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祕書,也就是師爺,雖然作爲朝廷認可的一個龐大參政的羣體,但是,他們真正晉升爲朝廷命官的機會並不多,尤其是州縣一級的祕書。但省以上的辦理軍務、賑災、漕運等位置的師爺,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晉升爲朝廷命官。據有關史料,記載從幕僚轉而爲一代權臣的,在晚晴官場非常之多,較爲出名的如趙翼、戴震、章學誠、劉蓉等人,尤其是晚清重臣林則徐、左宗棠和李鴻章,這三人均出身於祕書羣體,但後來都成爲了叱吒風雲權重一時的朝廷大員,對中國近代史具有深遠的影響。這裏要說的就是這三位晚清時期祕書出身的朝廷重臣所走過從仰人鼻息到權重一時的非常升遷之路。

一、林則徐爲福建巡撫張師誠做了5年的祕書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瓶泉居士等,曾官至一品大員,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燬。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爲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着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啓發作用。

嘉慶九年,即公元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就在揭曉成績揭曉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了書香門第出身的鄭淑卿爲妻。不久,新婚燕爾的林則徐離開家人前往京師參加會試,不想名落孫山。回鄉後就在福州北庫巷開設“補梅書屋”開班授徒,等待下一屆朝廷的會試。兩年後,林則徐擔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鴉片問題嚴重,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外商賄賂成風,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認識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開擴視野。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於是,他被張師誠招爲自己的幕僚。

那麼,張師誠爲什麼要挑選林則徐爲祕書呢?各種說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後人傳說,張師誠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啓,發現林則徐的賀啓寫得最好。那時正值除夕,依慣例各地官員都要向皇帝呈拜折。於是張將林則徐召來代草拜折,途中諸多刁難,整夜在他居所外連放爆竹,又改動拜折,要林則徐重抄一遍。張師誠觀察林則徐的修養和態度,只見他認真謄寫一遍,非常欣賞他人品及才華,就請他納入幕成爲自己的首席祕書。

當時,張師誠位極人臣,對典章大政等政治學問均有所知,他將自己公事上的所學知識和官場權術全都傳授給林則徐,甚至他在嘉慶十四年八月,即公元1809年9月,鎮壓海盜蔡牽時也讓林則徐一同隨往,並令林則徐間接參與鎮壓。張師誠事後稱讚林則徐說:“是役也,僚屬睹餘督剿之勞,僉謂非餘先得賊蹤,飛檄催戰,未必能如斯神速。”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第2張

當年歲末,張師誠推薦林則徐父親林賓日爲樂正書院主持,林家經濟得以改觀。後來,林則徐又在這年參加燕京會試,可惜仍是落第。但他依然留在張師誠幕府做祕書。直到嘉慶十六年,即公元1811年,林則徐終於高中進士及第,並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從此,林則徐開始踏上仕途之路。

二、左宗棠爲兩任湖南巡撫共做了7年的祕書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左宗棠少年時屢試不第,後來轉而留年就讀於長沙嶽麓書院。

有關史料上說他,意農事,遍讀羣書,鑽研輿地、兵法。後來竟因此成爲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歷了率領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十分重要的歷史事件。據有關史料記載,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5歲時,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多地則是經世致用之學,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爲至寶,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道光十年,即公元1830年,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讀書,翌年又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堂。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但是,他曾在6年中,3次赴京會試,全都名落孫山。

科場失意,使左宗棠不能進入仕途,進而實現他的志向。但左宗棠的志向和才幹,還是得到了當時許多務實派官員和社會名流的賞識和器重。其中,就有當時已經成爲朝廷重臣的林則徐。他曾與左宗棠在長沙徹夜長談,對治理國家的根本大計,特別是關於西北軍政的見解不謀而合。林則徐認定將來“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屬,便特地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寶貴資料全部交付給左宗棠。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第3張

咸豐二年,即公元1852年,當湖南長沙處於太平天國大軍圍攻的危急之際,左宗棠在郭嵩燾、胡林翼等人的推薦下,投入到了保衛大清江山的陣營,成爲湖南巡撫張亮基的貼身祕書。左宗棠在炮火連天的日子裏縋城而入,張亮基大喜過望,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左宗棠“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各種建議都被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終於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咸豐四年,即公元1854年3月,左宗棠又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長達6年之久。

