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否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否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是否處罰過當,他對馬謖之死該負何責任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馬謖是諸葛亮最器重的人。諸葛亮十分欣賞馬謖的才華,任用他作爲自己的參軍。諸葛亮經常和馬謖探討天下問題,能夠從白天一直談論到晚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街亭之戰失敗後,被諸葛亮治罪而死。當時的很多人都知道諸葛亮對馬謖的器重,因此,在馬謖被諸葛亮治罪的時候,有人還勸說諸葛亮,想留下馬謖性命,戴罪立功,不過被諸葛亮拒絕了。

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否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至於說馬謖的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諸葛亮將他斬首示衆,另一種說法是死在了監獄之中。不管怎麼說,都是因爲諸葛亮下令將他法辦而死的,形式並不重要。

一、馬謖的死因。

瞭解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失街亭的故事,而馬謖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正是馬謖在街亭之戰的敗績,才使得他被諸葛亮治罪。

那是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發動了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出動六萬大軍,兵出祁山,直指隴西。在這一次北伐的初期,由於曹魏對蜀漢輕視,毫無防備,使得諸葛亮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其中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投降了諸葛亮。

曹魏爲了挽回局勢,緊急抽調了它的中央機動兵團張郃兵團,大約五萬多騎步兵,從關東緊急增援隴上。張郃部經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跋涉,趕到了隴上。

由於諸葛亮沒有封閉關隴道,張郃得以穿過幾十里的隴道,突破隴坻天險,來到隴上。這樣一來,諸葛亮和張郃之間的決戰就不可避免了。

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街亭本身有城寨,又擋在五總路口,是張郃不能繞過的據點。諸葛亮讓馬謖依據街亭的城寨紮營,擋住張郃的去路。

在這個時候,張郃的處境十分危險。他背後是險峻的隴道,前面是馬謖的蜀軍。張郃沒有任何出路,他必須要打敗馬謖的軍隊,而且還必須速戰速決,不能耽擱時日。

這是因爲,張郃如果和馬謖作戰失利,他就會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在張郃的背後就是隴道,這條道路十分險峻。如果張郃在蜀軍的追擊下從隴道撤退,必然要遭受極大的損失。

同樣的,如果張郃被馬謖纏住,他依然會陷入險境。張郃本身就是千里赴援,人困馬乏。再加上後方依靠一條處處受威脅的隴道聯繫,十分脆弱。如果曠日持久,張郃的五萬大軍,很可能會因爲後勤斷絕而崩潰。

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否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第2張

所以,張郃只有速戰速決的戰勝街亭的蜀軍才行。這樣的仗,只要將領不是水平太差,能夠守住街亭就行。因此,諸葛亮給了馬謖兩萬精兵,是認爲他能夠完成這樣的任務的。

在諸葛亮的計劃裏,我們可以看到,街亭只是前哨據點。因爲諸葛亮在街亭之戰失敗後,是因爲失去了街亭造成蜀軍“前無所據”才撤退的。諸葛亮的手中還掌握着一支強大的主力,這支軍隊隨時能夠投入支援馬謖。

只要馬謖擋住張郃,諸葛亮就會看情況把這支包括魏延、吳懿在內的軍隊投入戰場,一舉殲滅張郃。這樣,隨着曹魏的主力兵團被消滅,蜀漢會得到很大的戰果,一舉拿下關中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這一切都因爲馬謖的錯誤化成了泡影。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指示,不但沒有依據街亭的城寨防守,反而跑到孤零零的南山上去防守。結果被張郃切斷了汲水之道,造成全軍大亂,被張郃輕易打敗了。

諸葛亮失去街亭,只得撤回漢中。就這樣,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就此黯然收場。回來後諸葛亮對馬謖進行了治罪,馬謖因此而死。

二、馬謖被殺是不是屬於責罰過重。

諸葛亮斬馬謖被後人認爲是大公無私的表現。他爲了嚴肅軍紀,不徇私情,毅然將跟隨他多年的馬謖繩之以法。可是對馬謖的死,有很多人都提出了異議。

在當時,就有蔣琬對諸葛亮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史書上記載:

蔣琬後詣漢中,謂亮曰:“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

蔣琬是從惜才的這一方面來規勸諸葛亮的。那麼,我們從軍事責任這一方面,看馬謖該不該死。如果單純從軍事責任來說,按照當時的情況,馬謖的罪過不應該被處死。

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否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第3張

當時在對馬謖處理的同時,諸葛亮還處理了一大批前線的將領。史書記載,“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諸葛亮將馬謖手下表現最不好的將軍張休、李盛誅殺了就已經夠了,連當時的主將馬謖也殺了就似乎有點過分了。

如果打一次敗仗就殺主將,那麼誰還去帶兵打仗?所以說,當時的曹操曾經專門下過一道命令,宣佈如何追究失敗將領責任的。諸葛亮殺馬謖,蔣琬提出不同意見,也就是感覺諸葛亮對馬謖的責罰過重。

