這個自然規律,纔想出來用借東風的辦法從東吳軍中脫身,逃出了周瑜的毒手。

二、“借荊州”借出起家的基業。

“草船借箭”和“借東風”都是依靠諸葛亮自身掌握的知識,借用天時地利的條件取得了成功。可是“借荊州”卻是諸葛亮憑藉着人和,硬從東吳手中借來的打天下的基業。

劉備在北方由於沒有根據地,只能四處漂泊。雖然他幾次佔有徐州,可是由於徐州是四戰之地,劉備始終沒能立足,最終徐州落入曹操之手。劉備最後只得流落到荊州,在劉表這裏寄人籬下,被人諷刺爲“孤窮劉備”。

在赤壁之戰中,劉備和周瑜聯合破敵,當然也想從戰果中分一杯羹。於是,劉備和諸葛亮先是截擊敗退的曹操,奪獲了大批的戰利品。然後在周瑜旁邊窺伺,等到周瑜和曹仁打得兩敗俱傷,自己卻趁虛奪了南郡、襄陽。

周瑜自然不認可這種現實,他派魯肅前往索取荊州,諸葛亮用劉琦來做擋箭牌。魯肅見劉琦身體虛弱,時日不多,便要求劉琦死後歸還荊州。諸葛亮滿口答應,接着又出兵取了江南四郡。

等到劉琦死後,魯肅再次前來索要荊州,這一次諸葛亮無法推脫,就又使出“借”字決。不過,這一次諸葛亮借的是荊州。諸葛亮以劉備沒有基業爲由,向魯肅提出要借荊州。等到劉備取了西川爲業,就還荊州給東吳。如果東吳逼人太甚,劉備也只有和東吳刀兵相見。爲了不破壞孫劉聯盟,魯肅認可了這個說法,雙方還立下文書。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能夠看出來,這出“借荊州”實際上就是諸葛亮要佔荊州。從這個“借”就能夠看出諸葛亮高超的外交手段。荊州是東吳的門戶,出於自己的戰略需要,東吳肯定是要佔有它而後快。

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是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嗎? 第2張

而諸葛亮和劉備定下《隆中對》的時候,就已經將荊州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他們機心處慮的要佔有荊州,作爲自己開始創業的起點和北伐的基地。現在佔有了荊州,怎麼可能歸還東吳。

但是,如果諸葛亮硬是要佔有荊州,那麼東吳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雙方的火拼在所難免。如果雙方聯盟發生破裂,那麼正中曹操的下懷。弱小的劉備集團將會處境十分危險。因此,諸葛亮用“借”的名義來回復東吳。既承認了東吳的所有權,又掌握了東吳的使用權。這樣,就實現了佔有荊州,還不破壞孫劉聯盟的目的。

諸葛亮用這個“借荊州”的策略保證了孫劉聯盟的延續。雖然在後來雙方多次圍繞着荊州發生矛盾和摩擦,但是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就給劉備集團爭取了大量的時間,使得劉備得以取西川,佔漢中,建立了蜀漢爭取。從這一點來看,諸葛亮採取的“借荊州”的策略是十分高明的。

三、現實中的借荊州是怎麼回事。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借荊州”讓人歎爲觀止。可是,在現實中,借荊州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劉備的“借荊州”更是巧妙高明。

劉備在赤壁之戰前打了大敗仗,自己的軍事實力十分虛弱。雖然諸葛亮在孫權那裏說自己還有多少的軍事實力,實際上,在大敗之餘,劉備的軍事力量已經極爲弱小了。用魯肅後來說的話就是,“始於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衆不當一校”。所以說,赤壁之戰其實是周瑜帶領的東吳軍隊作爲主力打的。實際上劉備是借東吳之兵打敗了曹操。

赤壁之戰勝利後,周瑜不顧小利,爲了實現“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他把目光死死鎖定在了江陵身上。雖然劉備也對江陵垂涎三尺,可是孬弱的軍事實力不允許他插手江陵。

於是,劉備便把目光投向了荊州的江南四郡。可是,劉備卻沒有足夠的兵力。他便向周瑜建議,自己把一千人馬和張飛分給周瑜,跟周瑜去打江陵。而周瑜將東吳的兩千精兵交給自己,自己去打荊南四郡。周瑜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劉備的建議。

於是劉備用張飛和失去戰鬥力的一千敗卒換來了東吳的兩千精兵。劉備用東吳的這兩千精兵打下了荊南四郡,這纔有了自己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也是靠借東吳的兵力獲得的。

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是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嗎? 第3張

接下來,劉備繼續施展他“借”的本事。他先是和周瑜交涉,把南郡在長江以南的地區給了自己。然後又把目光投向了江陵,向孫權提出來說自己地少不足以安其民,要借南郡。

當時,由於劉備躲在東吳勢力的背後發展實力,東吳獨立和曹操在前線苦鬥。周瑜爲了拿下南郡,就和曹仁苦苦戰鬥了一年。這樣,東吳本身實力不敵曹操,還經過這樣的消耗,更是難以維持。

