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朝皇帝列表 漢朝多少年

漢朝皇帝列表 漢朝多少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漢帝國(前202年-220年),就是漢朝,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啓後的重要地位,分爲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強漢盛唐”的說法,大漢能被譽爲“強漢盛唐”之首,到底有多強?千年之後的我們以不可能複製出大漢,或許我們能從歷史上最霸氣的幾句話語中,遙想出當時大漢帝國的輝煌。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並直取祁連山。後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開啓中國歷史上’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先河。

漢朝皇帝列表 漢朝多少年

  漢朝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爲驃姚校尉,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初次領兵的霍去病率八百輕騎,奇襲數百里以外的匈奴大營,一陣斬殺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國及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此戰中霍去病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戶受封爲冠軍侯。

在漢武帝的前期,各朝代的軍制一直是車騎並用的作戰方式。

霍去病則是以騎兵突襲爲作戰主體,大規模的使用騎兵部隊,採用快速機動、長途奔襲,是漢軍戰勝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漢代騎兵的發展大致可以漢武帝爲界劃分階段,此前是騎兵與車兵並重,此後則由騎兵完全取代車兵,進而成爲漢代軍隊的主力兵種。漢武帝爲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績,曾經爲霍去病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然而卻被霍去病斷然拒絕,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爲?",彰顯了大漢帝國的鐵血軍魂。

漢朝皇帝列表 漢朝多少年 第2張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爲一,昔有康、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爲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西漢名將陳湯,在大勝北匈奴郅支單于後,寫給漢元帝的上奏之折,大意是“凡敢於侵犯我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他們逃得再遠,我們也必定會將他們誅殺。”應該說,這是漢朝歷史上最霸氣的一道奏摺。

漢宣帝時期匈奴五個單于爭奪王位,其中以郅支單于最爲強大,他先囚禁漢朝使者江乃始,後又殺死漢朝使者谷吉。漢朝曾三次派出使者到郅支單于的居住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遺體,郅支非但不給,而且侮辱漢使,以嘲諷的口吻說:“居困厄,願歸計強漢,遣子入侍。”真是狂妄至極。甘延壽陳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作爲甘延壽的副手出使西域的,據《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中記載,陳湯爲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

在瞭解了西域的實地情況後,陳湯便對甘延壽說:“郅支單于剽悍殘暴,稱雄於西域,如果他再發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禍患。如果我們召集起屯田戍邊的兵卒,再調用烏孫等國的兵員,一戰可滅郅支單于” 。隨後陳湯便調集漢朝屯田之兵及車師國、烏孫等各族軍兵四萬多人,分南、北兩路向郅支都城進發。到達後的第二天,陳湯便命令將士四面攻城,臨陣斬殺了郅支單于,誅殺了郅支單于的妻妾、太子以及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併成功的從獄中解救出兩名漢朝使者。隨後,陳湯便寫下了這道漢朝歷史上最霸氣的奏摺,派人連同郅支單于的首級一同送至長安。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

劉詢(前91年―前49年),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 西漢第十位皇帝。漢宣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低調的不能再低調的帝王,低調到不熟悉西漢歷史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還有他老人家這一號。然而這位年輕且低調的漢宣帝,其政治、軍事能力卻是西漢帝王之中的最傑出的,即使是將他放在整個兩漢四百年的的衆多帝王中,漢宣帝仍能排在前幾位,因爲他做到了“千古一帝”漢武帝想做到卻沒有做到的事。

漢武帝歷經襲破龍城、河南、高闕、定襄、河西等會戰的勝利,終至漠北之戰(前119)擊敗匈奴的大捷。

但由於漢武帝后期的用人失當,趙破奴2萬漢軍受降城之沒、李廣利3萬鐵騎天山被圍犧牲六七、李陵5千步兵敗沒,甚至最後李廣利燕然山全軍覆沒,漢、匈雙方是互有勝負。但在漢宣帝即位第二的年,大漢帝國便發鐵騎16萬,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400年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同時,漢宣帝派遣校尉常惠節制烏孫騎兵5萬餘,與漢軍東西並進,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在一場激戰之後,匈奴人大敗而歸,漢宣帝設置了西域都護府。

近百年的漢、匈相爭,從馬邑之謀(前133)反擊匈奴開始,到匈奴日逐王歸降,西域都護的設置,大漢帝國達到了強盛的巔峯。甘露三年(前51),匈奴呼韓邪單于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親往帝都長安,俯首稱臣做北藩。從此之後,東自車師、鄯善,西抵烏孫、大宛,西域諸國盡歸漢朝之列,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自此衰弱不堪,不敢再與大漢爭鋒西域,漢武帝之宏願,宣帝終於實現。

衆所周知,曾經縱橫大漠、稱霸草原的匈奴人,他們憑藉強大的騎兵部隊的優勢,來時呼嘯而至,去時如風而退,幾百年來一直是中原漢族人的噩夢。

強如秦始皇,雖然他開創了中華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但也要靠修萬里長城來抵禦匈奴人。漢高祖劉邦,曾經放倒了勇武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卻也差點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活擒。而漢宣帝這塊“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的“定胡碑”,就是鐵血大漢的最好詮釋。