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襄樊之戰中關羽的舉動十分反常,這造成了他的失敗,這究竟是爲何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的歷史上,關羽討伐襄樊的一戰,是大家議論的焦點。這是因爲,這一仗的意義非同小可。正是因爲這一仗,使得曹操和孫權雙方勢力聯合起來,一致對付關羽。最終,關羽在前有曹操對峙,後有東吳偷襲,落得個兵敗被殺的下場。這一仗,就此成爲了蜀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從此蜀漢就走上了下坡路。

那麼,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使得關羽落得如此的悲劇。這要從這場戰役的經過說起。

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率領荊州主力三萬多人,發動了對曹魏的襄樊據點的進攻。因爲關羽的軍隊裏,有一支精銳的水軍,曹仁率領的襄樊曹軍作戰並不順利。而此時曹操正在關中,只好讓他最信任的五子良將於禁率領七軍人馬,來增援襄樊。

于禁和他的副將龐德和關羽進行了幾次作戰,勝負不分,雙方進入相持狀態。曹仁命令于禁在樊城以北十里紮營,和樊城形成掎角之勢。可是,于禁不知地利,把軍隊紮營在低窪處。當時,秋雨連綿,漢水暴溢,關羽利用自己的水軍,水淹七軍,全殲了于禁的部隊,斬了龐德。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威震華夏,他將軍隊一直深入到郾城一帶,威脅宛洛。當時曹操都考慮遷都,避其鋒芒。但也正是這個時候,東吳開始了對荊州的軍事行動。孫權利用關羽對東吳不備的情況,派呂蒙白衣渡江,奪取了荊州。關羽聞訊後撤軍,在半路上軍隊離散。關羽只得西保麥城,後在逃往西川的路上被東吳的伏兵擒殺。

這一仗,關羽先勝後敗,情勢的轉變之快,讓人目不暇接。關羽在短短的幾個月裏,從威震華夏的將領變爲身首異處的敗將,這裏面的原因讓人衆說紛紜。

一、戰役初期,關羽勝利的原因。

關羽在這一次襄樊之戰中,初期他圍困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關羽的兵力只有三萬多人,相比曹仁和于禁的軍隊數量來說,並不佔優勢。那麼,關羽的取勝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關羽發動戰役的時機有利。在關羽發動戰役的時候,劉備已經取得漢中戰役的勝利。曹操被迫從漢中撤軍,主力這時還滯留在關中一帶。同時,劉備還命令劉封和孟達奪取了上庸,上庸和襄樊有水路相通。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有可能通過漢水與上庸聯繫,得到漢中方面的支援。

其次是在軍隊組成和地形配合上,關羽也佔有優勢。在赤壁之戰後,曹操的水軍毀於一旦。從此之後,曹軍在長江一線就保持守勢。在這一次戰役中,關羽雖然只有三萬多軍隊,可其中的軍種組成了,關羽有一部分是他訓練多年的精銳水軍。在這一點上,和關羽對陣的曹軍是無法匹敵的。

而且襄樊一帶,漢水橫貫中央。在作戰中,擁有優勢水軍的關羽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調動迅速,作戰機動靈活。曹軍只能疲於奔命,勉強防守。最終,在漢水暴溢的情況下,曹軍慘敗於關羽的水軍之下。這是關羽利用地理條件加強了自己軍隊的戰鬥力。

第三是曹軍內部的矛盾,給曹軍帶來了更加不利的影響。由於曹操的身體原因,使得他在漢中之戰中無法堅持到底。在撤退中,也是由於曹操的身體狀況不佳,使得曹軍的主力撤退緩慢,留滯在關中一帶。

而曹操生性多疑,他不相信這些不是同族的將領。而他可以用作大將的人選只有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這三個人。這三人中,夏侯淵已經戰死沙場,夏侯惇也身患重病,剩下的唯一的曹仁又被關羽困在樊城。

一時之間,曹操竟然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境地。曹操不是沒兵,他是沒有合適的將領。他派于禁救援樊城就只給了七軍人馬,這已經是他心理承受的極限了。這使得曹軍只得採取軍事上十分忌諱的“添油戰術”,爲關羽造成了各個擊破的戰術優勢。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 第2張

最後,是曹操佔領區的百姓,很多人的思想還抱有心存漢室的觀念。在關羽北伐的時候,曹操的控制區,百姓紛紛起義。在許都,也爆發了變亂。這一切都爲關羽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戰役後期,關羽失敗的原因。

但是,雖然在戰役初期關羽獲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最終關羽還是失敗了。關羽失敗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其實,關羽失敗的原因只有一點,那就是兵力不足,補給匱乏。在當時,關羽擁有三萬多兵力,要佔領襄樊地區,這本身就很困難。這是因爲,曹軍在襄樊地區的兵力達到了四萬多人。關羽只是憑藉着兵種的優勢,暫時佔據了上風。

