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百科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英國軍事家,政治家,外文名John Churchill, 1st Duke of Marlborough,生卒時間1650年5月26日-1722年6月16日。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百科

  約翰·丘吉爾

個人經歷

早年

約翰·丘吉爾的父母親是溫斯頓·丘吉爾爵士(英語:Winston Churchill (1620–1688))(Sir Winston Churchill)和伊麗莎白(Elizabeth),約翰的姐姐阿拉貝拉(英語:Arabella Churchill (royal mistress))是後來成爲英王詹姆斯二世的約克公爵的情婦(約在1665年兩人開始交往生育),爲約克公爵生有一私生子——菲茨·詹姆斯(英語:James FitzJames,1st Duke of Berwick)(後來成爲路易十四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他指揮法軍在1734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贏得勝利,自己卻戰死沙場)。因爲父親早年在內戰爲國王查理一世作戰,當保王黨失敗後,丘吉爾一家就失去了賴以維生的地產。在貧微中長大的約翰,雖然因爲1660年“王政復辟”而獲得王室的青睞(查理二世也在1664年授予溫斯頓·丘吉爾宮廷職位),但也培養出投機貪慾的性格;復辟時代的道德敗壞,也醞釀他力爭上游而不顧原則的強烈企圖心。

入伍之後

當約翰·丘吉爾在1667年當上薪資不多的王家衛士之後(藉由約克公爵的提攜),爲了獲得進一步晉升的機會,四處鑽營活動。他甚至利用自己俊俏儒雅的特點,取悅有權有勢的宮廷貴婦並賺取外快,最後搭上了查理二世的首席情婦——芭芭拉·帕爾瑪(英語:Barbara Palmer,1st Duchess of Cleveland)。據說查理二世有次跑去芭芭拉的住處幽會時,正與芭芭拉偷情的丘吉爾立刻從牀上跳起來,躲進衣櫃中,但很快被“經驗”豐富的查理發現(國王風流好色,熱衷於外遇偷情)。當丘吉爾跪在國王的腳邊時,查理寬大地對他說:“你是個無賴,但我原諒你,因爲你這樣做的原因是爲了討生活。”雖然這個故事可能是杜撰的(真實性較高的版本是——丘吉爾在國王到來前就急忙地從窗戶中跳出),但是芭芭拉在1672年生下的女兒芭芭拉·菲茲蘿(英語:Lady Barbara FitzRoy),公認是約翰·丘吉爾的私生女,證明他曾有幾年不光彩的小白臉生活;他也從芭芭拉身上,取得一共五千英鎊的鉅額“包養費”。

約翰·丘吉爾在1672年時參與第三次英荷戰爭,以作戰英勇而獲得稱讚,進一步獲得海軍大臣約克公爵詹姆斯的賞識與提拔;1674年在法荷戰爭時作爲法軍的盟友,接受法國軍事天才的蒂雷納元帥指揮,並從中學習蒂雷納優秀的作戰技巧。此時他逐漸展現出未來的優秀天分,以及促使他成功的種種特質,諸如良好的個人魅力、恭維技巧、遊說能力、涵養沉着,以及外交必要的機警狡猾、虛僞詐術;當然最重要的,是敏銳的戰略能力,最終使他成爲偉大的軍事天才。法王路易十四也在戰爭中注意到年輕的丘吉爾,但路易調查後的的總體評價是:此人雖然勇敢,但是過於沉湎於宮廷社交生活,是個小白臉式的人物,日後難成大器,故此不予招納;太陽王沒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己會嚐到這位英國新教徒帶來的苦果。(1675年英國改與荷蘭結盟,丘吉爾回到英國,繼續爲約克公爵詹姆斯效力)

