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遼太宗爲什麼要發動滅後晉之戰?他爲何針對後晉?

遼太宗爲什麼要發動滅後晉之戰?他爲何針對後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耶律德光,即遼太宗,字德謹,小字堯骨,契丹族,遼朝(契丹)第二位皇帝(927年―947年在位),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母爲淳欽皇后述律平。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對於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而言,似乎在中原地區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權就是他們的目的。自北魏政權建立後,那些野心勃勃的少數民族更是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不斷南下對中原政權發動攻擊。

其中就以五代十國時期得到了高速發展的契丹爲代表,契丹實現統一後,在統治者的帶領之下,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展。

基於此,契丹開始發動一系列戰爭,其中最爲出色的就是與後晉政權之間。戰爭結束後,後晉皇親國戚全部被掠奪到契丹,後晉政權宣告滅亡。

契丹掌控後晉生死,它是後晉政權能夠建立的直接原因。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不願意繼續與後晉維護表面關係,以後晉朝廷忘恩負義爲由,帶領軍隊大舉南下。

從之後的推斷中,可以得知是晉國投降於契丹的將領趙延壽極力勸阻,才使耶律德光準備趁着中原地區陷入饑荒之時發起攻擊。

契丹對這場戰爭很看重,他們調集了密雲、雲州、應州等地的軍隊共同進發,兵分兩路的發起攻擊。

東路軍隊由趙延壽所帶領,只有軍隊五萬人作爲先鋒部隊。

遼太宗爲什麼要發動滅後晉之戰?他爲何針對後晉?

耶律德光親自帶領十萬殿後,他從南京出發,直逼魏州。

另外一支部隊則由偉王帶領,從雁門關出發,直逼太原。

契丹軍隊的快速趕路,東路軍隊的先鋒部隊很快就佔領了晉國方面的糧食儲存基地貝州,緊接着又佔領了南樂。耶律德光身爲一國之君,自然不敢貿然繼續進發,以免陷入敵軍圈套之中,就在周圍的元城設置了牙帳。

西路軍隊的行進也很順利,不久就佔領了代州,還兵臨忻州城下。

後晉皇帝彷彿這個時候才反應過來,趕忙派遣使者前往契丹求和,想要與之修好。奈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契丹自然拒絕。後晉皇帝無奈,只好依靠黃河作爲天然的屏障展開防禦部署。

他還命令麾下將領高行周擔任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進駐戚城,他本人則帶領軍隊抵達澶州。對於契丹的另外一路軍隊,皇帝也派遣了劉知遠前往抵抗,並大獲全勝。偉王逃跑到了鴉鳴谷,與契丹的主力部隊會和。

遼太宗爲什麼要發動滅後晉之戰?他爲何針對後晉? 第2張

耶律德光決定先行一步採取行動,率領軍隊直接包圍戚城,並派遣另外一位將領帶領數萬士兵對博州發起攻擊。

與此同時,另外一位將領楊光遠則從側後方形成包抄之勢,正面迎戰後晉軍隊。晉國朝廷也及時派遣軍隊進行防禦,並命令各城池加強巡邏,準備迎接戰鬥。當時雙方都已經認識到了渡口馬家口的重要性,晉國派遣了大量軍隊趕往阻截敵軍。

而這時數萬的契丹步軍以及騎軍早就已經抵達,他們在河東地區修築城池,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後晉將領李守貞趁着契丹渡過一半的時候突然發起攻擊,直接除掉了契丹東岸的營壘,使其軍隊潰散,向西方撤退。

不僅是這個戰場遭遇了失敗,戚城也始終沒有獲得勝利。

耶律德光只好假裝放棄,將軍隊埋伏在頓丘,企圖誘惑敵軍出城。人算不如天算,適逢天降大雨,敵軍沒有出城。

在戰場中,戰爭本就是各有勝負,誰也不可能真的戰無不勝。在晉國藥元福、皇甫遇等將領的帶領下,他們來了一招出其不意,帶領着精銳的騎兵部隊逆風而上,奮力拼殺。

遼太宗爲什麼要發動滅後晉之戰?他爲何針對後晉? 第3張

除了這支軍隊以外,還有一位將領與之配合,本着破釜沉舟的心態,對契丹發動了一場攻襲戰。由於太過迅猛,契丹人措手不及,只好放棄戰馬從小路逃跑。本來在此戰獲得勝利之後,若是後晉能夠及時止損,休整士兵,保留有生力量,或許還能夠保住國家。

奈何後晉政權因爲這場戰爭的勝利感到驕傲不已,對契丹方面也存輕視態度,還想發動北伐戰爭,可謂是異想天開。

多次遭遇失敗的契丹更是不願意就這樣放過晉國,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

耶律德光派遣趙延壽假裝投降,誘惑後晉出兵。

後晉皇帝喜悅非常,立刻同意,派遣手下將領杜重威帶領士兵進攻幽州。

杜重威帶領軍隊三十萬人進攻幽州旁邊的一個小城池瀛州,契丹將領早已預料到,先行一步帶領軍隊出城埋伏。晉國偏將發起追擊,麾下兩千士兵全軍覆沒不說,就連他本人也在戰死沙場。

遼太宗爲什麼要發動滅後晉之戰?他爲何針對後晉? 第4張

杜重威見死不救,反而帶領軍隊向後方撤退。契丹軍隊趁機南下,沿着定州不斷向前推進。杜重威本來還想要繼續向南方撤離,奈何遇到張彥澤中途返回恆州,於是就調轉方向朝西方行進。

他們到達中渡橋時,契丹軍隊已經搶先一步佔領。張彥澤無奈,只好率領軍隊與之搶奪。契丹軍隊就將橋樑燒燬,兩支軍隊隔着河流形成對峙局面。耶律德光又派遣一支部隊迂迴到敵軍側後方,控制後晉的運糧通道。

說來也是好笑,即使到了這樣的危急關頭,後晉將領仍舊只看得到個人利益。只擔心個人安危,絲毫沒有大局意識。其中就以將領杜重威爲代表人物,也是因爲他,後晉方面再損失了一位大將。

晉國將領王清主動請求帶領軍隊兩千人爲主力部隊開路,這種大義的舉動本該受到衆人的尊敬,誰知杜重威懷疑王清心懷不軌,不允許大軍前往增援。王清的部隊全部戰死,主力部隊也因此陷入了包圍之中。

杜重威又暗中聯繫契丹,表達了自己想要投降的想法。耶律德光假裝同意將其冊立爲帝,誘惑杜重威帶領軍隊進入陽城,然後趁着後晉主力空虛發起攻擊,直接攻陷汴梁,後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