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穆宗獻哲皇貴妃竟是四大太妃裏穆宗遺孀的領頭人

穆宗獻哲皇貴妃竟是四大太妃裏穆宗遺孀的領頭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簡介】

穆宗獻哲皇貴妃。正藍旗滿洲赫舍里氏。知府崇齡之女。咸豐六年六月初一日未時生。於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選秀女時指定爲瑜嬪。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入宮。同治十一年十月,以大學士文祥爲正使,禮部尚書萬青藜爲副使,冊封爲瑜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晉封爲瑜妃。光緒二十年正月,因孝欽顯皇后六旬慈慶,奉皇太后懿旨晉封爲瑜貴妃。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宣統帝尊封爲瑜皇貴妃。民國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敬懿皇貴妃。民國十二年10月25日,與敦惠皇貴妃一同出宮,前往原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民國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亥時薨。年七十七歲。民國二十一年正月,諡曰獻哲皇貴妃,棺槨暫安柏林寺。民國二十四年二月,與敦惠皇貴妃棺槨一併奉安惠陵妃園寢。

 【入宮背景】

穆宗朝的宮廷主要是圍繞着兩宮太后,即“東太后”慈安太后(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和“西太后”慈禧太后(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所展開的。在穆宗的選後問題上,也可以看出兩宮太后的暗自角力。一般認爲,孝哲毅皇后是慈安太后所支持的,淑慎皇貴妃則是慈禧太后所支持的,最終結果以孝哲毅皇后被指立爲皇后而結束。

在這種角逐過程中,穆宗的其他三位后妃可以說是沒有太多背景的,也導致她們在當時的處境比較遊離於主要矛盾之外。

穆宗獻哲皇貴妃竟是四大太妃裏穆宗遺孀的領頭人

 【家族背景】

赫舍里氏雖然是一個大姓,但是獻哲皇貴妃這一支赫舍里氏,無疑原本身份並不高,並且在清初期就已經被派往西安作爲駐防八旗了。原本,這一支赫舍里氏就應該作爲駐防兵丁在西安扎根,但是其家族裏一位叫舒興阿的後裔打了一個“翻身仗”(目前也有個別資料顯示舒興阿的父親已經在西安駐防中做到了比較高的武職,給家庭打下了基礎)。

這位舒興阿,由於肯於唸書,在道光元年考中了文舉人,之後又在道光十二年考中了文進士,於是便被調進京城成爲京旗,歷任侍郎、伊犁將軍、辦事大臣。曾經在道光朝晚期短暫的被革職,咸豐元年復起,之後職位反反覆覆,歷任雲南巡撫、總兵、內務府大臣、陝甘總督等職,咸豐七年因病回京,咸豐八年病故。

舒興阿是道鹹時期的重要大臣,正式因爲他的存在,使得這一支赫舍里氏得以回京,並且位列世家。而這位舒興阿,便是獻哲皇貴妃的祖父。

舒興阿共有五子數女,第一子熙齡,任陝西候補同知,第二子崇齡,任廣東雷州府知府,第三子鬆齡,任禮部員外郎,第四子惠齡,任吏部郎中,第五子益齡,任工部筆貼式。另外,舒興阿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老恭王府(始祖爲世祖之子常寧)的尚書延煦作爲二繼妻。這裏也可以看出,從舒興阿的得勢開始,其家族的婚姻圈便進入世家圈子。

【家庭情況

獻哲皇貴妃的本家住在安定門板廠衚衕,其父親爲舒興阿的第二子崇齡,母親的資料則不明。獻哲皇貴妃有可能是崇齡的第一女,並且至少有一位親妹妹,後來也參加了選秀,被指婚給了恭忠親王奕訢的第二子貝勒載瀅作爲嫡妻。