婚姻與竄升

大約在1677年,約翰·丘吉爾與年輕的薩拉·詹寧斯(英語:Sarah 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1660-1744年,在1673年成爲約克公爵家的侍女)祕密舉行了結婚儀式,共結連理的兩人,並不在意彼此家人的反對(丘吉爾的父親希望兒子和有錢的凱瑟琳·塞德利結婚,清除家族債務)。這是一樁成功且美滿的婚姻,男女雙方都具有互相匹配的俊美與心智。因爲薩拉是詹姆斯二世之女——安妮公主的親密好友,也是公主最有影響力的顧問(未來公主登基爲安妮女王后,丘吉爾夫婦就成爲女王最信任的親信與元帥),婚事強化了丘吉爾與老上司約克公爵一家的聯繫(婚禮很可能就在約克公爵夫人的家宅中),促使約克公爵把丘吉爾視作個人心腹。

當時主持英國政務的丹比伯爵,正推出進一步的聯荷攻法政策,計劃於1678年正式出軍,進攻法國。爲了與荷蘭元首威廉三世協調出兵事宜,丹比於是在當年四月,派約翰·丘吉爾爲外交使節,至荷蘭的海牙進行聯盟談判。丘吉爾於此次任務中,展現了出色的外交才幹,他的談判技巧與周到禮數,給威廉三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這次外交任務,最終因爲英王查理二世的延遲出兵(因路易十四賄賂英王與英、荷政要,導致戰爭在英軍出兵前,就於1678年底結束)而失敗,但是丘吉爾在荷蘭建立的人脈與關係,對他未來的生涯影響,至關重要。

當天主教的約克公爵,於1682年5月從荷蘭回到英國後,他在1685年繼位爲詹姆斯二世;而丘吉爾立刻被任命爲北美哈德遜灣公司的第三任總督(詹姆斯二世是前任總督),任期從1685一直到1692年。同一年,前國王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默斯公爵(英語:James Scott,1st Duke of Monmouth)起兵叛亂,自稱爲正統的新教英王。丘吉爾勳爵受命爲平亂主帥,他在鎮壓叛亂的戰鬥中,由於輝煌的戰功,被擢升爲少將,又被封爲男爵。

三年之後,發生“光榮革命”。當詹姆斯二世意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時,丘吉爾因爲堅奉新教,於是不動聲色地站在了詹姆斯二世的對立面(安妮公主也反對父親的天主教政策,私底下希望父親能退位)。當他被詹姆斯任命爲三萬英軍的主帥,率軍阻截威廉三世1.6萬的荷蘭陸軍(當時“輝格黨”和“託利黨”祕密請求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推翻詹姆斯二世)時,他很快就倒戈投向了直逼倫敦的威廉三世,並極力支持威廉的奪位行動。於是,衆叛親離的詹姆斯二世只好逃亡法國,期待藉法軍之力以捲土重來。1689年,國會宣佈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瑪麗二世爲英國國王和女王。約翰·丘吉爾被封爲馬爾博羅伯爵。

與威廉三世的衝突

約翰·丘吉爾因爲在光榮革命中替威廉三世立下大功,受到國王一定程度的器重,任命他重新組建整個英格蘭的陸軍(不包括愛爾蘭和蘇格蘭)。隨着英國議會在1689年批准英軍加入反法的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丘吉爾先是在1689年被派遣至西屬尼德蘭,率領八千英國兵,擔任荷蘭陸軍主帥瓦德克親王(英語:Prince Georg Friedrich of Waldeck)的副將,並在戰場中表現出天才般的軍事才幹,獲得瓦德克親王的極力讚揚;然後在1690年,他受命平定博因河戰役後的愛爾蘭叛軍,出色地攻克了南端海岸的科克與金塞爾(Kinsale),把叛軍壓縮在西部地區,並切斷法國海軍與愛爾蘭天主教徒的聯繫,使得國王對他刮目相看。

雖然威廉三世認可丘吉爾優秀的戰略天分與指揮技術,但是威廉三世拒絕授與他榮耀的嘉德勳章和軍械總局局長(Master-General of the Ordnance,相當於戰爭部長)的職位,寧可在著名的陸軍主帥兼軍械局長紹姆貝格(原是喀爾文派的法國元帥,因太陽王廢除南特詔令,轉投普、荷)於1690年陣亡後,暫時出缺,也不願讓呼聲最高的丘吉爾接替軍械局長的大位。於是,野心勃勃的丘吉爾開始不滿他的待遇,認爲憑自己才能與功勞,應當成爲獨當一面的主帥才能一展所長。加上威廉三世偏好重用外來的荷蘭等將官,無形中傷害了英格蘭將官的自尊,使得約翰·丘吉爾和相同立場的英格蘭將官心懷不滿,在軍中和議會發起排斥荷蘭等外來將領的聲浪,因此引發威廉三世的敵意。