但是,隨着關羽取得初期的勝利後,兵力不足,補給匱乏的矛盾就顯現了出來。關羽不但要把俘獲的三萬多於禁的兵馬押運回荊州拘禁,還要爲他們提供糧食。這使得關羽的兵力和後勤捉襟見肘。

關羽不得已,只得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可是遭到了拒絕。關羽只得抽調防備東吳的軍隊,強取東吳存在湘鄉的米來維持後勤。這一切都已經暴露了關羽的窘況。

在這種情況下,關羽還把眼光投向了宛洛一帶,將兵力發展到郾城一帶。關羽準備在奪取樊城後,就繼續向宛洛發展攻勢。而事實證明,這時關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一座已經成爲孤城的樊城,關羽就屢攻不克。可想而知,關羽軍隊的戰鬥力下降到了何等地步。

在這時,早就覬覦荊州的東吳對關羽的後方發動了襲擊。由於後防空虛,關羽留在荊州的官員無力抵抗東吳的進攻,只得降的降,逃的逃。這一切都決定了關羽的失敗。

三、造成失敗原因的根源。

造成關羽失敗的原因是關羽兵力不足,補給匱乏。可是,造成這個失敗原因的根源又是什麼呢?關羽既然進攻襄樊,這麼大的軍事行動,怎麼會準備如此不足呢?

我們看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就會感到疑點重重。在歷史上,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劉備下令關羽北伐的記載。而在關羽北伐的時候,蜀中也根本沒有一點配合。甚至在戰役過程中,離關羽最近的劉封孟達都沒有對關羽伸出援手。這種極端冷漠的態度十分反常。

後來的人也因此質疑,說是否是因爲劉備嫌關羽尾大不掉,想借刀殺人。可是,從劉備後來的表現看,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爲關羽是劉備手下能力最強的大將,同時,關羽也是對劉備最忠心耿耿的將領。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劉備是不會對關羽下手的。

而且,荊州的地盤和軍隊對劉備的蜀漢政權十分重要。就算是劉備要對關羽下手,也不會付出這樣傷筋動骨的犧牲。事後,劉封孟達還因爲沒有救援關羽遭到了劉備的責罰,一死一逃。因此,劉備對關羽的陰謀論很難站住腳。

那麼,爲什麼當時蜀中對關羽沒有任何支援呢?我們看當時蜀中在做些什麼。在當時,劉備剛剛進位做了漢中王。劉備在建立自己的政權同時,爲了自保,在進行大規模的土木建設。劉備從白水關到成都,大起館舍,修建亭障。當時,一齊施工的工程達到了四百多處。曹操得知這個情況後,就評價說,劉備把蜀中的民力都用盡了。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 第3張

試想,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怎麼可能有力量去增援關羽呢?從這方面看,劉備根本沒有讓關羽出兵的意圖。那麼,這就有個疑問了。那就是從種種跡象表明,劉備並沒有讓關羽出兵襄樊的意思,那關羽怎麼就出動攻打襄樊了呢?這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攻打襄樊,是關羽獨斷專行的結果。這纔是關羽得不到蜀中的支援,最終因兵力、補給匱乏而失敗的根源。

四、關羽爲什麼要擅自攻打襄樊。

有人在研究這段歷史時提出,關羽擅自出兵攻打襄樊,是爲了和蜀中的將領爭雄。關羽個性自傲,可是在劉備入川的這一系列的勝仗中,都沒有關羽的身影。關羽對自己的戰友的戰功又羨慕又失落,所以關羽在漢中之戰告一段落後,發動了襄樊之戰,想用戰功來證明自己。

可是,我們仔細看看這段歷史,這個解釋是站不住腳的。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封賞部下。專門封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在劉備的武將中,唯有關羽一人擁有假節鉞的權力。有了這個權力,關羽就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力。我們可想而知,劉備是用這個方式,來肯定關羽的武將地位,也肯定他鎮守荊州的功勞。關羽在接受封賞後,怎麼可能會有不滿的情緒。至於說對川中將領的態度,劉備、諸葛亮都對關羽進行了解勸,也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的現象。所以說,因爲對自己的戰友羨慕和失落出兵,不符合邏輯。

那麼,關羽爲什麼要擅自出兵呢?其實根源還是來自蜀漢的戰略計劃《隆中對》。正是對《隆中對》的解讀不同,造成了關羽最後的失敗。

在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裏,對蜀漢的戰略發展步驟分爲兩步,第一步是跨有荊益,第二步的從蜀中出兵秦川,從荊州出兵宛洛。可是,因爲形勢變化太快,這個戰略方案在一開始就實施不利。在赤壁之戰後,劉備想盡辦法,連哄帶騙,借到了荊州。可孫權的戰略是全據長江,他借荊州給劉備,是讓劉備得以容身,最終還是要將荊州歸還的。