因此,在周瑜去世後,出於魯肅的斡旋,孫權答應了把荊州借給劉備的請求。這樣,東吳得以將長江防線的西線交給劉備,自己修生養息,並集中主力在東線發動攻勢。

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在現實中的“借”功更是了得。從赤壁之戰開始,劉備藉助東吳的力量,從一個沒有立錐之地的勢力,發展成長爲一個有軍、有民、有地的強大軍事勢力。

最終,三方在荊州的勢力劃分是這樣的。曹操佔有章陵、南陽兩郡,孫權僅佔有江夏一郡,而本身一無所有的劉備卻佔有了南郡、武陵、長沙、零陵、桂陽五郡!這就是劉備依靠自己的本事“借”出來的一片江山。

四、成也是“借”,敗也是“借”。

但是,在這個世上,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劉備和諸葛亮的借卻就沒有想到還,他們“借荊州”就是爲了佔有荊州。有句俗語說得好,就是“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這就爲將來的孫劉聯盟的破裂埋下了禍根。

劉備、諸葛亮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強調荊州的《隆中對》裏必須佔有的地區。它是那支兵出宛洛的主力的出發基地。可是,他們就沒有想到,這塊地盤對於東吳更是重要,關係到東吳的安危。

東吳自己也有自己的戰略,那就是“全據長江,逐鹿中原”。這就必須要保證荊州在自己的手中才行。當年魯肅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孫權就不是心甘情願。這件事,他一直耿耿於懷。

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是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嗎? 第4張

等到劉備佔領了西川,孫權便去找劉備索取荊州。可是,這一次劉備還是藉口推脫,說是佔領了涼州再還。這使得孫權對劉備徹底失望,於是出兵湘水,佔領了長沙、桂陽和零陵,雙方在湘水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最後因爲曹操出兵漢中,這使得劉備擔心剛得到的西川有失,才和孫權達成協議。雙方以湘水爲界,湘水以東的地區屬吳,湘水以西的地區歸劉備,雙方再結盟好。

這一次衝突雖然壓制下去了,但是,東吳的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再次發生衝突的導火索還繼續存在的。而劉備所委派鎮守荊州的關羽還火上澆油。

如果說,劉備、諸葛亮出於戰略的考慮,出於不讓孫劉聯盟破裂的考慮,以一個“借”字來羈縻住東吳的野心。而關羽卻根本就不理會這一套,他認爲,劉備佔有荊州是天經地義的,他連個“借”都不願意承認了。

在單刀會上,以關羽和魯肅爲代表,蜀漢和東吳對荊州的態度都表露無遺。史書記載:

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爲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我們從這段記載中看到,東吳對荊州的態度理直氣壯,認爲應該將借走的荊州歸還。而關羽一方則理屈詞窮,只有靠“土地唯有德者據之”的空言進行抵賴。這就使得旁人看出高下之分。

而關羽這個人“驕而自矜”,對東吳的軍事實力十分看不起。他自認爲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足以鎮壓住東吳。因此,對外交策略方面根本就毫不顧忌。他不但在公開場合不承認借荊州的事實,還在很多地方觸怒東吳,讓東吳難以忍受。

關羽對東吳的君臣極端蔑視,動不動就稱呼他們是“江東鼠輩”。當孫權派人爲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時,關羽不但拒絕了,還說什麼“虎女安嫁犬子”,公開侮辱東吳的君臣。

更令東吳不能忍受的是,關羽本身位居上游,對東吳就有威脅。可是,關羽還不斷加強軍備,在修築大量軍事工程外,還訓練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他憑藉這支軍隊,不斷口出狂言,說如果東吳不就範,就對東吳進行處置。

這一切,都使得東吳君臣對荊州的佔有慾更加強烈。本來劉備承認荊州是借的,還有轉圜的餘地。可是,到了關羽的時期,竟然根本就不承認借的事實。這使得東吳在沒有希望和平拿到荊州的情況下,決定武力奪取荊州。

東吳先祕密投降曹操,然後以呂蒙爲首,做好了武力奪取荊州的準備。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北伐襄樊。在關羽取得水淹七軍的勝利時,東吳趁其不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關羽在回軍途中,士衆離散,只得走保麥城,不久後被東吳擒殺。

結語:

諸葛亮和劉備憑藉着自己的政治手腕和智慧,白手起家,創造了一個個奇蹟。尤其是現實中的劉備,他在“借荊州”中,運用的策略讓人歎爲觀止,無愧爲是曹操讚賞的人。

劉備借用周瑜的力量,赤壁之戰打敗了曹操。又借用東吳的兵力,拿下了荊南四郡。最終用外交的手段,借到了戰略要地南郡,取得了向西向北的基地。到最後,一場赤壁之戰下來,東吳出兵出糧,一無所得。而所有的勝利果實都被劉備以“借”的名義佔有了。無怪東吳君臣上下心裏都感到不平。

最終,由於關羽不注意外交策略,劉備借走的荊州被東吳以武力奪回。和劉備諸葛亮始終扣住“借”的字眼不同,由於關羽的傲慢無禮,對東吳的蔑視,認爲自己依靠武力就能夠保住荊州。關羽根本就不承認“借”的事實。這使得東吳下定了武力奪取荊州的決心,也使得劉備辛辛苦苦借來的一片江山,敗得乾乾淨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