如果單單從軍事失利的責任來說,只是因爲作戰失利就殺馬謖,是處罰過重了。後來的姜維打了大敗仗,部衆星散,也才自貶三等而已。

三、諸葛亮爲什麼要殺馬謖。

雖然我們從軍事責任方面看,諸葛亮殺馬謖有點責罰過重。但是,如果我們從馬謖的行爲上了,再加上諸葛亮的行事作風,諸葛亮殺馬謖是有他的理由的。

馬謖在街亭之戰前,諸葛亮對他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他越過魏延、吳懿這樣的將領,違背了大家的意願,把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任務交給馬謖。只有馬謖能夠聽從諸葛亮的指導,就不會失敗。

這樣一來,等於是把一件奇功白白送給馬謖。這種栽培的痕跡太重了,不能不引起大家的非議。可是,出乎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馬謖把這樣簡單的任務都給搞砸了,這讓諸葛亮背上了很大的包袱。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即便是公平的處理馬謖,大家也會認爲諸葛亮有徇私的嫌疑。

而馬謖的表現,更是火上澆油。馬謖在街亭失敗後,他沒有回到諸葛亮的大營,而是丟下軍隊,自己先逃回到了蜀國。等到大軍回到漢中,街亭之戰過去很長時間,才把馬謖找到。因爲馬謖的逃亡,據史書記載,還連累了向朗:

(向)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諸葛亮爲什麼要這麼恨向朗,這是因爲向朗包庇馬謖逃亡,實際上是幫了馬謖的倒忙,致了馬謖的死命。這是因爲諸葛亮的做事風格決定的,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諸葛亮的做事風格是:

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馬謖逃亡,正是觸犯了諸葛亮的做事底線。如果當時馬謖回到諸葛亮的大營,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罪責,領受諸葛亮的懲罰,諸葛亮還可能“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可是,馬謖這一逃亡,諸葛亮不管心裏是怎麼想的,他也只能按照“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處理了。

就這樣,馬謖等於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死路。諸葛亮面對馬謖的這種情況,只有殺之一條路了,這也是他恨不明事理的向朗的原因。

四、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的責任。

如果從馬謖的死因上來看,諸葛亮對馬謖的死是負有一定的責任的。這個責任主要是諸葛亮對馬謖的培養和使用上。

我們從歷史記載上可以看到,馬謖其人是有一定的才能的。史書記載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這使得諸葛亮對他十分器重。也正是由於諸葛亮和馬謖的親近,才引來了劉備的警告。史書上說: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否需要負有一定的責任? 第4張

但是,諸葛亮並沒有聽取劉備的意見,還任用馬謖爲參軍,一起討論軍機。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但不是說馬謖不能用。在這之上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言過其實。

馬謖的纔是在言上,他說起理論來一套一套的。他在諸葛亮出兵南征的時候,就給諸葛亮提出了“攻城爲下,心戰爲上”的建議。諸葛亮依照他的建議行事,順利的平定了南方。可見,馬謖在見識上還是高人一籌的。

但是,與之言相對的,就是實的不相符。馬謖雖然喜歡談兵,可是他帶兵打仗的經歷幾乎爲零。由於他的實踐經驗太少,這使得他的理論沒有實踐經驗的支持,制約了他的才能。

諸葛亮的錯誤就是,沒有針對馬謖的缺陷去予以培養彌補。有意識的增加馬謖的實踐經驗,給他帶兵打仗的機會,逐步培養他的才幹,使得他言實相符。

而諸葛亮並沒有給馬謖這樣的機會。在使用馬謖的問題上,諸葛亮又犯下了第二個重大的錯誤。那就是,把一個沒有帶兵經驗的馬謖直接安排在一個關鍵的戰役崗位上。

由於沒有帶兵的經驗,馬謖在防守街亭的時候,纔會手忙腳亂。史書稱他舉止煩擾,使得蜀軍不戰自亂。這是與馬謖的才能不夠有關的,最終造成了街亭之戰的失敗。而把本是一個參謀之才的馬謖安排到戰役指揮員位置的諸葛亮,是難辭其咎的。

結語:

由於街亭之戰中,馬謖不聽從諸葛亮的節制,按照自己的心意放棄街亭路口,上山防禦。由於山上無水,被張郃斷了汲道,造成大敗。這使得諸葛亮進無所據,只得撤回漢中,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敗。

戰後諸葛亮斬了馬謖,這是由於戰敗的罪責和馬謖戰敗後脫逃的惡劣表現造成的。諸葛亮在這一點的處置上,雖然有處罰過當的意味,但是也有他的道理。但是,諸葛亮在馬謖之死上是負有一定的責任的,尤其是在馬謖的培養和使用上是有着重大失誤的。

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諸葛亮對馬謖等人的處罰對蜀漢是有着積極作用的。正是由於諸葛亮對敗軍將領的處罰,才使得蜀軍很快從失敗的陰影裏走出來,再次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北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