劉備在這種情況下,在龐統的勸說下,有了放棄荊州,轉而取西川爲根據地的念頭。劉備因此對荊州進行了嚴酷的收刮,短時間就建立起一支大軍。然後,劉備親自率軍入川,開始了對西川的進攻。

在奪取西川的後期,劉備就有意識的將荊州的行政人才、精兵強將抽調西川。以諸葛亮、張飛、趙雲爲首的一大批軍政人才都被調往西川。關羽的手下軍事實力、軍政人才都被抽調一空。在劉備奪取西川后,孫權要求歸還荊州。雙方發生了衝突,這時荊州的實力完全暴露,東吳一夜之間就拿下了三郡。我們可以看到,關羽手下的荊州,實力是多麼的衰敗。

直到劉備佔領了漢中,終於把蜀中建設成一塊完整可靠的根據地爲止,這種情況也一直沒有改觀。這主要是,《隆中對》在實施的過程中,已經完全面目全非了。

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又發生了什麼? 第4張

當時的兩路北伐的方案,只是劉備和諸葛亮的設想。這個方案是建立在跨有荊益的基礎上的。可是,這個基礎並沒有實現。劉備最終只是拿到了益州,而佔有的半個荊州則和孫權有着嚴重的衝突。所以,龐統勸說劉備放棄荊州,奪取益州的意見,劉備也是心中有幾分贊同的。

在這個時候,《隆中對》的第二步就有幾種方案。一是按照原來的步驟,兵分兩路北伐。一是放棄荊州,集中一路從蜀中北伐。從當時的情況看,劉備採取放棄荊州的可能性比較大。而關羽即便是沒有從劉備那裏得到消息,他也能夠從劉備對荊州的態度看出一絲端倪。

關羽的手下除了他自己,還有他辛辛苦苦拉起來的軍隊,其他無可依靠。關羽的手下,不要說人才,連一個忠義之士都難見到。荊州失敗後,只有一個廖化逃回西川,整個荊州的官員全部無聲無息的投降了東吳。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給關羽留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爛攤子。這意味着什麼,關羽心裏完全清楚。

在費詩去向關羽進行封賞的時候,關羽的那場無名之火也有應該有這方面的原因。應該費詩向關羽暗示了放棄荊州的意圖,引發了關羽的怒火。他對黃忠的不滿,只是個藉口罷了。在費詩的勸誡下,關羽才接受了封賞。

但是,自傲的關羽並不願意放棄荊州,撤回到蜀中。他決定以自己個人的力量來挽回這一切。於是,關羽利用劉備封賞他擁有假節鉞的權力,決定先斬後奏,攻奪襄樊。這是因爲,襄樊對於江陵來說,就如同漢中之對西川一樣。在古人的評價就是,襄陽江陵步道四百里,不得襄陽,江陵受敵不立。如果關羽攻下襄樊,那麼南郡和襄樊聯爲一體,又有長江溝通西川,漢水溝通漢中。這樣一來,關羽進可攻退可守,到那個時候,即便劉備還有放棄荊州的念頭,也實施不得了。

關羽在戰役指揮上,也發揮了他高超的軍事能力。他敏銳的抓住了曹操撤軍,將歸未歸的機會,發揮自己水軍的特長,重創了曹軍。但是,由於他是擅自出軍,得不到其他軍隊的支援。劉封孟達也因爲和他關係不好,不顧大局,根本不理睬他假節鉞的權力。這使得關羽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最終在曹操和孫權絕對優勢的兵力夾攻下失敗了。

結語:

襄樊之戰是關羽軍事生涯最後的輝煌,也是劉備的蜀漢政權發展的頂峯。在這次戰役中,關羽先勝後敗,不但失去了垂手可得的戰果,還丟失了荊州和自己的生命。

這都是因爲關羽對劉備後期執行的戰略反抗造成的。在劉備的戰略發展中,通過綜合考慮,採納了龐統的建議,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放棄荊州。將所有主力集中蜀中,北伐秦川。

但是,這個戰略遭到了鎮守荊州的關羽的反對。他爲了改變劉備的戰略意圖,利用封賞給他的假節鉞的權力,先斬後奏,發動了襄樊之戰。關羽企圖奪取襄樊,溝通荊州和蜀中的交通聯繫,鞏固荊州的局勢。如果關羽獲得成功,就造成既定事實,使得劉備繼續執行原來的《隆中對》戰略。

但是,關羽的這次進攻實質是是一次軍事冒險賭博。他以不足的兵力攻打優勢的敵人,雖然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可最終也難免失敗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