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爲何選擇蔣琬成爲他的接班人?

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爲何選擇蔣琬成爲他的接班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選擇接班人時,爲何在羣臣中選中了蔣琬,他有何過人之處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面臨着一大難題,那就是選擇接班人的問題。當時,諸葛亮的手下人員裏,論資歷、戰功、能力,大家都認爲應該是魏延來接替諸葛亮的職務。而姜維號稱是諸葛亮的學生,在軍中也嶄露頭角,論軍事能力也是蜀軍中的佼佼者。可是,諸葛亮卻誰也沒有選擇,卻選擇了蔣琬,這又是爲什麼呢?

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爲何選擇蔣琬成爲他的接班人?

一、 蔣琬接管諸葛亮權力的經過。

蔣琬接替諸葛亮權力的過程是十分驚險的。這是因爲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正在率領大軍北伐。蜀軍主力和司馬懿的魏軍相距不遠,處於相持狀態。而蔣琬當時留在劉禪身邊,遠在千里之外。因此,諸葛亮在去世前對此做了周密的佈置。

諸葛亮先是向劉禪上了密表,祕密向劉禪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是蔣琬。而他自己在軍中,直到去世時都沒有公開地向任何人提起接班人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魏延和楊儀對軍權的覬覦之心。然後諸葛亮讓楊儀指揮全軍撤退,魏延爲全軍斷後。魏延經不起這樣的安排,和楊儀爲了軍權經過一番爭奪,兵敗被殺。楊儀把軍隊帶回漢中後,也馬上被剝奪了軍權,不久也被貶爲庶民,被逼自殺。

蔣琬成爲諸葛亮的接班人,這是諸葛亮生前周密的安排的結果。諸葛亮在他的安排中,縝密的將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到了裏面,包括政治、軍事、人情等因素都考慮到了裏面,不愧是當世的政治高手。最終蜀軍主力安全撤回了漢中,而對諸葛亮政策威脅最大的魏延、楊儀也都自取滅亡。

二、 蔣琬是唯一能夠保證諸葛亮政策執行的人。

諸葛亮挑選蔣琬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人是和自己能力專長最相近的人。諸葛亮在最初的時候,作爲劉備的軍師中郎將,爲劉備管理各種軍政事務,最大的成果就是行政治理,讓劉備足食足兵,沒有後顧之憂。

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爲何選擇蔣琬成爲他的接班人? 第2張

而蔣琬的才幹也與諸葛亮相似,他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也做到了讓諸葛亮足食足兵。從這一點來看,蔣琬擁有相當強的治國理政的能力。而這一點對於諸葛亮遺留下的政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這是因爲諸葛亮在臨去世前,將自己死後蜀漢政權的國策更改了。那就是不再發動勞民傷財的北伐,改爲休養生息,以待天時的政策。而這個政策,就必須要有一個擅長治國理政的人來執行。縱觀蜀漢政權之中,只有蔣琬纔是唯一合適的人選。

魏延和姜維都是一路人,他們都是以北伐爲己任的人。如果讓他們接管了諸葛亮的權力,就勢必要繼續北伐不止。那麼,諸葛亮的既定的國策就無法實施了。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對蜀漢的國力損耗過大,如果繼續北伐,對蜀漢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諸葛亮絕對不會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到魏延和姜維的手中。姜維作爲諸葛亮親自培養的將才,在諸葛亮的集團中資歷很淺。在姜維的上面,還有吳懿、王平、馬岱等一大批的將領,所以姜維不可能繼承諸葛亮的職位。諸葛亮處理好魏延和楊儀的問題,就能夠保證權力的過渡了。

三、 蔣琬的長處是蜀漢穩定的保障。

諸葛亮治理蜀漢十分成功,但是也正因爲他大權獨攬,使得蜀漢在他去世後,一時失去了重心。在這種時候,蔣琬發揮了他的特長,穩定了蜀漢的局勢。蔣琬在治國理政上,做到了井井有條,讓處於長期戰爭狀態的蜀漢得到了喘息之機。

蔣琬在朝堂之上,更是做到了以靜制動,處變不驚。他在剛接替諸葛亮的職位時,做到喜憂不形於色,行動如同平常。蔣琬用鎮靜的心態,平息了當時大家因爲諸葛亮去世帶來的恐慌情緒。在蔣琬的帶領下,蜀漢的國策、人事變更沒有帶來過大的影響。

更難能可貴的是,蔣琬處理人際關係、公私事務方面能夠秉公辦理,並不受個人的感情左右。蔣琬對人才十分重視,在諸葛亮處理馬謖的時候,蔣琬就對諸葛亮的處理表達了反對意見。在蔣琬執政後,他對說話失禮的楊戲,背後說他壞話的楊敏,都不予理會。尤其是楊敏因爲過失坐牢,蔣琬依然秉公處理,不乘機對他加罪。蔣琬憑着自己的以身作則,團結了蜀漢的絕大多數官員,穩定了蜀漢的局勢。從這一方面來說,蔣琬確實不負諸葛亮的重託,不愧蜀漢賢相之名。