女人間的對立

丘吉爾與國王的衝突,隨着女人間的鬥爭而擴大並複雜化。當時馬爾博羅伯爵夫人(薩拉·丘吉爾(英語:Sarah Churchill,Duchess of Marlborough))維持着與安妮公主的親密關係,薩拉具有高度的謀略,又身爲安妮首要的的侍女與私人顧問,她鼓勵安妮去和長姐瑪麗女王爭執,爭取安妮她身爲王位繼承人的“應有權益”,導致安妮和威廉夫婦的尖銳矛盾。譬如當安妮公主要求里士滿宮以及議會津貼,卻被威廉和瑪麗加以否決,造成兩姊妹關係緊張;特別是威廉三世輕視安妮的丈夫——丹麥的喬治親王,拒絕讓才能平庸的喬治王子帶領軍隊,使安妮更加怨恨。

另一方面,威廉夫婦則擔心安妮的經濟優渥,會成爲最有力的反對人士,進而威脅他們的王權。瑪麗女王除了認定是薩拉·丘吉爾(英語:Sarah Churchill, Duchess of Marlborough)在安妮身旁挑撥離間,破壞她們姊妹的感情;更對丘吉爾的野心和背叛故主的不良紀錄感到不悅。當威廉在1690年6月趕赴愛爾蘭去和岳父詹姆斯二世大戰時,丘吉爾被任命爲英國所有部隊和民兵的指揮官,並擔任九人理事會的其中一員,輔佐瑪麗女王統治英格蘭;在瑪麗寫給威廉的信中,她毫不掩飾自己對丘吉爾的厭惡:“我很難信任他(丘吉爾),更無法尊重他”。

事實上包含丘吉爾和安妮等英國政要在內,當時一直與被廢的詹姆斯二世聯繫,請求詹姆斯二世原諒他們在光榮革命的背叛行爲,併爲前景難測的未來政局預作退路。威廉三世對此瞭然於胸,以視若無睹的態度包容官員這種自保手段;但是傲氣自負的威廉,不能接受蓄意的挑釁,這也導致丘吉爾與威廉的衝突註定爆發。

撤職與蒙羞

接到妻子瑪麗的多次彙報與控訴,威廉開始把丘吉爾夫婦視爲煽動抗議的核心源頭,當1691年10月威廉與丘吉爾從西屬尼德蘭的戰場回到英國之後,兩人的矛盾升到最高點。威廉曾私下對人說:“如果我不是國王,我一定會跟他(丘吉爾)一對一的決鬥,至死方休”。1692年1月,約翰·丘吉爾疑似和試圖復辟的詹姆斯二世追隨者詹姆斯黨有所接觸,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決定給安妮集團一個有力的處分——撤銷了丘吉爾的所有職位,並要求安妮公主切斷和薩拉·丘吉爾的關係(瑪麗無法剝奪薩拉的侍女職位,因爲薩拉是被安妮僱用的)。但安妮卻公開讓薩拉·丘吉爾參加王宮的活動,以表支持丘吉爾夫婦。因此瑪麗發動第二個處分——命令薩拉·丘吉爾不得參與宮廷活動。在這場角力中,最後是安妮和丈夫喬治親王,憤怒地搬離宮廷,退出權力核心並失去榮耀(瑪麗禁止朝臣和平民去探望安妮,兩姐妹一直到瑪麗死前才恢復感情);而馬爾伯勒伯爵立即被拔除皇宮相關的頭銜。