其時,大清王朝在湖南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太平軍馳騁湘北,長沙周圍城池多被佔領,而湘東、湘南、湘西廣大貧苦農民,連連舉事,此伏彼起。左宗棠焦思竭慮,日夜策劃,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撐大局。同時,革除弊政,開源節流,穩定貨幣,大力籌措軍購:軍械、船隻。駱秉章對他言聽計從,“所行文書畫諾,概不檢校。”由於左宗棠的悉心輔佐和籌劃,不但湖南軍政形勢轉危爲安,出省作戰連連奏捷,其它各項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

左宗棠出任湖南巡撫的祕書,初露崢嶸,一時引起朝野上下的關注,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一些高官顯貴在朝堂之上競相舉薦,這得到了咸豐皇帝極大的關注。但也因此而引起了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等人忌恨和構陷,險些使左宗棠性命不保,幸得胡林翼、郭嵩燾等人的仗義執言,潘祖蔭、肅順等大臣的竭力上陳,才使一場軒然大波得以平息。

6年後,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並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第二年,太平軍攻克杭州後,左宗棠由曾國藩疏薦出任浙江巡撫,督辦軍務。這樣,左宗棠從湖南巡撫的祕書一舉升遷爲浙江巡撫,成爲了朝廷封疆大吏。從此,左宗棠平步青雲,最後成爲晚清時期的朝廷重臣。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第4張

三、李鴻章爲江蘇巡撫曾國藩做了10年的祕書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作爲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甲午戰爭戰敗後,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而被指責爲賣國賊。

據有關史料記載,李鴻章少年高第,24歲成爲當時安徽省最年輕的進士。咸豐三年,即公元1853年,太平軍從武漢順江東下佔領安慶,殺死巡撫蔣文慶。咸豐皇帝詔諭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前往安徽,辦理團練防剿事宜。李鴻章隨同呂賢基回籍辦團練,當年5月,他們第一次與太平軍交戰於和州裕溪口。咸豐六年,即公元1856年,李鴻章隨同福濟等先後攻克巢縣、和州等地,後敘功時賞加按察使銜。咸豐八年歲末,李鴻章赴江西建昌,進入曾國藩幕府做起了祕書,負責起草文書。但他生活散漫,時常晚睡懶起,曾國藩就教訓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言訖拂袖而去,李鴻章一時“爲之悚然”。

後來,李鴻章謹言慎行,逐漸在公牘行文上錘鍊得爐火純青。李鴻章辦理行文、批閱公文,起草書牘、奏章,深得曾國藩好評。不久,發生了安徽巡撫翁同書,即帝師翁同龢長兄,在與太平軍打仗時棄城逃跑的事件。於是,便出現了曾國藩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折”《參翁同書片》。其實,這“天下第一折”就出自李鴻章之手。其折歷數翁同書罪狀,字字千鈞,句句見血,並道出參奏的初衷,“臣職份所在,例應糾參,不敢以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就此一折,成功扳倒了翁同書,朝廷判其“擬斬監候”。曾國藩稱讚李鴻章:“……將來建樹非凡,或竟青出於藍,亦未可知。”雖然,曾國藩因此更欣賞李鴻章的才華,但是,李鴻章也因此與翁同龢結下不共戴天之仇。後來,當李鴻章出任北洋大臣時,身爲帝師的翁同龢處處刁難北洋水師,致使甲午海戰,一敗塗地。甲午海戰大敗,翁同龢難辭其咎。

清朝三大頂級祕書的非常升遷之路和非人之處 第5張

咸豐十年,即1860年,李鴻章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向朝廷奏薦“纔可大用”,命他回合肥一帶募勇。

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淮勇五營建立,李鴻章率13營淮軍抵達上海,自成一軍,稱爲淮軍。當年3月經曾國藩推薦任江蘇巡撫,12月改爲實授。從此,李鴻章便真正脫離了祕書的崗位,走上了飛黃騰達的仕途之路。

毋庸置疑,曾國藩是個很有頭腦的政治人物,他在一生官場的生涯中,十分注重物色和培養接班人。當選定李鴻章招募淮軍又保舉他爲江蘇巡撫的時候,曾國藩顯然是把李鴻章作爲理想中的接班人來看待。在曾國藩去世後,李鴻章執掌晚清軍事、外交大權30年。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在曾國藩身邊當了10年祕書的歷練,以及曾國藩這樣一位朝廷重臣精心的選拔與不懈的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