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曹操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爲何卻背棄了曹操?

在曹操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爲何卻背棄了曹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的謀主荀彧,爲曹操的事業殫精竭慮,爲何臨死和曹操反目成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每一個能夠獨立的勢力,一般都有各自的謀主。比如說袁紹有沮授,呂布有陳宮,張繡有賈詡,劉備有法正,孫權有魯肅,孫策有張昭。而後來成爲三國最大勢力的曹操,他的謀主則是荀彧。

當年荀彧從袁紹那裏出走,投奔曹操。曹操對荀彧的評價極高,讓荀彧成爲自己的謀主。在荀彧的輔佐下,曹操多次化險爲夷,成就了自己的功業。但是,在曹操已經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卻背棄了曹操,落得個死得不明不白的下場。這究竟是因爲什麼呢?

一、盡心盡力輔佐曹操的荀彧。

荀彧出身官宦世家,叔父曾經擔任過漢朝的司空。他少年時就被人稱作爲王佐之才。在漢末的亂世沒有開始的時候,他就預見到了即將未來。他將親屬事先遷移到冀州避難,並在奪取冀州的袁紹手下任職。

但是,荀彧和祖上“四世三公”的袁紹志不同道不合,他又離開袁紹,投奔了曹操。曹操和荀彧一見如故,高興的稱讚荀彧,說荀彧是“吾之子房也”。將荀彧比作安漢三百年的張良。

在曹操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爲何卻背棄了曹操?

曹操從此,將荀彧任命爲自己的謀主,成爲自己謀士團隊的首席謀士。而荀彧也沒有辜負曹操的信託,他用盡自己的心力來輔佐曹操。在荀彧的指導下,曹操一個小小的勢力,處於四面強敵環伺之間,卻可以剪滅羣雄,稱霸中原。

在曹操多次的危難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荀彧的身影。他用他算無遺策的睿智,挽救曹操於水火之中,讓曹操絕處逢生。

在曹操經營兗州的時期,呂布趁着曹操討伐徐州陶謙的機會,在張邈、陳宮的內應下,出兵佔據充州大半。多虧有荀彧和程昱設計死守,才得以保全了鄄城、東阿、範縣三處,爲曹操保留了最後的根據地,避免了曹操進退失據的局面。撤兵而回的曹操,依託荀彧保留的這三座城池,才奪回了兗州這個根據地,避免了滅頂之災。

在漢獻帝無家可歸,四處流浪的時候,是荀彧勸曹操迎接漢獻帝,遷都許昌,“奉天子以討不臣”,佔據了政治上的主動。荀彧在曹操的陣營中,曹操征伐在外,而荀彧坐鎮居中。他主辦軍國大事,舉薦賢才,使得曹操陣營人才濟濟,一片興旺景象。

在曹操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驗,在與袁紹的決戰過程中,荀彧更是起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決戰之前,曹操焦慮不安,荀彧從度、謀、武、德四個方面着眼,向曹操提出了“四勝”論,穩定了曹操的情緒。

在曹操陣營中,有人因爲曹操和袁紹之間實力懸殊,對戰爭的前途發生疑問的時候。又是荀彧挺身而出,指出了袁紹陣營的破綻,預言了戰爭的前途,穩定了軍心。史書上記載:

(荀)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爲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在官渡之戰最關鍵的時候,曹操因爲雙方相持曠日持久,兵力疲憊,糧草不濟,決定退回許昌。這個時候,誠如後來荀彧指出的一樣,曹操只要一退兵,馬上就會陷入崩潰的境地。這樣一來,曹操就會大勢已去,無可挽回了。

在曹操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爲何卻背棄了曹操? 第2張

在這個時候,還是荀彧力挽狂瀾於既倒。他緊急給曹操寫信,勸曹操收回成命。他說:

“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滎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衆,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曹操因爲荀彧的建議,收回了成命,咬牙堅持了下去。終於,曹操等到了許攸來投,火燒烏巢,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可以說,荀彧爲了曹操的事業鞠躬盡瘁。沒有荀彧的貢獻,曹操是不可能統一北方,成就霸業的。曹操對荀彧也是信任有加,曹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兩人結成了兒女親家。

二、荀彧和曹操的分歧。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討荊州的劉表時,荀彧還在爲曹操出謀劃策。在荀彧的策劃下,曹操順利的奪佔了荊州,迫降了劉琮。可是,誰能知道,在不久幾年之後,荀彧竟然和曹操反目成仇,魂歸地下呢?

這一切的起因發生在建安十七年。當時的司空軍祭酒董昭想勸進曹操爲國公,加九錫。他認爲,按照個人的威望,應該首先要獲得荀彧的支持。他認爲,荀彧是曹操手下的老臣,又是兒女親家,這個工作並不難做。

於是董昭偷偷給荀彧寫信,向他徵求意見。在信中,董昭先是宣揚了曹操的一系列功勳。他拿這些功勳和周公、呂望這些人的功勳相比,認爲曹操的功勳還要超越他們。他認爲,象曹操這樣有如此功勳的人,怎麼能和一般的將領功臣一樣,僅僅受封一個縣。這豈不是讓天下人失望?所以只有讓曹操受封國公,才能與曹操的功勳名副其實。

可是,令董昭和背後指使他的曹操出乎意外的是,荀彧直截了當的就反對了董昭的意見。荀彧說曹操興義兵,是爲了匡扶漢室,使天下安定,應當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至於董昭你,應懂得君子愛人以德的道理,不宜如此行事。