另外,獻哲皇貴妃的好幾位嫡堂姐妹,也嫁給了高等宗室,如其伯父錫齡之女嫁給了睿恭親王淳穎的孫子,還有一女嫁給了大學士耆英的弟弟,叔父鬆齡的女兒則參加選秀後被指婚給了履王府的鎮國公溥楙,另外一位叔父益齡的女兒則嫁給了和王府的小宗典禮院學士毓隆,也就是後來啓功先生的祖母。

由此可見,獻哲皇貴妃一家雖然屬於剛剛躋身世家的新貴,但是卻和高等宗室的聯姻尤爲密切,特別是在選秀中,至少有兩次是被記名指婚的,由此可見其門第。

【選秀經歷和入宮之後的生活】

目前能夠查到的同治年間選秀檔案並不多,只知道在同治十二年二月初三日這一天,同時選出了皇后、慧妃、以及二嬪一貴人,獻哲皇貴妃即是二位嬪位之一。應該說,獻哲皇貴妃是徹底的憑藉自己的出身和素養被選中爲後宮的。

穆宗在位時間極短,大婚之後,又只有兩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之內,又有兩宮太后以及孝哲毅皇后和淑慎皇貴妃之間的矛盾,從各種角度而言,作爲瑜嬪和瑜妃的獻哲皇貴妃,“存在感”都比較匱乏。雖然和其他幾位後宮一起晉封了位分,但是也不能掩蓋其夫君過早去世的哀痛。

穆宗獻哲皇貴妃竟是四大太妃裏穆宗遺孀的領頭人 第2張

【封號釋義】

獻哲皇貴妃的封號是“瑜”,在內務府檔案中,“瑜”的滿文寫爲“fiyangga”,意爲“鮮亮的”、“有光彩的”。不過時間已經到了晚清,后妃的封號一般都是以漢語爲核心選定的,所以滿文詞義的意義不大。

【寡居與太妃時期】

穆宗賓天之後,獻哲皇貴妃正式寡居,雖然隨後孝哲毅皇后便故去,但是獻哲皇貴妃的上面不但仍有兩宮太后和淑慎皇貴妃,還要面對新入宮的孝定景皇后。而在熬過了整個光緒朝之後,獻哲皇貴妃終於作爲穆宗遺孀的領頭人,開始和以孝定景皇后爲首的德宗遺孀進行鬥爭。

根據溥傑先生等舊宮廷人員的回憶,獻哲皇貴妃有相當的知識,並且由其注重規矩、禮法,眼裏不揉沙子,甚至有人認爲她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很像孝欽顯皇后。但是在孝定景皇后在世的時候,一來她有正宮皇后的身份,二來她有孝欽顯皇后遺詔的權力,故而完全不將獻哲皇貴妃等穆宗遺孀看在眼中,直到孝定景皇后去世,獻哲皇貴妃才終於“揚眉吐氣”。據一些人傳說,獻哲皇貴妃曾經指着孝定景皇后的屍身或棺槨說:“你也有今日!”無論這種說法是否確實,都表現了二者的矛盾非同一般。

在其後的日子裏,穆宗遺孀和德宗遺孀依然在暗下進行着鬥爭,說到底,其實即是穆宗獻哲皇貴妃與德宗溫靖皇貴妃(瑾妃)的鬥爭。這種鬥爭在溥傑先生等人的記錄中尤爲明顯,其實質,是因爲宣統帝在法統上是穆宗和德宗的兼祧子,故而穆宗遺孀和德宗遺孀都希望更多的佔有“母權”。其“鬥爭”的結果,大概一開始獻哲皇貴妃比較有利,後來就是溫靖皇貴妃佔據優勢了。不過說到底,清帝已經退位,這些鬥爭其實意義都不大。

1924年10月,北京政變爆發,在馮玉祥的操控下,《清室優待條件》被修改,宣統帝被趕出了紫禁城,當時尚存的兩位太妃,即獻哲皇貴妃和敦惠皇貴妃,便隨後出宮,前往原榮壽固倫公主府居住,最終纔此地過世。(原文來自橘玄雅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