丘吉爾在缺乏充分理由下被撤職,導致英國的政局動盪。丘吉爾的政要好友認爲他被國王羞辱,紛紛爲他抱不平:施魯斯伯裏(國王的親信謀士)直接反對撤銷丘吉爾的職務、內閣大臣西德尼·戈多分(英語:Sidney Godolphin,1st Earl of Godolphin)揚言請辭、英國海軍總司令羅素當面指責威廉說,國王對不起那些“替他戴上王冠”的人;瑪麗二世原本的高人氣也因此下降。

涉嫌叛國

在1692年五月,更嚴峻的情勢來臨。因爲指控丘吉爾涉嫌參與詹姆士黨的新事證,丘吉爾在5月4日以涉嫌叛國被關入倫敦塔,過了五個星期的囚禁生活。囚禁其間,安妮公主多次寫信給焦慮的薩拉和獄中的丘吉爾,信中發誓說,她將永遠與他們夫妻團結在一起、不離不棄。

因爲威廉三世在大同盟戰爭急需優秀將領,於是在國王的授意下,丘吉爾被裁決爲受害於僞造文件,於6月15日無罪釋放,並以較低的軍銜回到戰場。但是丘吉爾仍持續與住在法國的詹姆斯二世聯繫,導致他在1694年涉及一樁更嚴重的叛國泄密事件——佈雷斯特襲擊行動(英語:Battle of Camaret)。所幸事件塵埃落幕,丘吉爾反而從中受益。至於丘吉爾究竟有無泄漏軍事機密給詹姆士黨和敵對的法國,史學家至今無法確定真相。

與國王和解

隨着瑪麗女王在1694年底的病逝,安妮公主勢必將成爲威廉之後的英國女王(瑪麗的子女皆早夭),威廉三世與安妮、丘吉爾的主要矛盾立刻消失了;於是他在1695年恢復丘吉爾在宮廷中的職位(軍政要職仍未回覆),安妮公主也因爲權力恢復,其居所形成英國最高層級的政要社交圈(威廉三世沉默寡言、厭惡社交,給自身帶來很大的困難)。

1697年大同盟戰爭結束後,因爲威廉在英國的政局越來越孤立,飽受託利黨國會的猛烈攻擊與蠻橫打壓(1697年把陸軍裁減爲十分之一——七千人、收回威廉之前封賞出去的土地與爵位),使得威廉越來越需要丘吉爾一派政治力量的支持。丘吉爾透過英俊年少並受威廉喜愛的寵臣——凱佩(英語:Arnold van Keppel,1st Earl of Albemarle),從中斡旋(詹姆士黨造謠說凱佩是威廉的同性戀孌童),兩人因此在1698年正式和解並衷誠合作。當年夏天,威廉三世請丘吉爾擔任安妮公主的獨子——小威廉格洛斯特公爵(第二順位的王位繼承人)的全權教師(小威廉也期望兩人和解),他說:“先生,請你教導他,從你的才能看來,我的外甥(小威廉)不會無所作爲的。”同時,馬爾博羅恢復了他在軍中的高位與職銜,並且重返樞密院。雖然年幼的小威廉不幸在1700年夭折,但是丘吉爾確保了國王的重用與合作。

丘吉爾於是在威廉三世的晚年,成爲舉足輕重的政治家。他在努力輔佐國王的同時,小心翼翼地保持對託利黨(國會多數黨)的巨大影響力。他就這樣一方面同威廉保持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又同那些使國王感到厭惡的托利黨人來往密切。更重要的是,身爲主戰派的他,全心支持威廉維持軍隊的要求。他帶領上議院進行奮鬥,努力防止不適當的裁軍削弱英國力量。他在1698年,與同樣親近託利黨的西德尼·戈多分(英語:Sidney Godolphin, 1st Earl of Godolphin)結爲親家(丘吉爾的次女與西德尼·戈多分(英語:Sidney Godolphin,1st Earl of Godolphin)的獨子成婚),兩人成爲生死與共的事業夥伴,一同晉升爲權力爭奪賽中的核心人物。但因爲丘吉爾表現地太過傾向於託利黨,使得威廉再度疑心他左右搖擺、立場不忠;丘吉爾因此抱怨說:“國王內心對我依然是冷漠與不信任”。

