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亨利五世》經典對白 《亨利五世》莎士比亞

《亨利五世》經典對白 《亨利五世》莎士比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亨利五世》,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戲劇,1599年上演,首版時間1600年,字數約35000字,以1414至1420年間英法兩國交戰並最終靖和的歷史事實爲背景,主要描述了亨利五世在戰爭前夕召集羣臣商議、剷除內奸,哈弗婁城前勸降,阿金庫爾大戰等內容,濃郁的戰爭氣氛籠罩全劇。該劇表達了愛國主義思想。

故事來源

和莎士比亞大部分編年史歷史劇相同,《亨利五世》的原始資料來源爲拉斐爾·霍林斯赫德所著的1587年第二版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看起來他還查閱了愛德華·霍爾所著的《The Union of the Two Illustrious Families of Lancaster and York》,學者認爲莎士比亞熟悉塞繆爾·丹尼爾關於玫瑰戰爭的詩。

創作時間和版本

基於提及艾塞克斯平定蒂龍叛亂失敗,因此劇本被認爲創作於1599年初。 1600年8月14日,《亨利五世編年史》被列入出版業公會( Stationers Company )的目錄。第一個四開本在年底前出版。《亨利五世》第一版是“糟糕的四開本”( bad quarto ),是劇本的一個縮寫版,很有可能沒有獲得作者的同意,是一個盜印版。第二個四開本是第一版的重印版,於1602年出版。1619年又重印了第三版,是威廉·假對開本(False Folio)的一部分,並且創作時間也被錯誤地寫爲1608年。1623年,真正的版本首次出現《第一對開本》中。

劇中人物

《亨利五世》經典對白 《亨利五世》莎士比亞

  1623年出版的《第一個對開本》中《亨利五世》首頁

亨利五世國王

葛羅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和培福公爵(Duke of Bedford),國王的弟弟

愛克塞特公爵(Duke of Exeter),國王的叔父

約克公爵(Duke of York),國王的堂叔

薩立斯伯雷伯爵(Earls of Salisbury)、威斯摩蘭伯爵(Earl of Westmorland)和華列克伯爵(Earl of Warwick)

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伊裏主教(Bishop of Ely)

劍橋伯爵(Earl of Cambridge)、斯克魯普勳爵(Lord Scroop)和托馬斯·葛雷爵士(Sir Thomas Grey),賣國賊

托馬斯·歐平漢爵士(Sir Thomas Erpingham)、高厄(Gower)、弗魯愛林(Fluellen)、麥克摩里斯(Macmorris)、傑米(Jamy),亨利國王軍隊的軍官

培茨(Bates)、考特(Court)、威廉斯(Williams),亨利國王軍隊的士兵

畢斯托爾(Pistol)、尼姆(Nym)、巴道夫(Bardolph),結拜兄弟

童兒

傳令官

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

路易斯(Lewis),皇太子

勃艮第公爵(Dukes of Burgundy)、奧爾良公爵(Duke of Orleans)、波旁公爵

法國元帥

朗菩爾(Rambures)、葛朗伯萊(Grandpré),法國貴族

哈弗婁總督(Governor of Harfleur)

蒙喬(Montjoy) 法國使臣

法國大使二人

伊莎貝爾(Isabel),法國王后

凱瑟琳(Katharine),公主,查理和伊莎貝爾的女兒

艾麗絲(Alice),公主的侍女

貴族、貴婦人、官史、侍從、市民、使者、兵士等

劇情

《亨利五世》經典對白 《亨利五世》莎士比亞 第2張

  亨利五世

伊麗莎白劇院的舞臺不使用舞臺佈景。莎士比亞意識到在伸展式舞臺表現大型戰爭和場景切換的難度,因此使用了致辭者來向觀衆解釋故事,並鼓勵他們使用自己的想象。致辭者在開場時呼喚“光芒萬丈的繆斯女神”,亨利國王“具備着戰神的氣概”。並說“這麼一個“鬥雞場”容得下法蘭西的萬里江山?還是我們這個木頭的圓框子裏塞得進那麼多將士?”,因此希望觀衆通過想象克服舞臺的侷限,“來激發你們龐大的想像力吧”。

劇本開始於亨利着手籌備與法國開戰的艦隊,包括劍橋伯爵和另外兩人密謀在南安普敦暗殺亨利的真實事件。亨利機智地揭露了陰謀和殘忍地對待暗殺者預示着他已經和以前的劇本中展示的形象有所不同。

當致辭者再度登場的時候,告訴觀衆國家爲戰爭所作的努力,“他們賣掉了牛羊去買駿馬”,並告訴觀衆“只要我們能做得到,決不讓看客中有哪一位會反了胃。”

正如莎士比亞所有嚴肅的劇本一樣,同時描繪了一些小的喜劇角色與主要角色形成對比,有時在側面評價主要角色。在這個劇本中,他們是一些亨利軍隊的普通士兵,包括《亨利四世》中的畢斯托爾(Pistol)、尼姆(Nym)和巴道夫(Bardolph)。軍隊中還包括了不列顛羣島各個部分的代表:一個蘇格蘭人、一個愛爾蘭人、一個英吉利人以及弗魯愛林(一個滑稽老套的威爾士士兵,他的名字是典型的威爾士人名“Llywelyn”的諧音。劇本還簡單涉及了法斯塔夫之死,他是亨利五世在《亨利四世》中一度的朋友。

接着,致辭者者再次登場,尋求觀衆對英格蘭海軍的想象,“啊!就這樣想像吧,你是站在海岸上,望見洶涌的浪濤中”,他說道,“假定吧,大使已從法蘭西回來,報告哈利,那法蘭西國王願意把凱瑟琳公主嫁給他,公主的陪嫁卻只是幾個區區不足道的公國。”

在阿福勒爾包圍戰中,亨利發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說之一:“好朋友們,再接再厲,向缺口衝去吧...”

阿金庫爾戰役之前,勝利看起來並不明朗,亨利五世正陷在最窘迫的泥沼裏。年輕的國王的英雄氣質在他決定夜間巡視英格蘭營地的時候得到了體現,他喬裝打扮,安慰她的士兵們,並找出他們對他真實的意見。當戰爭開始的時候,亨利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說來激勵他的部隊:“從今天直到世界末日,永遠不會隨便過去,而行動在這個節日裏的我們也永不會被人們忘記。我們,是少數幾個人,幸運的少數幾個人,我們,是一支兄弟的隊伍——因爲,今天他跟我一起流着血,他就是我的好兄弟”。

阿金庫爾戰役之後,亨利試圖向法國公主凱瑟琳求愛。最後法國國王同意亨利作爲法國君主繼承人。伊莎貝爾王后說:“但願英國人就像法國人,法國人就像英國人一般,你敬我愛吧!”

在幕布降落前,致辭者又出現在舞臺,悲傷地說道“只可嘆國政操在許多人手裏,到頭來喪失了法蘭西,又害得英格蘭遍地流血”,暗示着接下來爲亨利六世統治時期,莎士比亞以前曾經將之搬上舞臺。

改編版本

有兩部電影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改編,第一部爲勞倫斯·奧利維爾於1944年導演並主演的電影《亨利五世》。該片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旨在喚起民衆的愛國心。勞倫斯·奧利維爾憑藉此片獲得奧斯卡榮譽獎。 另一部爲肯尼斯·布萊納於1989年導演並主演的電影《亨利五世》,更現實地刻畫了那個時期並着重於戰爭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