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于禁爲了氣節揮淚斬昌豨,輪到自己時卻又完全不顧氣節

于禁爲了氣節揮淚斬昌豨,輪到自己時卻又完全不顧氣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于禁,字文則,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于禁帶軍嚴肅莊重,戰鬥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將領中唯一的假節鉞之人。後世將於禁稱爲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于禁和昌豨是好友,昌豨反叛曹操,後來投降於禁,于禁卻爲了自身氣節,堅決要求處死昌豨。

昌豨,又名昌霸,是泰山寇的一員。東漢末年,天下動盪,尤其是經過黃巾之亂,地方上佔山爲王者數之不盡。

在泰山,就有很多有名的賊寇,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臧霸,當陶謙爲徐州牧之時,臧霸歸附陶謙;呂布佔領徐州之後,臧霸又稱爲呂布麾下八健將之一;曹操滅呂布,臧霸又成爲曹魏開國功臣,被封爲執金吾。

于禁爲了氣節揮淚斬昌豨,輪到自己時卻又完全不顧氣節

與臧霸一般的泰山賊寇,還有昌豨、孫觀、吳敦、尹禮,雖然其他人沒有臧霸這麼有名,但是所作所爲其實並無二致,都是佔山爲王,誰勢大就依附誰。

呂布戰敗之後,依附呂布的昌豨,也順勢投降了曹操,被曹操封爲東海郡守,從賊寇一躍成爲兩千石。

200年,曹操佔領徐州之後,任命車胄爲徐州刺史,劉備趁機殺死車胄,自己佔領徐州,昌豨又投靠劉備。

很快被曹操擊敗,劉備隻身逃亡青州,投奔袁紹,而關羽和劉備的妻妾都被曹操俘虜。

昌豨困守東海郡,數月之後,糧食吃光了,這纔再次開城投降,張遼帶其去拜見曹操,曹操令其回到東海。

206年,曹操平定冀州,昌豨卻再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討,不力,曹操再次派夏侯淵增援。

于禁爲了氣節揮淚斬昌豨,輪到自己時卻又完全不顧氣節 第2張

眼看着東海一座又一座城池淪陷,深諳投降之道的昌豨決定再次投降,因爲跟于禁是舊交,便向于禁投降,而不是夏侯淵。

本以爲于禁念及舊情,起碼沒有性命之憂,說不定會如當年張遼一樣,厚待自己,沒想到剛到于禁大營,就被于禁下令綁了起來,並準備當場斬首。

這時候,不僅昌豨慌了,連於禁麾下諸將都覺得此舉不妥,起碼應該將其送往曹操那裏,讓曹操處置,畢竟昌豨怎麼說也是一地太守。

可是于禁想得卻不一樣, 他覺得昌豨是自己故交,不殺昌豨不能顯示出自己對曹操的忠貞之心。

他對部將們說:“你們難道不知道曹公經常說的命令嗎?在大軍包圍之後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其罪責。

謹慎地執行命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好友,但是怎麼能因此而失節呢?”

于禁於是也上演了一出“揮淚斬昌豨”的戲碼。

于禁爲了氣節揮淚斬昌豨,輪到自己時卻又完全不顧氣節 第3張

曹操得知消息之後,感嘆道:“昌豨不向我投降,反而向于禁投降,是命運啊!”言外之意是,如果昌豨不向于禁投降,有可能還能留下一命,沒想到他自作聰明,向曾經的故交投降,反而送了一命。

于禁因爲他的氣節,被曹操看重,拜爲虎威將軍,得以與樂進、張遼同列。

219年,關羽圍攻襄陽、樊城,曹操派遣于禁帶領3萬援軍解救曹仁。此時曹仁困守樊城,曹仁部將龐德和于禁駐紮在樊城北面低窪處。

時值秋季,漢水暴漲,關羽水淹七軍,將於禁、龐德打得全軍覆沒,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卻率軍投降。

曹操得知消息之後,哀嘆良久,說了一句:“于禁跟着我已經三十年,沒想到面臨險境,反而不如才投降的龐德!”

命運如同跟于禁開了一個玩笑,被俘虜後的于禁還沒等到被劉備重用,就再次淪爲東吳的俘虜,因爲呂蒙偷了江陵,于禁也被帶往東吳。

東吳有個大臣叫虞翻,專門跟一些失了氣節、投降過來的降臣過不去。

比如糜竺的弟弟糜芳,就是那個背叛了關羽的南郡太守,到東吳之後,就經常被虞翻指着鼻子罵道

“失去忠心的人,憑什麼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

自此之後,糜芳一直繞着虞翻走。

而於禁卻不同,屢次唾面自乾。

于禁爲了氣節揮淚斬昌豨,輪到自己時卻又完全不顧氣節 第4張

有一天,孫權騎馬讓于禁和自己同行,虞翻當衆叱責于禁:“你是個俘虜,怎麼敢和我們的主公的馬齊頭並進呢?”

嘴上說着,手裏就拿着馬鞭打了過去,幸好被孫權呵止了。

後來,孫權又和羣臣大宴,于禁聽着歌舞就痛哭流涕,虞翻就諷刺道:“你這是要裝模作樣,以此來求得寬恕嗎?”

面對虞翻的屢次責罵、諷刺,于禁卻唾面自乾,還稱讚虞翻的忠義。

因爲關羽之死,荊州之失,劉備即將舉全國之兵前來攻打東吳,因此孫權纔對于禁如此厚待,就是爲了交好魏國,沒多久,就將於禁送回了魏國。

回到魏國之後,于禁才發現,原來異國他鄉比故土待遇好多了。

回國之後,于禁經常受到同僚的嘲笑,這也就罷了,爲曹操征戰多年,如果曹操還在,看在多年的 感情上,想必也會給他一個體面。

可惜,此時曹操已逝,曹丕登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寬恕了于禁,卻在他拜謁曹操陵墓的時候,令人在牆壁上畫滿了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卑躬屈膝的畫面。

看到這一幕,于禁當場一口血噴了出來,羞愧而亡。

在戰亂年代,投降的將領並不少見,畢竟螻蟻尚且貪生,在兵敗被俘之後投降其實很多人還是可以理解的。

但于禁不同,他對待曾經的好友昌豨之時,卻將“氣節”掛在嘴邊,親自斷絕了昌豨的一線生機,而輪到自己的時候,卻又完全不顧氣節,這纔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