在曹操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爲何卻背棄了曹操? 第3張

就這樣,在曹操是否進國公加九錫的問題上,荀彧和曹操產生了矛盾。史書上說曹操得知荀彧的反對態度時,“心不能平”。從此,荀彧不再是曹操心中的張良,而成爲了曹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

終於,在曹操討伐孫權的時候,曹操在途中上表天子,讓荀彧到譙縣勞軍。可是,當荀彧趕到譙縣犒軍完畢後,曹操卻再也不放荀彧回去了。曹操把他留在軍中,命他以侍中、光祿大夫身份持節,參丞相軍事。

荀彧最後是被曹操剝奪了一切權力,軟禁在軍中而死的。這是因爲曹操害怕他留在許都,會對自己不利。荀彧也看破了這一點,他趕到軍中,想要和曹操最後再談一次。但是,曹操知道他想說什麼,當場拒絕了他。

荀彧知道一切都無可挽回,只有憂憤而死。還有一個說法,說是在荀彧病中,曹操讓人送來了吃的,可荀彧打開食盒一看,發現是空盒。不知荀彧是怎麼理解的,但以他的睿智,認定是曹操已經容不了他,由是飲下了毒藥。不管怎麼說,荀彧是死在了曹操的手中,死時才五十歲。

三、寧死也要做漢室忠臣的荀彧。

僅僅因爲晉封國公,加九錫的分歧,就讓曹操和荀彧反目成仇。這裏麪包含着深刻的內涵。這是荀彧的理想與曹操的野心之間的碰撞,也代表着荀彧對自己操守的堅持。

如果僅僅是爲了名利,晉封爲國公,加九錫也沒有什麼。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晉封國公和加九錫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名利的範疇。這是因爲,這件事在西漢末年就曾經發生過一次。那是王莽代漢時搞的鬧劇。王莽在接受漢帝的禪讓前,就進行了晉封國公,加九錫的儀式。現今董昭提出依葫蘆畫瓢,仿照王莽的舊規行事。這一切無非是爲了曹魏代漢做準備。以荀彧的政治頭腦,一眼就看穿了這後面的含義。

從荀彧的內心來說,他是以漢室的臣子自居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匡扶漢室。如果爲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他沒有必要去爲曹操效力,去走那麼艱難的道路。

在袁紹的手下,以荀彧的能力,豈能出不了頭。但是,荀彧選擇了離開。他離開的最根本原因,是袁紹的不臣之心。袁紹在羽翼還不算豐滿的時候,就已經有代漢的野心。在迎接漢獻帝一事上,他的意見是不願意受漢獻帝的約束。在剛剛有了一點成就,他就趕快讓手下去鼓吹自己應該代漢。袁紹的行事是連一點點掩飾都沒有。荀彧看在眼裏,當然要離開他了。

荀彧來到曹操的手下,是因爲當時的曹操還是以匡扶漢室爲號召的。在曹操後來的自述中,也提到了自己本來理想恢復漢室江山。在這個時候,雙方誌同道合,配合得如魚得水。也正是因爲這樣,荀彧才爲了曹操殫精竭慮,立下了不世奇功。

在曹操即將功成名就的時候,荀彧爲何卻背棄了曹操? 第4張

但是,荀彧爲曹操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爲了匡扶漢室的前提下做的。他在勸曹操奉迎漢獻帝的時候的口號是,“奉天子以討不臣”。與那些“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在與袁紹交戰的時候,荀彧又對曹操說,“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爲!”

因此,荀彧在任何時候都是以漢室爲中心的。他的理想,就是削平各方割據,恢復漢室江山。可是,他雖然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曹操卻變心了。

曹操後來在他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敘述了他的改變。從剛開始的一名普通官員,隨着時勢變遷,一步步成長爲手握重權的大臣。這一切雖然有着曹操的努力,但是也有他身不由己的苦衷。走到最後這個地步時,曹操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和那些過去的權臣不同,曹操的權勢是依靠武力得來的,如果失去了軍權,他也就失去了一切,甚至連生命都不能保全。因此,沒有其他選擇的曹操只有在權勢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當曹操流露出代漢的意圖時,荀彧和曹操的緣分也就盡了。荀彧不願意爲了個人的榮華富貴,放棄自己的理想。雖然他無力迴天,但是,在有生之年,他依然在堅持着自己理想。最終,荀彧死去了,他是作爲漢朝的忠臣而死,也是死得其所。

四、結語。

荀彧作爲曹操的謀主,爲了曹操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荀彧作爲一名傑出的人才,看破了無數的陰謀詭計,卻沒有看破人心,更沒有看破曹操那顆改變的心。

其實,在那個時代,荀彧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是找不到出路的。他因爲袁紹的不臣之心,就拋棄袁紹的官位去投奔曹操。可是,曹操說的第一句話,就預示了荀彧的未來。

曹操說荀彧是自己的子房,也就是張良。荀彧是張良,那麼曹操是何許人?漢高祖劉邦?當年漢高祖劉邦功業成就後,也沒有去把楚懷王的後代找來當皇帝,曹操就更不可能了。荀彧被曹操誇爲張良,可他遠遠沒有張良的睿智。

張良在功成名就之後,就放棄一切名利,去雲遊天下,明哲保身。而荀彧有着張良的名,卻做不到張良的實。他無法放棄自己的理想,去超脫世外。最終,與強權抗爭的結果,死亡是他最好的歸宿。

荀彧雖然死了,但是他是作爲漢臣而死的,死得其所。他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理想。雖然曹操對他十分不滿,但也敬佩他的精神。在荀彧活着的時候,曹操始終沒有爲自己晉封國公加九錫。這一切,都是荀彧精神的體現。荀彧雖死,但是他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永留史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