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一觸即發,威廉三世任命馬爾博羅伯爵爲英荷陸軍的反法主帥,自己卻在隔年三月意外地騎馬摔傷,引發重病而去世。在他去世前,他把馬爾博羅作爲主持樞密院和統率軍隊的最佳人選,推薦給王位繼承人安妮。安妮女王登基後,備受女王寵信的丘吉爾,立刻成爲英國最有權力的男人(年薪六千英鎊)。

戰神登場

1702年安妮女王繼位後,丘吉爾被升爲馬博羅公爵與軍械總局局長(Master-General of the Ordnance),並得到最高榮耀的嘉德勳章。他以英荷聯軍總司令的身份,參加反法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1713年),他統領超過二十萬的英荷陸軍(7萬英軍、13萬荷軍),成爲反法大同盟的主力。當時英國兩大政黨——輝格黨與託利黨的主要派系,都全力支持作戰(當時託利黨溫和派佔國會多數),讓丘吉爾得以大顯身手、一展抱負。他在1704年的布倫海姆戰役,與奧地利主帥歐根親王聯手,大敗法國與巴伐利亞的聯軍,法王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夢想開始破滅。

布倫海姆戰役打破1643年羅克魯瓦戰役以來,法軍的“不敗神話”。根據溫斯頓·丘吉爾的描述:“路易十四不能理解,他的優良軍隊不但戰敗,而且滅亡了,從此,他考慮的已經不是怎樣稱霸歐洲,而是如何體面地結束這場由他挑起的戰爭”。

對於約翰·丘吉爾的勝利,安妮女王大喜過望,下令爲他建造奢華的布倫海姆宮。因爲解救了奧地利被圍困的態勢,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還封馬爾博羅公爵爲神聖羅馬帝國明德海姆親王,直到今天,馬爾博羅公爵的子孫還可以享用這個稱號。

之後,丘吉爾在1706年的拉米依戰役中,大敗法國的維勒魯瓦元帥,從法軍手中奪取西屬尼德蘭;接着又和取得意大利北部的歐根親王再度合作,在奧德納爾德戰役打敗法軍,攻入法國境內。但是在一連串的勝利之後,他和歐根的聯軍卻在1709年的馬爾普拉凱之戰傷亡慘重,戰局因此陷入膠着,議和聲浪逐漸竄起。

情勢下滑

當時政局由主戰的輝格黨閣員主持,因爲1707年輝格黨拓展爲國會多數黨,主戰派領袖丘吉爾與西德尼·戈多分(英語:Sidney Godolphin,1st Earl of Godolphin),也就從親近託利黨轉變爲輝格黨的堅定支持者。

戰爭持續到1711年,不列顛人不僅要在海洋維持龐大的艦隊,以封鎖法國與西班牙的漫長海岸線,在歐陸與美洲的各個戰場上,還供養著超過15萬軍隊;不僅如此,英國還必須給予貧窮的盟國以金錢援助(提供的金援僅次於荷蘭),一年的軍費就達到了驚人的700萬英鎊。而當年的英王查理一世,僅僅因爲不到100萬英鎊的支出就與議會兵戎相見,爆發英國內戰;即使是軍人主政的克倫威爾時期,英國一年的軍費也不過250萬英鎊。長時間的戰爭使得普通英國百姓倍感疲勞,他們眼見支持輝格黨的商人,爲了發國難財而慫恿戰爭,心中自然不平,於是基層的民意開始偏向主張停戰的託利黨。

安妮女王是一位平凡保守的婦道人家,女王曾經說過,我無野心,只想見到光榮的和平,無論何時,當上帝召喚我時,若我能帶給可憐的國家和所有的朋友和平與安寧,就心滿意足了。但是女王的思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受控於閨中密友兼宮廷女官——馬爾博羅公爵夫人(薩拉·丘吉爾),這位聰明果敢但暴躁易怒的公爵夫人,一年薪俸高達五千一百英鎊,卻仍汲汲營營地替她丈夫謀取更多財富。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馬爾博羅公爵夫人才是宮廷裏的實際女主人,一直以來,都是她推動女王去支持丈夫的戰事。