四、 壯志未酬的蔣琬。

蔣琬在接替諸葛亮的職位後,爲蜀漢推行休養生息政策費盡心力。在他的領導下,蜀漢得到了喘息之機,在經濟上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不過如果說蔣琬只是專心文治,並無心武功是對他的誤解。實際上,蔣琬也有一顆繼承諸葛亮未竟的事業,完成北伐的心。

諸葛亮在臨去世的時候,爲何選擇蔣琬成爲他的接班人? 第3張

不過,蔣琬的北伐策略與諸葛亮的不同。他將目光轉向了曹魏的魏興、上庸。我們知道,這個地區是當年劉封、孟達佔領的,經過多次戰亂後,被曹魏所佔據。蔣琬放棄了諸葛亮兵出祁山的策略,製造船隻,準備拿下上庸。可惜這次行動,因爲蔣琬的身體不好,再加上蜀漢的羣臣不支持,沒有能夠實施。

此後,劉禪派費禕和姜維來找蔣琬探討北伐的戰略問題。我們知道,費禕本來就無意北伐,而姜維認爲自己出身西涼,熟悉那裏的風俗地理,一心想出兵涼州。如果蔣琬採取與費禕相同的意見,那麼蜀漢就不會有發動北伐的動議。而我們從蔣琬向劉禪上奏的表章中,可以看到蔣琬是支持姜維的意見。他建議以姜維爲前鋒,出兵涼州,自己則作爲姜維的後援。

可惜的是,蔣琬不久就病死了,沒有實現這個計劃。而費禕在接替蔣琬後,就堅決不發動北伐,爲此還不惜裁減姜維帶領的兵馬。直到費禕被刺殺後,掌握了蜀漢軍權的姜維才發動了對曹魏的北伐。

我們從蔣琬的行動可以看到,蔣琬是有心北伐的。而且蔣琬改變諸葛亮的北伐策略是很有見地的。這個原因蔣琬在向劉禪的奏章中寫明瞭,那就是蜀漢弱小,想要北伐取得戰果,就必須借重東吳的力量。可是,我們可以從諸葛亮的北伐過程中看到,東吳和蜀漢的配合根本就不緊密。甚至在多次北伐中,東吳爲了保存實力,動不動就將軍隊撤回,丟下蜀軍唱獨角戲,讓諸葛亮壯志難酬。

而且蜀漢將北伐方向定在隴西,與東吳相隔萬里,根本達不到互相配合的目的。曹魏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發揮內線作戰的優勢,對蜀漢和東吳各個擊破。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蔣琬決定將目標改變到上庸方向。

上庸位於魏蜀吳的交界,羣山環抱,一條漢水穿過其中。蜀漢位於上游,奪取這個地區是有把握的。而且奪取之後,曹魏也難以奪回。而且順漢水而下,蜀軍可以到達曹魏的戰略重鎮襄樊。如果蜀漢佔領上庸,就等於在曹魏的荊州防線的側背伸出一把刀子,讓曹魏不得不分兵對待。這樣,蜀漢既可以減輕涼州方向上的壓力,又能夠在有利的時機出兵荊州,配合東吳作戰。

可以說,蔣琬的奪取上庸的策略是暗含殺機的。可惜的是,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後,由於魏延和楊儀內訌,元氣大傷。當時沒有人支持蔣琬的策略,他們只看到了蜀軍順流而下攻打上庸,如果不利難以退回。卻沒有看到,如果奪取了上庸,則敵人也是難以奪回的。這實際上是蜀軍將領沒有自信的體現。蔣琬最後無奈,只得放棄了自己的策略,回到諸葛亮原來的北出祁山,進兵涼州的難以成功的道路上來。

結語:

諸葛亮在去世前就安排了後事,他將蜀漢將來的國策進行了更改。那就是不再北伐,休養生息,以待天時。爲了執行這個國策,他選擇了蔣琬。因爲在蜀漢所有的羣臣中,只有蔣琬纔是執行這個國策的最佳人選。

如果諸葛亮選擇魏延、姜維做他的接班人,那麼他們會繼續發動北伐,根本不會執行諸葛亮的國策。這樣,在長期消耗的情況下,蜀漢的局勢會越來越岌岌可危,這是諸葛亮所不願意看到的。這是諸葛亮不選擇魏延、姜維的根本原因。因此,在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終於在沒有出現太大波折的情況下,讓蔣琬成爲了自己的接班人,實現了權力的過渡。

蔣琬也不負諸葛亮的厚望,他以自己的才能和品行,穩定了蜀漢的局勢。在他的帶領下,蜀漢得到了喘息之機,經濟得到了恢復發展。同時,蔣琬也從自己的觀察出發,對諸葛亮的北伐策略做了修改。可惜的是,由於蔣琬的身體原因,在他壯志未酬的情況下就病逝了。不過蔣琬對蜀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爲蜀漢的四賢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