但是到了1710年,公爵夫人卻因爲自身的傲慢以及難相處的脾氣,損害了與女王的私人感情。從1707年開始,她忽視女王保守虔誠的性格,公開嘲弄君權神授之說是對大衆的謊言,並要求女王壓抑自身喜愛和平、親近託利黨的情緒,重用主戰的輝格黨。有段時間,公爵夫人要求一個長假來享受私人生活,結果卻被另一位女官阿比蓋爾(英語:Abigail Masham,Baroness Masham)(託利黨領袖羅伯特·哈利(英語:Robert Harley,1st Earl of Oxford and Mortimer)的侄女)趁虛而入,替代了女王需要的閨密關係,因此公爵夫人開始被女王疏遠。終於,隱忍已久的安妮女王在和公爵夫人大吵一架之後,革退了公爵夫人的女官職位。即使丘吉爾回國後向女王下跪求情,安妮仍拒絕與薩拉和好。兩個女人的友誼正式破裂了,而女王自稱她“好像是在長期的禁錮中獲得自由一樣”。

下臺流亡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百科 第2張

  西德尼·戈多分

託利黨雙領袖羅伯特·哈利(英語:Robert Harley,1st Earl of Oxford and Mortimer)與博林布魯克子爵(英語:Henry St John,1st Viscount Bolingbroke),在1710年看到這個改變政局的絕佳機會,趁機將過去馬爾博羅公爵與輝格黨成員,利用戰爭中飽私囊、以權謀私的行爲全都曝光出來。因爲馬爾博羅公爵在政治上投機取巧,毫無原則;在金錢上也是慾壑難填。自從獨掌軍中大權以來,這位英國戰神在私下做了不少惹人非議的行動,利用手中的權力“半合法或非法地”賺取了大量財富。

眼見宮廷裏風向轉變,英國國內記恨、妒忌馬爾博羅公爵的人更是牆倒衆人推。很快馬爾博羅公爵在輿論中的形象,就從大英雄變成了大奸雄。掌權的輝格黨大臣同樣受到指責,許多人大罵商人在拿人民的鮮血換取自己的金錢。1710年8月,安妮女王裁撤了馬爾博羅公爵最重要的政治夥伴——財政大臣兼樞密院第一領袖西德尼·戈多分(英語:Sidney Godolphin,1st Earl of Godolphin)(長期擔任副首相的作用,1707年取代羅伯特·哈利成爲實質首相)。接着在10月新屆議會選舉中,輝格黨大敗,託利黨徹底掌握國會並組成反戰的內閣。

當國內政壇變天之後,託利黨政府立刻派人向馬爾博羅公爵嚴詞逼問,譴責他從糧食供應商收取每年六千英鎊的賄賂,並把2.5%的軍費當作回扣中飽私囊。馬爾博羅公爵極力辯解說2.5%的資金是用在收集情報的應有開銷,並聲明這是歐陸各國使用軍費的慣例。第二順位的英國王位繼承人——漢諾威選帝侯喬治,連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爲好友丘吉爾辯護。兩人提出歐陸盟國的共同聲明文件,稱讚丘吉爾把2.5%的情報費運用的非常明智,“對許多戰役的勝利,居功厥偉”。

但因爲丘吉爾對收賄辯解薄弱,安妮女王與託利黨國會在1711年底強制解除丘吉爾的職位,勒令他回國接受進一步調查。於是在1712年10月參加完西德尼·戈多分(英語:Sidney Godolphin,1st Earl of Godolphin)的葬禮後,馬爾博羅公爵在12月一日,偕同妻子薩拉流亡荷蘭與德意志,獲得新任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的庇護;而安妮女王也就默認了公爵的自我懲罰。

1711年底丘吉爾被解職的大事件,讓歐陸的盟軍震驚不已;而法國卻是一片歡欣鼓舞,欣喜於除去一位強力可畏的敵對統帥。很快地,英-法展開獨立協商的和平談判,明眼人都知道,如果主戰派的丘吉爾在任,戰爭將繼續下去,而英國人選擇搬開丘吉爾這塊阻擋和平的大石。

重返榮耀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百科 第3張

  布倫海姆宮

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結束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國雖被譴責爲背叛盟友,但獲得巨大的利益,成爲最大的贏家與海上第一強權。雖然丘吉爾與安妮女王似乎重新和好,但因國內政壇仍被託利黨把持,馬爾博羅公爵未能回到英國。因爲夫人薩拉無法適應行旅生活,總是抱怨連連,造成他的精神負擔。

他在歐陸的所到之處都廣受歡迎,人們推崇他爲一個偉大的將軍。此時他與王位繼承人漢諾威的喬治結盟並緊密團結,卻仍保持與詹姆士黨的書信聯繫。因此,喬治無法放心信任丘吉爾,懷疑他耍弄兩面手段的可能性,並害怕他會在關鍵時刻倒戈,支持天主教的王位繼承人——詹姆斯二世之子詹姆斯·斯圖亞特(自稱英王“詹姆斯三世”,英國史家通稱爲“老王位覬覦者”)。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英國政要挫敗少數託利黨領袖(羅伯特·哈利與博林布魯克子爵)與詹姆士黨謀取王位的陰謀,迎接約翰·丘吉爾的盟友漢諾威選帝侯喬治,登基爲英王喬治一世。伴隨着託利黨政府的垮臺,約翰·丘吉爾才被主政的輝格黨政府和喬治一世,風光地迎接回國。

雖然丘吉爾在1715年,幫助喬治一世鎮壓蘇格蘭的詹姆斯黨起事,但是對於他之前與詹姆士黨的曖昧關係,喬治一世仍心存芥蒂。因此新國王沒有獎賞他樞密院的首席職位與重要的軍政實權,但至少恢復他大元帥和軍械總局局長(Master-General of the Ordnance)的頭銜(名義上),馬爾博羅再次成爲宮廷裏受人尊敬並有實質影響力的大人物;耗資30萬英鎊的布倫海姆宮,也在停工兩年多之後,繼續它的修建工程,終於在1722年完工。

死亡

1716年他首次中風,被迫引退,同年11月他第二次中風,一度喪失說話的能力;在多次中風之後,他飽受癱瘓病痛等折磨,最終在1722年於所住布倫海姆宮中病逝。他和夫人薩拉共同經營的龐大財產,幾乎都留給了精明能幹的薩拉,薩拉因此成爲歐洲最有錢的女性之一,一直活到84歲的1744年。

丘吉爾死後,他的政敵博林布魯克子爵(英語:Henry St John,1st Viscount Bolingbroke)(曾經被丘吉爾提拔的託利黨領袖,但在1710年和丘吉爾決裂,最終革除了丘吉爾的大元帥之位,並使其流亡)評論說:“他(丘吉爾)是如此的偉大,他的戰績是多麼的激動人心,因此我不記得他是否犯過任何的錯誤”。在英國軍事史上,他與納爾遜及威靈頓鼎足齊名,三人被看作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後代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 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歷史百科 第4張

  馬爾博羅公爵一家

約翰·丘吉爾的兩個兒子早夭,馬爾博羅公爵爵位起先爲其次女亨瑞埃塔繼承,之後約翰·丘吉爾三女安妮的次子查爾斯·斯賓塞成爲馬爾博羅公爵三世。查爾斯·斯賓塞之長孫喬治·斯賓塞對祖先的英名就這樣湮滅深感不安,他向英國王室討了一紙敕令,改姓複姓斯賓塞-丘吉爾。

20世紀的英國偉人溫斯頓·丘吉爾和戴安娜王妃,都是約翰·丘吉爾的後裔。

家庭

父:溫斯頓·丘吉爾爵士(英語:Winston Churchill(1620–1688)(1620年-1688年)

姊:阿拉貝拉·丘吉爾(英語:Arabella Churchill(royal mistress))(1648年-1730年)

弟:喬治·丘吉爾(英語:George Churchill(Royal Navy office)))(1654年-1710年)

弟:查爾斯·丘吉爾(英語:Charles Churchill(British Army officer)(1656年-17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